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60篇
  58篇
综合类   343篇
农作物   9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甘蔗生长前期用100mg/L 浓度乙烯利对桂糖11号和新台糖20号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⑴乙烯利处理使新台糖20号叶片中维管束密度、维管束中的后生导管和韧皮部面积均明显增大,并使硅含量提高,锌含量降低;⑵乙烯利处理对桂糖11号的叶片维管束面积、维管束中后生导管面积和韧皮部面积以及叶片的维管束密度都没有影响,但提高了叶片中硅、镁和锌的含量。  相似文献   
82.
MAR序列介导野苋菜凝集素基因在白菜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丰顺’白菜带柄子叶为转化受体, 用带有MAR (Matrix Attachment Region) 和不带MAR的两种植物表达载体进行农杆菌介导转化野苋菜凝集素基因(Amaranthus viridis L. agglutinin, AVA ) 获得转基因的抗蚜小白菜。分析MAR序列介导对转基因表达的影响。表明利用MAR序列介导AVA 基因表达,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数量比对照提高29.63%; 转AVA基因白菜对桃蚜(Myzus persicae) 的群体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平均抑制率为55.8%; MAR序列介导AVA 基因表达的转基因植株中, 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比对照高, 并且不同转基因单株间AVA基因表达差异比对照小。  相似文献   
83.
水稻抗纹枯病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从抗性鉴定技术、抗性机制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水稻纹枯病的研究新进展,并分析了水稻纹枯病抗病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84.
甘蔗伸长盛期乙烯利处理对节间ATP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甘蔗伸长盛期100mg/L乙烯利处理对3个甘蔗品种桂糖11号、桂糖15号和新台糖16号的Ca2+-ATP酶、Mg2+-ATP酶、中性和酸性转化酶活性的影响。3个品种间Ca2+-ATPase与Mg2+-ATPase的活性有差异,但相同品种的Ca2+-ATPase和Mg2+-ATPase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甘蔗伸长盛期100mg/L乙烯利处理可以提高节间1的Ca2+-ATPase和Mg2+-ATPase的活性。在甘蔗伸长盛期节间2的中性和酸性转化酶表现基本一致的动态变化趋势。100mg/L乙烯利处理可以提高节间2中性和酸性转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甘蔗伸长盛期乙烯利处理促进甘蔗蔗糖代谢活动,提高能量代谢水平,从而促进甘蔗生长。   相似文献   
85.
气象因子对甘蔗不同下种方式出苗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分析了气象因子对桂糖11号和新台糖16号这两个甘蔗品种的4种不同下种方式,即砍种浸种(Ⅰ)、砍种不侵种(Ⅱ)、不剥叶不砍种(Ⅳ)的出苗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干旱条件下,甘蔗的出苗时间大大延迟;处理Ⅱ、Ⅲ、Ⅳ下种方式的出苗时间受土壤水分影响很大。甘蔗旬出苗数与旬降雨量及土壤含水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处理Ⅲ相关极显著。在土壤干旱条件下,甘蔗幼苗死苗率与干旱天数呈显著线  相似文献   
86.
乙烯利对甘蔗茎内IAA氧化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测定了甘品种桂粮11号、桂糖15号和新台糖16号节间2的IAA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乙烯利处理后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甘蔗工艺成熟过程中,茎内IAA氧化酶酶活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品种间有差异。乙烯利处理对IAA氧化酶活性有影响,其影响效应及影响时间因品种而有差异,主要表现为抑制IAA氧化酶活性的早期上升过程,同时钝化IAA氧化酶对外界环境的反应,酶活性变化对照波动性要小,影  相似文献   
87.
【目的】挖掘嗜麦芽窄食单胞菌CA1定殖和促生长特性相关基因,为探究其促生长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Nanopore测序技术平台对CA1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将其基因组序列与GO、NR、KEGG、COG等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得基因功能注释信息,挖掘分析其功能特异性基因;使用基质培法收集甘蔗根系分泌物,并分析根系分泌物对菌株CA1的趋化性、生物膜形成和定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CA1基因组大小为4371327 bp,携带6个质粒,GC含量64.58%,其中4696个基因被注释预测,包括4525个蛋白编码基因、87个t RNA、13个rRNA和1个tmRNA。GO、COG、KEGG和NR数据库分别成功注释2795、2078、2494和2584个基因。该菌基因组含有细菌趋化性(cheA、cheV、cheY)、生物膜形成(flhA、flk、flgG)、细菌黏附(pgaA、mrkD)、嗜铁(fes、fepA、fecA)、合成氨(gltP、gltB、gltD)和磷酸盐代谢(phoR、phoB、pstA)等促进植物生长和定殖相关的基因。趋化性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根...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通过低氮压力选择,筛选出甘蔗氮高效种质,分析影响甘蔗氮高效的重要指标,为甘蔗氮高效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58份甘蔗种质资源为材料,在苗期采用正常供氮(2 mmol/L N)和低氮(0.2 mmol/L N)处理,分析甘蔗植株形态、干重及氮素在各器官中累积分配的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甘蔗氮高效利用的重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对58份种质进行聚类。结果表明,低氮(0.2 mmol/L N)处理可以明显从植物形态区分不同种质的氮利用差异,58份种质低氮条件下的干重范围为0.64~14.75 g/株,氮累积量为5.53~63.00 mg/株,氮利用率范围为115.40~279.30 g/g。对低氮压力下甘蔗干重及氮累积等25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后,提取出4个主要成分,总贡献率为92.35%。通过高、低氮条件下与氮利用效率有关的氮转移系数及基因潜力等19个指标分析后提取出5个主成分,总贡献率为82.21%。影响甘蔗氮高效的重要指标有甘蔗的干重(全株、叶、根)、氮累积量(全株、叶、茎)、氮利用率(全株、叶)、叶的相对氮利用率、茎的基因潜力、茎的相对干物质量和茎的相对氮累积量。经聚类分析后初步将58份甘蔗种质分为氮高效基因型、偏氮高效基因型、偏氮低效基因型和氮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89.
广西甘蔗对我国食糖安全起重要作用,而螟虫是影响甘蔗产业最重要害虫。因此,螟虫防治一直是科研工作者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者一直对螟虫预测预报、防治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几十年以来还是依赖化学防治为主,长期使用化学药剂,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对螟虫种类、分布、为害特点等进行简述,重点分析广西甘蔗虫害预测预报、危害情况和防治方法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差异,并对现阶段螟虫防治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望为广西甘蔗螟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0.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分子标记是一种源于起始密码子ATG翻译起始位点保守区域来设计其侧翼单引物的标记技术.自从首次应用SCoT标记进行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以来,该技术己被广泛应用于花生(Arachis hypogaea)、玉米(Zea mays)、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芒果(Mangifera indica)、西瓜(Citrullus lanatus)等植物的研究.本文介绍了cDNA-SCoT技术的原理、引物设计方法及特征,着重总结cDNA-SCoT技术体系筛选及其在抗病、抗寒、抗旱、遗传进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以期为科研工作者在选择差异表达分析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