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结合田间调查分析了甘蔗白叶病的症状、致病病原、侵染途径和发病条件等,并根据其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2.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探讨了苏打盐渍土微域尺度(32 m长的横截面)的土壤结构以及冻融期土壤表层积盐的机理。结果表明:高平地的地层剖面为粉砂质亚粘土-粘土-粉砂-砂砾质地结构;洼地以粉砂质为主,缺少粘土层。盐化草甸土表层的水分以毛管水为主,粗毛管孔隙占总孔隙度的70%以上;苏打碱土的水分主要为束缚水,含水率低且变化微弱。苏打碱土和盐化草甸土镶嵌的微域格局对土壤水分和盐分的迁移规律有明显的影响。冻融季节,盐化草甸土成为水分迁移的汇集区,其表层含水率达50%以上(达到过饱和状态);苏打碱土冻层的水分变化十分微弱,但是盐分含量显著增加并在消融期表聚,导致土壤的盐渍化程度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93.
东北黑土有机碳的分布及其损失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分析东北黑土土壤有机碳(SOC)的分布特征及其开垦以来黑土SOC的损失程度,我们于2004~2005年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采集了32个自然黑土剖面样品,在每个自然黑土样品附近对应采集32个景观条件相似的耕作黑土样品。结果表明,自然黑土样品0~30cm土层SOC含量平均为32.20 g kg-1,最高可达63.46 g kg-1,黑龙江省自然黑土SOC含量(34.55 g kg-1)高于吉林省(23.80 g kg-1)。耕作土壤SOC平均含量为22.71 g kg-1,远低于自然土壤。受温度的影响,随着纬度的增加,自然黑土与耕作黑土SOC含量逐渐递增。由于土壤侵蚀以及耕垦和去除作物残留物等农业管理措施的综合作用,使得耕作黑土表层SOC含量小于自然黑土。与自然黑土相比,耕作黑土0~10cm土层SOC损失量在26.84%~46.57%之间,亚表层损失相对较少。黑土SOC含量下降也是土壤水土流失致使黑土层变薄的一个直接表现。耕作黑土表层流失厚度可以通过自然与耕作黑土剖面SOC含量的分异差值来估算。通过对土壤剖面上SOC的分布进行校正剔除土壤侵蚀的影响后得到的同等深度SOC含量的差值才可视为由耕作以及有机质输入量差异等因素造成的SOC损失量。未经校正而进行的自然黑土和耕作黑土同一深度SOC含量的比较可能过高估计了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SOC损失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为筛选防控甘蔗螟虫和绵蚜的缓释长效低毒低风险多功能配方新药剂及精准高效施药技术,选用10%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和1%Bt.噻虫胺颗粒剂根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和1%Bt.噻虫胺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和绵蚜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螟虫和绵蚜理想的缓释长效低毒低风险多功能配方新药剂,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可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和发展。两种药剂田间使用最适宜用量均为45 kg/hm2,可在1-7月结合新植蔗下种、宿根蔗管理或大培土,按每公顷用药量45kg与每公顷施肥量1200-1800 kg混合均匀一次性撒施于蔗沟、蔗桩或蔗株基部覆土或全膜盖膜,对螟害枯心苗的防效可达79.2%以上,对甘蔗绵蚜的防效可达98.8%以上;甘蔗实测产量和糖分分别较对照增加41555 kg/hm2和6.5%以上。缓释长效强内吸性多功能新药剂与底肥追肥混匀一次性根施,施用方便,精准高效,省工省时,环境友好,值得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在推进现代甘蔗产业过程中,有效防控甘蔗病虫害是"双高"甘蔗栽培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甘蔗病害有120种以上,甘蔗害虫上百种,不同国家、不同蔗区甘蔗病虫害种类不同,病菌生理小种、病毒株系也不相同,而许多重要的甘蔗病虫害都是通过种苗传播的。提高对潜在的检疫性甘蔗有害生物认识,有效地阻止危险性病虫随种苗传播蔓延,增强减灾防灾能力,对确保甘蔗品种质量和甘蔗生产安全,促进甘蔗种植业和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潜在的检疫性甘蔗有害生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6.
试验旨在研究利用内源乳化法制备微胶囊化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机能和盲肠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1日龄雄性AA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4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不含抗生素的基础日粮,益生菌组、空壳组和微胶囊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未包被的益生菌、微胶囊空壳和微胶囊益生菌,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①饲粮添加微胶囊化益生菌显著提高了肉鸡平均日增重。②益生菌组和微胶囊组显著提高了21 d肉鸡法氏囊指数、血清IgG和IgM水平,同时微胶囊组肉鸡血清IgG水平显著高于益生菌组。益生菌组和微胶囊组显著提高了肉鸡42 d法氏囊指数、血清IgM水平,同时微胶囊显著提高了肉鸡脾脏指数和血清IgG水平。③益生菌组显著提高肉鸡21 d盲肠乳酸杆菌数量,微胶囊组显著提高21 d和42 d盲肠乳酸杆菌数量和42 d双歧杆菌数量,同时显著降低21 d和42 d沙门氏菌数量、42 d大肠杆菌数量。由此可见,内源乳化凝胶法制备的嗜酸乳酸杆菌微胶囊在肉鸡上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97.
李文凤  朱海焰  兰平 《土壤》2021,53(6):1101-1106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作为辅酶因子和电子传递链组分,铁参与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多种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铁在地壳中的含量虽然丰富,但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中大多以Fe3+的形式存在,溶解度极低,限制了土壤中铁的生物有效性,导致植物生长发育易受缺铁影响,致使植物缺铁失绿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在低pH和长期淹水条件下,植物会吸收累积过量的铁,产生活性氧,导致植物伤害甚至死亡。因此精确调控铁的吸收转运,保持体内铁稳态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本文就策略I植物铁稳态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阶段性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动态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