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4篇
  4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1 毫秒
21.
应用RT-PCR方法检测了采自北京市怀柔区的樱桃叶片,将此PCR扩增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上,通过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克隆了含有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认为该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片断与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的NRSiz8株系的同源性最高,为98%,与德国分离物Ring17的同源性达99%;通过进化关系分析,认为该分离物属于引起温和症状的group,认为该分离物的第5,62,81和126位氨基酸也与CH9血清型引起温和症状的保守的替换相同。  相似文献   
22.
核果类病毒识别鉴定及脱毒技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论述了近7年来进行核果类病毒识别检测及脱毒技术的研究结果。病毒识别检测主要方法;1.田间现有栽培苗病毒症状调查;2.生物学指示法;3.血清酶免疫法;4电镜及ds-RNA检测法。脱毒技术用:小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微型嫁接法,热气处理法。  相似文献   
23.
酶联免疫法检测核果果树病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24.
随着大豆进口量的日益增加,大豆携带病毒传入我国的风险在不断增大,高效、快速地进行植物病毒检测,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是目前各口岸植物检疫工作的重点。本文介绍了一种植物病毒检测的新方法—纳米上转换荧光技术。该技术是一种利用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进行病毒分离、富集和定位;同时引入上转换荧光(up converting phosphor, UCP)材料作为标记物的免疫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抗干扰性、多元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5.
26.
信息技术在植保植检中应用的新前景P.R.Scott(CABInternational,Wallingford,OX108DE,UK)1引言植保植检站是有害生物管理信息的主要用户。因为精确、适时的信息是实施植物健康措施所必需的。传统的信息贮存及传送方式...  相似文献   
27.
主要热带作物田间废弃物饲料化利用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主要热带地区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作物田间废弃物,包括作物的茎、秆和叶,其中绝大部分被遗弃在田间地头,带来了巨大的生态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热区牛群越冬渡春时青绿饲料短缺。阐述了香蕉茎叶、甘蔗叶、菠萝叶和木薯叶这些主要热带作物田间废弃物的饲料化利用研究现状,对饲料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主要热带作物田间废弃物的饲料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棉铃虫的可持续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湖北棉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和棉铃虫发生特点,提出了现阶段棉铃虫可持续控制策略为: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以促进生态平衡为根本点,从农业和栽培措施入手,控制棉铃虫种群数量,实施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棉铃虫危害。  相似文献   
29.
30.
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对白肉品种,紫肉品种和黄肉品种等43份材料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差异显著,白肉甘薯鲜薯产量(34 439.88±1702.85)kg/hm~2高于紫肉甘薯(28 123.69±1975.41)kg/hm~2和黄肉甘薯(27 204.95±1382.16)kg/hm~2,非云南品种鲜薯产量(32 064.77±2911.09)kg/hm~2高于云南品种甘薯(24 576.61±1309.00)kg/hm~2。不同类型甘薯农艺性状差异显著,白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薯干重量、干率、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高于黄肉品种和紫肉品种,黄肉品种的蔓长和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白肉品种和紫肉品种,云南品种的蔓长长于非云南品种,非云南品种地下部性状高于云南品种,云南品种甘薯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非云南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紫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r=0.313);淀粉产量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5),与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r=0.017),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黄肉品种的茎粗与基部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0),与淀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2);薯块熟食适口评分与干率、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0,-0.724,-0.497)。【结论】不同肉色的品种甘薯农艺性状差异巨大,亲缘关系相差较远,在育种过程中亲本选配时,可以考虑用不同肉色的品种进行杂交,有望从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