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蛀果虫(BactroceradorsalisHendel),寄主范围广,能危害番石榴、杨桃、芒果、柑桔类、枇杷、杏、桃、番荔枝、木瓜、梨、葡萄、西番莲、辣椒和茄子等250多种水果和蔬菜。田间观察表明,蛀果虫1年内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发生高峰期,高峰期的出现与果实成熟期基本吻合,且与气候条件特别是日平均温度密切相关;采取综合防治技术能将蛀果虫的危害降到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2.
郁南无核黄皮花果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郁南无核黄皮花、果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观察的结果表明:无核黄皮的花粉比有核黄皮的花粉略大,且大小不均匀,畸形率相对较高,花粉萌发率低,花粉管短;无核黄皮开花10天后进入盛花期,开花高峰期持续1周,累积开花曲线呈“S”形;果实发育历时3个月,其中有2次落果高峰,分别发生在谢花后7~10天和谢花后30~35天,谢花后的座果率低。指出在盛花期和谢花期使用保果剂可使无核黄皮的座果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3.
为了明确生物农药对危害荔枝秋梢害虫的防效,采用喷雾方法测试了3种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类农药和1种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不同浓度下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以20%除虫脲稀释1500倍为药剂对照,清水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生物农药中Bt B稀释2000倍或1500倍和Bt C稀释1000倍时的防效较好,3 d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7.98%、69.45%、59.32%,均显著高于药剂对照组(50.58%);尽管7 d时的虫口减退率86.87%(Bt B2000)、78.67%(Bt B1500)、79.58%(Bt B1000)略低于药剂对照组的91.82%,但差异不显著。以上3种处理组老熟叶片被害指数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叶片危害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未达到显著差异。相对于白僵菌处理组,Bt类生物药剂具有防效快且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的优点。因此,建议采用Bt B和Bt C两种生物农药来替代除虫脲防治危害荔枝秋梢的鳞翅目害虫,同时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施药时机。  相似文献   
24.
本文主要简述了我国柑桔主要病虫害种类、为害以及基本的防治要点,对目前我国柑桔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5.
珠江三角洲甜玉米螟害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珠江三角洲栽培环境下,玉米抽雄期隔株人工去除2/3植株的雄穗,对防治玉米螟有一定作用而不影响玉米授粉结实;药剂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的适宜菌株及制剂对玉米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6.
蠋蝽对荔枝蝽一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在荔枝蝽若虫期对其具有良好防效的天敌昆虫,本试验探究蠋蝽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捕食潜力,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蠋蝽4龄若虫、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捕食能力,结合果园的观察总结了蠋蝽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蠋蝽4龄若虫、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对荔枝蝽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9.066、8.210、8.354和5.903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56、1.327、1.100和1.244,处理时间分别为0.10、0.162、0.132和0.149 d。不同龄期蠋蝽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室内外观察发现,蠋蝽捕食荔枝蝽若虫时的行为和捕食草地夜蛾等其他猎物时相似,经历搜索、跟随、攻击、取食、转移等行为反应。捕食功能试验证实蠋蝽对荔枝蝽1龄若虫具有较高的控害潜能,是实现荔枝蝽绿色防控的一种良好备选天敌产品。  相似文献   
27.
捕食螨的大量繁殖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捕食螨人工大量繁殖的饲养方法、人工饲料配制研究,以及捕食螨的贮藏、运输和释放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8.
不同类型保果剂对郁南无核黄皮的保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类型6种保果剂对郁南无核黄皮进行保果试验,观察其对无核黄皮座果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配制的复合保果剂对提高郁南无核黄皮的座果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效果最好,其次为赤霉素和云大-120。  相似文献   
29.
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是荔枝、龙眼的主要害虫,若虫和成虫以口针刺吸荔枝的嫩梢、花穗及幼果,造成受害的部位枯死、脱落。一般年份荔枝、龙眼受害减产20%~30%,严重的可达60%以上。荔枝蝽还是龙眼鬼帚病(Longan witches broom Virus)的传毒虫媒。荔枝、龙眼树冠高大、枝叶茂密、喷药困难,加上荔枝蝽迁飞能力强,且成虫可多次产卵,若虫分批孵化,给化学防治带来较大困难。此外花期用药影响蜜蜂授粉,对荔枝结实不利。  相似文献   
30.
紫外线处理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紫外线处理米蛾卯时杀胚效果较好的照射时间、间距及紫外线处理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明确缩短距离、延长时间照射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是否有负面影响,研究了米蛾卵在距离单管40 W紫外灯10、20、30、40 cm处,分别照射10、20、30、40、50、60 min后米蛾的孵化率,以及照射后的米蛾卵上赤眼蜂的单雌平均寄生粒数、羽化率和性比的差异.结果显示,照射20 min以上的处理组孵化率为0%或极低,间距较大的处理组(30、40 cm)孵化率高于间距较小的处理组(10、20 cm).为保证杀胚效果,紫外线照射米蛾卵时应控制在间距10~20 cm,时间20~60 min;紫外线处理后,赤眼蜂单雌平均寄生粒数由对照(不经过紫外线处理)的39.33粒增加到50~60粒,羽化率由61.15%提高到70%~80%,两者与对照差异显著;缩短紫外灯和米蛾卵之间的距离至10、20 cm,或延长照射时间至50、60 min,对赤眼蜂的单雌平均寄生粒数、羽化率和性比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