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惠霞  谢丙炎  冯兰香 《园艺学报》2006,33(6):1335-1337
 经1 000μg·mL - 1β - 氨基丁酸(β-aminobutyric acid, BABA) 诱导处理后, 3个辣(甜) 椒品种叶片细胞间液的蛋白质电泳分析表明, 寄主植物经BABA处理3 d后病程相关蛋白( PR) 被诱导产生。对叶片中β - 1,3 - 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动态测定表明, 升高幅度辣椒品种高于甜椒品种。  相似文献   
22.
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引起甘肃省陇西县黄芩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种类进行了鉴定,并采用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测定其对黄芩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从黄芩根系分离的根结线虫其形态特征及测量值与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基本一致。该线虫种群rDNA-ITS和28S rDNA D2/D3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的北方根结线虫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60%和99.74% (rDNA-ITS: JX024147; 28S rDNA D2/D3: MW288147)。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该线虫群体与其他北方根结线虫群体聚为一支,置信度在95%以上。利用北方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Mh-F/Mh-R扩增并测序得到457 bp的特异性片段。因此,基于形态学结合rDNA-ITS、28S rDNA D2/D3序列和特异性片段长度,将黄芩根结线虫病病原鉴定为北方根结线虫M.hapla。接种该线虫后的黄芩生长缓慢,叶片黄化,40 d后须根上有明显的根结。经分离鉴定,致病群体为北方根结线虫。综上所述,甘肃省陇西县黄芩根结线虫病病原为北方根结线虫M.hapla,该线虫对黄芩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其繁殖系数为1.997。  相似文献   
23.
为了明确甘肃天祝农牧区燕麦田孢囊线虫的发生情况及种类,2014年8-9月,采用Z字型取样法,对天祝燕麦主要种植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采集到的80份燕麦根际土样中孢囊线虫发生率为44%,孢囊密度为4.3个·100g-1土样。安远镇的发生率最高,为54.2%,华藏寺的发生率最低,为14.3%。孢囊浅褐色,阔柠檬形,长571μm(447~727μm),宽449μm(375~595μm)。阴门双膜孔,膜孔长31μm(28~33μm),膜孔宽16μm(13~20μm),阴门裂长9μm(8~11μm),泡状突明显,未见阴门下桥。天祝5个乡镇孢囊线虫rDNA-ITS区片段长度均为1 045bp,经Blast比对发现,所测序列与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ITS序列相似度达99%~100%。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显示,天祝孢囊线虫与国内及国外燕麦孢囊线虫在同一个大的进化分支,与中国的燕麦孢囊线虫在同一个小的分支。因此,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将甘肃天祝燕麦田的孢囊线虫鉴定为燕麦孢囊线虫。  相似文献   
24.
以宁夏惠农盐化土壤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物料配施对枸杞园盐化土壤性质以及对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物料配施化肥与单施有机物料相比,明显促进了枸杞当季新枝萌发、叶片形成、枝条生长和干物质的形成;施用不同有机物料或有机物料配施化肥均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的含量;施用不同有机物料明显降低了土壤表层的盐分和pH值;不同物料配施腐殖酸后,明显提高了枸杞对速效养分的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25.
为明确羊肚菌在陕北风沙区高效栽培技术,从羊肚菌播种量、外源营养袋、土壤水分及环境调控方面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羊肚菌栽培种用量为150~250 kg/667 m2时,羊肚菌产量随栽培种用量增加不断增加。营养配方为M2、补给时间为15 d、补给量1 000 kg/667 m2时,羊肚菌产量最大。土壤水分为20%时,产量最大且子实体生长健康,土壤水分为30 %,产量降低且菌丝幼菇易死亡。5~10℃菌丝生长迟缓,原基易形成,20~25℃菌丝生长快且健壮,不易或无原基形成。湿度50%~70%时,原基稀疏,幼菇分化及成菇量少,湿度80%~90%时,原基密,幼菇分化和出菇量大,羊肚菌总产量最高。遮光率为50%时,产量仅为78 kg/667 m2,遮光率为90%时,产量为278 kg/667 m2。综合而言,栽培种用量以200~250 kg/667 m2为宜,营养配方以M2为佳,最佳补给时间和营养用量分别为15 d、1 000 kg/667 m2,最佳水分为20%。菌丝最适温度20~22℃,原基最适温度10~15℃,出菇最适温度10~20℃。最佳空气湿度80%~90%,最佳遮光率为90%。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孢囊线虫在高寒、高海拔区的发生与分布情况,2015年8月,采用Z字型取样法,对甘南农牧过渡区10个乡镇燕麦田的80份根际土样进行了孢囊线虫调查。80份土样中孢囊线虫平均检出率为87.5%,夏河县的达菱乡、达麦乡、唐嘎尔乡与那吾乡,卓尼县杓哇乡及临潭县冶力关镇土样的检出率均达100%;夏河县王格尔塘镇最低,为60%。海拔高度不同,孢囊线虫的分布不同,在海拔2 501~2 800m的区域土样中,孢囊线虫检出率最高,为100%,在海拔3 101~3 500m区域检出率最低,为58.3%。燕麦田间孢囊线虫密度平均为3.7个·100g~(-1)土,其中卓尼县杓哇乡的密度最高,为14.4个·100g~(-1)土,夏河县王格尔塘镇和临潭县冶力关镇的最低,为1.1个·100g~(-1)土。通过形态学特征鉴定,此区的孢囊线虫为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相似文献   
27.
红叶病是由蚜虫传播黄矮病毒(BYDV)引起的燕麦上的重要病害,有效防治蚜虫可控制燕麦红叶病的发生。为了明确噻虫嗪种衣剂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噻虫嗪种子包衣对燕麦蚜虫和红叶病的防效及持效期,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药物在植株和籽粒上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处理后,燕麦单株蚜量和红叶病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苗期至拔节期的蚜虫防效为77.71%~87.91%,红叶病防效为65.79%~82.89%;孕穗期至扬花期的蚜虫防效为58.45%~68.61%,红叶病防效为62.98%~64.14%,持效期长达90 d,可实现一次施药减轻蚜虫为害、控制红叶病的效果。残留分析表明,噻虫嗪种衣剂在燕麦植株中的残留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13.218e-0.0971t,半衰期为7.14 d,播种后60~100 d残留量为0.43~9.86 mg·kg-1,接近或超过了现有的草料MRLs值,此时不宜作为青饲料;播种110 d以后残留量≤0.06 mg·kg-1,可刈割青饲料或作为干草贮存使用。在燕麦籽粒中未检测到噻虫嗪。  相似文献   
28.
土壤性质是决定枸杞产量与品质的最重要因素,从土壤肥力因素入手,讨论了盐碱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养分对枸杞产量、品质的影响,综述了其影响宁夏枸杞产量和品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这一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对宁夏盐碱地改良及枸杞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反应中木质素及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不含R基因的马铃薯水平抗性材料LBr-12和感病品种费乌瑞它(Favorita)为材料,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 (P.infestand后,对马铃薯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LBr-12和Favorita的PAL、PPO、POD的酶活性都升高,其中抗性材料与感病品种相比,升高幅度大,持续时同长;同时抗病品种的木质素含量增幅也大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30.
抑制蒸腾对番茄生长及植株镁、钾、钙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日光温室生产中蔬菜频繁出现营养失调,导致产量、品质明显下降,为探明番茄养分失调是否与蒸腾受到抑制有关,通过2个水培试验分别研究了短期(24 h)及长期(24 d)喷施蒸腾抑制剂对中杂9号和改良毛粉两个番茄品种蒸腾、生物量和镁、钾及钙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24 h)抑制蒸腾,蒸腾量减少20.6%、镁吸收量减少4.5%,蒸腾与番茄镁吸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长期(24 d)喷施蒸腾抑制剂减少了番茄生长量、光合速率,蒸腾量减少47.5%时镁吸收量减少17.1%,钾、钙吸收量分别减少12.9%和44.1%,不同番茄品种间对钾、钙、镁的吸收无显著差异。可见,抑制蒸腾减少番茄对镁、钾、钙的吸收。北方日光温室冬茬栽培中高湿、寡照等不良环境因子会诱导番茄营养失调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