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根据1960年10月在东北林学院凉水实驗林場的紅松林內所进行的不同寬度伐区皆伐作业主伐試点的迹地上所作的天然更新調查材料,闡明了迹地植物条件的变化,詳細分析了迹地天然更新的效程及其成敗原因,并得出下列几点結論:紅松林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一般需要經过闊叶树(主要是楊、樺)的更替阶段,即伐后10—15年楊、樺郁閉成林时,才可能有更多的紅松更新。皆伐迹地通常能及时为小粒种子楊、樺所更替,但多分布不均,不少土地变为极密草丛和部分平湿地沼泽化的加强。迹地上的前更幼树能于采伐后迅速提高生长量,因此在森林采伐时应当特別注意保留幼苗幼树。皆伐迹地的人工更新是加快更新速度的积极措施,但更新期不应迟于采伐当年或次年,否則四、五年后的迹地为杂草、灌丛所布滿,将会大大增加整地、撫育所需的劳力和經費。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研了大学生对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认知及态度。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转基因技术和领域具有一定的认识,且对转基因农作物的了解程度远高于蔬菜及水果,说明大学生转基因知识不全面;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持中立态度的人数较多,占总调研人数的56.3%,持反对和质疑态度的人数占总调研人数的18.0%;消费时,只有17.0%的大学生会特别关注转基因食品标识,反映出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消费方式并不科学。从大学生对未来转基因生产的态度上来看,有74.19%的大学生认为我国放开转基因种植的限制会对农业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大学生对于转基因的认知并不科学及全面,有必要进一步宣传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热带山地雨林主要树种苗期构筑型特征 ,笔者综合考虑树种在热带山地雨林群落中的重要性、林窗更新进程中的作用及苗圃出苗情况后 ,2 0 0 2年 7— 8月在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东二保护站苗圃选择了热带山地雨林中 2 0种主要树木的幼苗 ,分不同苗龄进行了构筑型特征系统观测 .对苗龄≤ 3个月和 3个月 <苗龄≤ 12个月的幼苗 ,采用了不同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对比了幼苗的构筑型特征 ,并讨论了构筑型与生态对策、群落结构的关系 .结果表明 :大多数热带树木幼苗萌发方式为子叶出土、子叶叶状对生 ;初生叶多为互生 ,其次为对生、轮生 ;分枝角度中 30°和 6 0°居多 ,其次为 4 5°、75°;幼苗枝下高与树高之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 ,而树高与基径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 ;Rauh型、Massart型树木通常采取K对策 ,Leeuwenberg型、Attims型树木通常采取r对策 ,Roux型采取r对策或K对策 ,Aubreville型的生态对策在二者之间 .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声波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结合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对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获得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2次;并用三波长法测定24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发现品种间异黄酮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吉林32和吉林35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0.292%...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蒙古栎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北京地区蒙古栎林主要分布区的野外实地调查为基础,在完备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应用性原则指导下,采用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整合蒙古栎林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北京地区自然条件和森林植被的具体情况,以生物多样性指标为主,结合活力,恢复力和土壤指标,建立了评价蒙古栎林健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研究区域的蒙古栎林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蒙古栎林的合理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用38个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的群落样方调查数据和环境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CCA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共记录植物12科29属36种,以藜科、柽柳科、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红砂分布频率最大,该地区植物生活型主要为灌木和草本;2)该区域不同优势群落外貌特征不同,在植株密度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1),在植被盖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但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香农指数无明显差异;3)经过CCA分析,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影响该区域植物物种分布;4)该地区群落结构主要受土壤因子、气候因子、生物因子共同影响,三者的解释率达到51.68%,其中土壤因子的单独解释率最高,达到25.36%,剩余48.91%未解释部分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该区域植物群落结构。总而言之,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水平低,群落结构简单,其植物多样性主要受土壤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该文针对林业高校研究型大学建设对教学的要求,结合林学类专业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研建,以"保护生物学"课程为例,探讨了专业课研究型教学的课程理论体系建设、教学理念和方法、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模式。特别是在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适合研究型教学的"典型案例授课法"及其"4步曲模式"。  相似文献   
19.
人为干扰对额济纳胡杨林群落组成及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一道强大的生态防线。但由于水资源匮乏和人为干扰影响,绿洲中胡杨林已严重退化。我们认为人为干扰会对胡杨群落的组成和更新造成影响。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从人为干扰角度对额济纳不同地区胡杨群落进行了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人为干扰会影响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和根孽幼苗生长情况;林下物种多样性主要受旅游干扰影响,并与总干扰强度的关系遵循"中度干扰假说";根孽幼苗生长情况与放牧干扰呈负相关,当根孽幼苗数多的时候,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外界干扰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适度的人为干扰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但要保证胡杨林的繁殖更新,需要以消除放牧干扰影响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分动态对胡杨幼苗生长分配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土壤水分对幼苗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及其分配策略是阐明自然生境中胡杨种子更新困难以及人工培育成活率低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年生胡杨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试验,监测幼苗地上部分生长指标(地径、冠幅、株高、叶片数)以及地下部分生长指标(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单位平方米土壤总根长、总根体积),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及水分梯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胡杨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在连续给水处理时,25%含水量更有利于地上部分的生长;而断续给水处理时,最适土壤含水量为30%;胡杨幼苗地下部分生长在不同给水处理下存在显著差别,而25%的含水量要显著区别于其他水分梯度,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后,断续给水比连续给水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且水分梯度在20%~25%之间最有利于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大于地上生物量,这种地上与地下生长权衡作用有利于幼苗纵向生长的养分、水分获取。在根系构型方面,在土壤水分条件好的情况下则有利于幼苗根系的横向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