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甘蔗害虫优势天敌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7种甘蔗害虫优势天敌的寄生捕食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进行了探讨和综述。云南蔗区甘蔗害虫种类多,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全省甘蔗害虫天敌达283种之多,其中,具有保护利用价值和研究意义的优势种主要有:寄生甘蔗螟虫Sesamia inferens Walker的赤眼蜂Thichogramma、螟黄足绒茧蜂Apanteles flavipes(Cameron)和大螟拟丛毛寄蝇Sturmiopsis in- ferens Townsend;捕食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的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 (Thunberg)、双带盘瓢虫Lemnia biplagiata(Swartz)、六斑月瓢虫Chilomenes sexmaculata(Fabri- cius)和绿线食蚜螟Thiallela sp.;捕食甘蔗粉蚧Saccharicoccus sacchari(Cocherell)、Dysmicoc- cus boninsis Kuwana和蔗头象虫Trochorhopalus humeralis Chevrolat Diocalandra sp.的黄足肥螋Eu- borellia pallipes Shiraki等。还有一种寄生菌-白僵菌Beauvria sp.,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可寄生蔗螟、蔗龟Exolontha serrulata(Gyllenhal)Alissonotum impressicolle Arrow、蔗头象虫、蛀茎象虫Otidognathus rubriceps Chevrolat等多种甘蔗害虫,其自然寄生率一般在10%左右,对甘蔗害虫具有一定的自然抑制作用。合理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调控作用,这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蔗田生态平衡,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水平,促进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云南甘蔗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前云南甘蔗生产实际,分析探讨了甘蔗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并针对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3.
选择8种杀虫剂对蔗螟和蔗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90kg/hm2和40﹪福戈水分散粒剂0.6kg/hm2对甘蔗螟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60%以上;15﹪乐斯本颗粒剂22.5kg/hm2和8﹪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75kg/hm2对蔗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这些药剂可作为蔗螟和蔗龟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结合3月底4月初蔗苗松蔸除草和5月底6月初甘蔗大培土施用。  相似文献   
64.
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4月份结合甘蔗松、培土,每公顷施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45、60、75kg,对蔗螟的防效在80%左右,可作为甘蔗螟虫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每公顷以45~60kg(有效成分2.25~3kg)为宜。  相似文献   
65.
云南甘蔗花叶病病原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发生在云南蔗区的甘蔗花叶病病原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其病原呈现复杂性,既有线状或球状病毒的单纯侵染,又有线状和球状两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电子显微镜检测发现:含线状病毒的样品中均可看到大量线状、略呈弯曲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大多数长度约为750nm,具有典型的马铃薯Y病毒科病细胞病理特征:在细胞质内存在大量风轮状、卷筒状内含体。血清学鉴定17份样品,其中10个样品与马铃薯Y属病毒合成抗体呈阳性反应,根据马铃薯Y病毒科特异性简并引物设计对其中5个样品进行RT-PCR,扩增产物与预期结果一致,这表明病原属马铃薯Y属病毒;另7个样品则与马铃薯Y病毒属合成抗体呈阴性反应,表明它们所带病毒是马铃薯Y科病毒但不是马铃薯Y属病毒。鉴别寄主测定从各地采集的5个样品,在供试的13个甘蔗及其近缘属鉴别寄主上,其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1号分离物侵染力最强,共侵染10个鉴别寄主,分布最广。  相似文献   
66.
国外甘蔗品种主要病害的分子和血清学检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分子和血清学技术.对国外引进甘蔗品种进行了主要病害的检测,初步建立了规范化的国外甘蔗品种主要病害的检测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7.
为探明云南蔗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的昆虫介体及优势种群,丰富甘蔗植原体病害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制定适用于甘蔗白叶病的综合防控措施,2019年采用寻集法和扫网法对甘蔗白叶病发病最为严重的云南省临沧市耿马蔗区进行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昆虫介体调查和巢式PCR检测分析。调查检测结果显示,采集到的大青叶蝉(Tettigoniella viridis)和条纹平冠沫蝉(Clovia conifer)2种昆虫介体均被检测为阳性,是甘蔗白叶病植原体的自然携带者,说明2种叶蝉可能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潜在昆虫介体;大青叶蝉若虫呈强阳性,初步确定为优势种群。鉴于目前云南蔗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传播方式主要是带毒蔗种和叶蝉类昆虫介体,建议建立甘蔗无病健康种苗繁育基地,及时杀灭蔗园中叶蝉类昆虫介体,从源头上控制甘蔗白叶病的扩散蔓延,降低田间自然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68.
69.
对中层黑土上连续监测了6年的玉米免耕和秋翻两种耕作处理下的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氮、磷、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作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土壤深度上,免耕造成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层化,即表层0~5 cm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明显高于亚表层,而秋翻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则比较均匀。免耕处理的速效养分均表现为表层与亚表层存在明显差异。免耕处理下有机碳、全氮和速效氮、磷、钾在土壤表层发生明显富集。  相似文献   
70.
为了解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芽孢杆菌的分布状况和菌群多样性,以西藏色季拉山东坡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调查采样情况和实验室统计分析结果,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土壤芽孢杆菌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芽孢杆菌数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同一海拔高度不同土层厚度土壤芽孢杆菌数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芽孢杆菌数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