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60篇
  58篇
综合类   343篇
农作物   9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72.
在甘蔗生长前期用100mg/L浓度乙烯利对桂糖11号和新台糖20号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⑴乙烯利处理使新台糖20号叶片中维管束密度、维管束中的后生导管和韧皮部面积均明显增大,并使硅含量提高,锌含量降低;⑵乙烯利处理对桂糖11号的叶片维管束面积、维管束中后生导管面积和韧皮部面积以及叶片的维管束密度都没有影响,但提高了叶片中硅、镁和锌的含量。  相似文献   
73.
果蔗脱毒苗田间叶绿素荧光和群体冠层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使用果蔗Badila脱毒健康种苗和普通种苗进行大田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果蔗脱毒健康种苗的花叶病发病率为0;果蔗脱毒健康种苗PSⅡ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光合量子产额和光化学反应活性均小于普通苗,但差异不大;果蔗脱毒健康种苗在田间大伸长期群体冠层的平均叶倾角、透光系数、辐射透过系数、消光系数和田间叶面积分布状况均优于普通种苗,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群体冠层结构。  相似文献   
74.
抓住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加快广西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即,将拥有和承担WTO成员国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享受贸易最惠国待遇,并向其它成员国开放市场.这将对我国农业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不同砍种方式的甘蔗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糖11号和新台糖16号作试验材料,分剥叶砍种、剥叶不砍种、不剥叶不砍种3种砍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桂糖12号叶不砍种处理的出苗率高,死亡率低,不剥叶不砍种处理株高和绿叶数数值最大。在生理生化方面,干旱区桂糖11号处理萌芽期间,种茎中氨基酸含量14.25-18.00mg/g鲜重,还原糖含量1.06-2.58mg/g鲜重,新台糖16号干旱区各处理则相反,种茎中氨基酸含量1.50-2.63mg/g鲜重,新台糖16号干旱区各处理则相反,种茎中基酸含量1.50-2.63mg/g鲜重,还原糖含量达18.75-29.53mg/g鲜重,种茎近于中度胁迫;而桂糖11号干旱区剥叶不砍种、不剥叶不砍种的自然饱和亏缺值与非干旱区各处理基本相同,而ROC16的则比对照大大提高。因此,丘陵坡地应选用桂糖11号剥叶不砍种技术。  相似文献   
76.
以两个甘蔗品种ROC25和ROC23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AFLP技术从110对引物中筛选出5对带型分布均匀、多态性丰富且分辨能力强的选择性引物。5对引物分别是E2/M4,E4/M5,E5/M6,E11/M7和E2/M6,它们将为以后AFLP技术应用于甘蔗遗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2个淮山品种的微体扦插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淮2号"、"桂淮6号"2个淮山品种的-叶-芽微体植株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生长素种类及浓度处理,以及不同无土栽培基质配比对植株生根和微型薯生长的影响,以建立淮山微体扦插繁育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桂准2号"、"桂淮6号"2个淮山品种在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大棚内可不经生长素处理直接进行微体扦插,生根率分别达到98.3%、95.8%;泥炭土:珍珠岩(1:1,体积比)、泥炭土:甘蔗渣(1:1,体积比)分别是"桂淮2号"、"桂淮6号"微体扦插生产微型薯的较优基质配方:微体扦插植株茎伸长生长长度分别与薯长及薯鲜重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优化蝴蝶兰和文心兰的遗传转化条件。[方法]以培养3周的蝴蝶兰原球茎和文心兰愈伤组织为试材,以大肠杆菌为生长培养基,研究3种农杆菌菌株的侵染力,以及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酚类诱导物(AS)和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结果]以蝴蝶兰原球茎为农杆菌介导的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的优化条件为:预培养时间3d,菌液侵染浓度OD600=0.3,菌液侵染时间10min,pH值5.4,菌液侵染后,与农杆菌共培养5d并添加100μmol/LAS,此条件下的瞬间表达率最高。将蝴蝶兰遗传转化的条件运用于文心兰,得到的转化率较低。3种农杆菌菌株中,EHA105菌株侵染力最强,其次是AGL1,LBA4404最弱。[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蝴蝶兰和文心兰的遗传转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ACC合酶(ACS)是高等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为明确ACS基因在甘蔗茎中的表达与乙烯释放量、蔗糖积累的关系,在克隆到甘蔗ACS基因3个成员(Sc-ACS1、Sc-ACS2和Sc-ACS3)的基础上,分别以它们作为探针,Northern杂交检验其在茎中的时空表达。结果表明,甘蔗生长后期,ACS基因3个成员在茎中不同品种和节间持续表达,Sc-ACS1和Sc-ACS2表达维持较低水平,Sc-ACS3维持较高水平。乙烯利处理明显提高3个基因在茎的未成熟和正在成熟节间的表达,且Sc-ACS1和Sc-ACS2在未成熟节间的表达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而Sc-ACS3在未成熟节间的较高水平表达可持续45d。该结果与甘蔗节间尤其是未成熟和正在成熟节间的乙烯释放量增加以及糖分积累的效应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桂糖17品种乙烯释放量与蔗糖分在处理后14d和28d分别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但巴西固氮品种B1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0.
甘蔗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甘蔗茎尖与愈伤组织培养技术,为甘蔗组织培养脱毒技术与快速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