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6篇
  47篇
综合类   251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黑皮果蔗茎尖脱毒不同代数种茎苗商品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皮果蔗茎尖脱毒第1代(处理A)、第2代(处理B)、第3代(处理C)种茎为材料,研究其商品性能生产表现情况。结果表明,脱毒果蔗不同代数种苗的月生长速度、株高、茎径、蔗茎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蔗株最高、茎径最粗、蔗茎产量最高等均为第2代种茎苗,分别比对照高41cm、粗0.25cm、增产41.1%;在品质方面,脱毒果蔗的水分含量较高,纤维分含量较低,糖分略低于对照;在外观品质方面,脱毒果蔗的节间长度、均匀度、色泽等均优于对照,由花叶病引起的花皮蔗株低于对照;脱毒果蔗易受外界花叶病毒的传染,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花叶病发病率提高;脱毒果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ATP酶活性提高;第1代种茎苗可栽培成商品蔗,但存在一定的组培效应,主要表现为蔗茎的侧芽较大,在光线条件较好的地方较易萌动。  相似文献   
102.
黑皮果蔗拔地拉茎尖杯苗商品蔗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皮果蔗茎尖脱毒组培杯苗为材料,比较不同种植密度、主茎苗不同去除时间对生产商品蔗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毒果蔗组培苗在分蘖盛期拔节初期进行间苗,并去除主茎苗,定苗5.175万株.hm-2,可显著提高产量和商品蔗率;果蔗茎尖脱毒健康组培杯苗种植密度1.5万~1.8万株.hm-2,在苗间、去除主茎苗、定苗及在相应技术配套条件下进行商品蔗生产,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03.
糖料甘蔗生产田杂草防除技术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蔗区气温较高,雨水充沛,一年四季均适宜杂草的生长与繁育。本文主要从农业、化学、转基因等方面概述我国甘蔗杂草防除技术,并对甘蔗杂草防除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4.
以不同基因型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新台糖16号、桂糖21号及拔地拉为供试材料,以近生长点0~3 cm的嫩叶鞘组织为外植体、MS固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诱导初期不同分化刺激培养时间和不同激素组合(2,4-D 1.0~7.0 mg/L、ABA 0~2.0 mg/L)对愈伤组织胚性细胞团诱导或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6-BA 1.5 mg/L+NAA 0.5mg/L培养基中对嫩叶鞘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刺激培养24~72 h,可显著提高胚性细胞团的诱导率,以培养48 h的诱导率最高,平均诱导率为44.4%,比对照增加15.7个百分点;在不同激素组合培养基中,以在培养基MS+2,4-D 3.0 mg/L+ABA0.5 mg/L中培养的不同甘蔗品种胚性细胞团诱导率较高、生长较好,其次是MS+2,4-D 3.0 mg/L;在分化培养基MS+6-BA 1.5 mg/L+NAA 0.1 mg/L中对来自不同诱导培养基的胚性细胞团进行分化培养,结果发现在MS+2,4-D 3.0 mg/L+ABA 0.5 mg/L和MS+2,4-D 3.0 mg/L中诱导的胚性细胞团的绿苗分化率较高,不同甘蔗品种平均绿苗分化率分别为65.0%、64.9%,但绿苗生根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5.
几种甘蔗蔗糖分分析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甘蔗育种的选择效率,摸索简便科学的甘蔗蔗糖分分析方法.采用几种甘蔗蔗糖分分析方法,对各方法的相关系数和离差偏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一次蒸煮法测定甘蔗蔗糖分得到的结果和常规方法作比较,相关系数达0.99以上,离差偏差0.11左右;用二次推算法测定甘蔗蔗糖分,相关系数在0.99~0.98之间,离差偏差在0.18~0.19之间;用一次推算法测定甘蔗蔗糖分,其相关系数达0.98以上,离差偏差在0.23左右.对不同的试验要求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可提高甘蔗蔗糖分分析效率及育种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06.
以甘蔗新台糖22号为材料,比较茎尖胚状体、茎尖与腋芽3种分化成苗繁育方法在不同时期接种、不同激素水平下的组培苗增殖速度、苗素质及脱毒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组培苗繁殖速度以茎尖胚状体分化苗最快,增殖5代后扩繁2589倍,茎尖297倍,腋芽104倍,培养基以6-BA 1.5mg/L+NAA 0.01-0.1mg/L增殖效果最好;组培苗质量与繁殖速度相反;出现不正常生长的苗类型有白化苗、细弱小苗、玻璃化苗、疯长苗4种,茎尖胚状体苗发生率1.77%,茎尖苗1.56%,腋芽苗0.31%;不同处理间组培苗生根及移栽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生根率茎尖胚状体苗75.3%、茎尖苗76.9%、腋芽苗76.6%,移栽成活率茎尖胚状体苗94.8%、茎尖苗95.4%、腋芽苗95.1%,生根培养基以NAA7.5mg/L+ABA 2.5mg/L最好;去除RSD、花叶病方面,以茎尖胚状体苗最好,RSD去除率95%、花叶病去除率100%,茎尖苗RSD去除率70%、花叶病75%,腋芽苗未能去除RSD、花叶病。应用茎尖胚性细胞再生植株,脱毒效果好,繁殖速度快,可克服目前脱毒苗生产中试管苗扩繁量小、成本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7.
通过上山实地采集调查以及实验室标本鉴定,对昆嵛山植物胶植物的种类及形态特征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昆嵛山植物胶植物共计39种,隶属15个科;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了植物胶植物在工业、食品、生物制药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8.
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在广西区试概况及其高产示范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辐98-296是以桂糖91-131为供体,利用理化诱变方法选育而成的适宜旱坡地种植的甘蔗新品种.在广西区试中,其平均蔗茎产量为109.16 t/hm2,含糖量为15.64 t/hm2,分别比对照当家品种新台糖22号(CK1)增产18.24%、20.89%,同时也分别比新台糖16号(CK2)增产24.86%、26.98%;在生产示范中,其产量为103.61 t/hm2,分别比新台糖22号(99.63 t/hm2)和新台糖16号(89.22 t/hm2)增产3.98%和16.13%.在高产示范中,其在凭祥点的产量为195.00t/hm2,比新台糖22号(149.25 t/hm2)增产31.49%;其在百色点的产量为186.77t/hm2,含糖量为28.60 t/hm2,分别比新台糖22号增产22.94%、23.54%.  相似文献   
109.
研究土壤重金属团聚体颗粒组微域环境的空间分异,对阐明土壤重金属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铅(Pb)在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组分中分布及其与蔬菜吸收相关性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选取22种典型土壤,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添加硝酸铅的方法,测定分析了这些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组分中Pb含量及其与两种叶菜(苋菜和空心菜)Pb吸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粒径大小对于Pb在土壤中分布有显著影响:各粒级Pb含量为71.3~2245.4 mg· kg-1,根据各粒级组分分布,可计算出2~0.5 mm粒级Pb含量占全量的比例为1.21%~28.96%,0.5~0.25 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1.98%~22.15%,0.25~0.05 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3.29%~38.41%,0.05~0.002 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4.94%~68.17%,<0.002 mm粒级Pb所占比例为2.30%~56.50%.Pb在红壤等14种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分布随着粒径减少大致呈递增趋势,黏粒组的团聚体普遍呈现出Pb富集现象;在潮土等8种土壤中,Pb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分布呈现双峰分布趋势,在黏粒组和粗砂组团聚体中都出现富集现象.此外,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活性氧化铁等对不同粒级团聚体中Pb的富集系数有显著作用.粉粒组团聚体中Pb含量与叶菜类蔬菜Pb的吸收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0.
李松 《河北果树》2013,(6):14-14
<正>轮纹病症状轮纹病主要危害枝干和果实,叶片受害比较少见。树干受害,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扁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20 mm红褐色病斑。病斑质地坚硬,中心突起,边缘龟裂,往往与健部组织形成一道环沟。第2年病斑中间生黑色小粒点。病斑与健部裂缝加深,病组织翘起如马鞍状,许多病斑连在一起,使树干表皮粗糙。果实受害,以皮孔为中心生成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很快成同心轮纹状,向四周扩大,呈淡褐色或褐色,并有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