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6篇
  47篇
综合类   252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李松 《河北果树》2019,(1):53-54
1秋施基肥果实采收后到落叶前,对果树施用基肥效果较好。此时叶片尚未脱落,光合作用好,可以大大促进根系对营养的吸收,还可以迅速恢复树势和提高树体的营养储备。一般667m^2应施入不少于5000kg的腐熟有机肥,同时667m^2可以施用氮肥20kg,磷肥22kg,钾肥28kg。  相似文献   
59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和不同种植模式对新垦山地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以玉米(Zea mays L.)、番薯(Ipomoea batatas Lam.)、大豆(Glycine max Merr.)为供试植物,以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 90034)为供试AMF,设置接种AMF和不接种2类处理,在每类处理下设置玉米单作、玉米-番薯间作、玉米-大豆间作3种种植模式,测定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间作可较玉米单作显著(P<0.05)提高玉米产量,但是否接种AMF对玉米产量没有明显影响。接种AMF后,玉米单作的土壤pH和碱解氮含量显著(P<0.05)高于间作。与不接种AMF相比,接种AMF显著(P<0.05)提高了玉米单作处理土壤>2 mm大团聚体比例,以及土壤蛋白酶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玉米-番薯间作接种AMF后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脲酶、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而玉米-大豆间作接种AMF后显著(P<0.05)降低了β-葡萄糖苷酶和磷酸酶活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和碱解氮对土壤酶活性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综合来看,接种AMF条件下玉米-番薯间作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和酶活性,对于提升新垦山地地力条件具有较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593.
为探究一种新型天然食品添加剂研发的可行性,本研究向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中添加适量的原花色素,通过流变学、红外与拉曼检测、低场核磁和质构分析等方法,分析原花色素对凝胶形成时与随时间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原花色素添加量为0.05~0.20 g/kg时,蛋白凝胶有更好的保水性,并可更长时间保存更多的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2)原花色素的添加提高了凝胶β折叠的浓度,使得凝胶具有更加稳定的二级结构;3)原花色素的添加提高了凝胶的粘弹性,使得凝胶具有紧实的质感,更大的密度和更致密的孔径;4)原花色素的添加提高了凝胶整体的抗氧化水平,使得凝胶在长时间存放中具有更稳定的生物学特性。综上,原花色素的添加可以有效提高肌原纤维蛋白的生物稳定性,在储存时可更好的保护其生物活性,可对未来的食品添加剂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94.
【目的】通常恒温恒湿培养下土壤有机碳矿化强度随时间延长逐渐衰减,而干湿交替和阶段性扰动(如人为破碎、见光风干等)是否会改变这一趋势?【方法】设置多重干湿交替培养试验,并辅以人为破碎和见光风干阶段性扰动措施,分析多循环干湿交替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动态特征,探讨人为破碎和见光风干对干湿交替培养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与恒湿(淹水和好气)处理相比,常规干湿交替每次复水和排水后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均有显著的激发效应,这种激发效应随着干湿交替次数增多逐步减弱,培养结束时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提高了72.09%和128.48%;见光风干相较于避光风干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峰值和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提高了26.29%和16.15%,而人为破碎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无显著影响。各阶段难分解有机碳矿化的比例随着干湿交替次数逐渐增加。【结论】循环干湿交替并未改变土壤有机碳矿化强度随时间延长阶段性衰减的趋势,但衰减幅度有所减缓;见光风干阶段性扰动进一步减缓了衰减趋势,建议用于土壤有机碳矿化培养试验的土壤样品应尽量避光风干和保存。  相似文献   
595.
为探讨姜黄素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进行为期60 d的试验。配制姜黄素水平为0(对照组)、15、30、60、120、240 mg/kg的6组试验饲料,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试验鱼平均体质量为(4.17±0.39) g。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60 mg/kg姜黄素添加组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30 mg/kg和60 mg/kg组饲料系数显著下降(P<0.05);30 mg/kg和60 mg/kg姜黄素添加组血液中的白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红细胞、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随着姜黄素含量的增加,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先降后升,与对照组相比,60 mg/kg组谷丙转氨酶显著降低(P<0.05),60 mg/kg和120 mg/kg组谷草转氨酶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60 mg/kg和120 mg/kg姜黄素添加补体替代途径活力(ACH50)显著升高(P<0.05);姜黄素添加组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96.
【目的】通过克隆细胞分裂素脱氢酶/氧化酶基因VlCKX4及其启动子,进行表达特性分析和启动子活性分析并进行转录因子预测,为深入解析VlCKX4介导细胞分裂素信号途径调控葡萄坐果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巨峰’葡萄(Vitis vinifera×Vitis labrusca)细胞分裂素氧化酶/脱氢酶4(VlCKX4)的序列特征;利用PCR技术克隆该基因以及它的启动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分析VlCKX4的表达特性,GUS活性试验用于分析其启动子活性;利用PlantTFDB、CisBP等转录调控数据库对VlCKX4的转录调控关系进行预测分析,输出结果使用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结果】VlCKX4全长1 582 bp,其中包含1 56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22个氨基酸,具有家族特征的FAD结构域和细胞分裂素结合(ck-binding)结构域。qRT-PCR结果表明VlCKX4在花序中高表达,其次是叶片,在卷须中表达量最低;细胞分裂素CPPU处理后VlCKX4表达量先下降后上升,细胞分...  相似文献   
597.
飞防助剂对植保无人飞机喷施除草剂雾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仪器分析结合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飞防助剂对3种剂型除草剂沉积率、雾滴粒径、物理指标及田间药效,系统地分析飞防助剂对植保无人飞机喷施除草剂的增效作用及增效机理.结果表明,4种飞防助剂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迪翔对3种除草剂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可降低雾滴谱相对宽度至0.62,使雾滴均匀分布;增加沉积率,可最多增加3...  相似文献   
598.
目的 开发一种低成本、高响应的维生素C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实现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 通过在铅笔芯电极上修饰金纳米颗粒和多壁碳纳米管,构建具有维生素C强催化响应的MWCNTs/Au/PGE电极。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和循环伏安法表征电极,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确定电极的pH适用范围和最优pH条件。采用时间电流法建立标准曲线和方程,以实现快速检测。最后通过加标回收率法检测番茄中维生素C含量。结果 基于MWCNTs/Au/PGE电极的维生素C电化学传感器可在pH 4~8范围内准确地测定维生素C含量,在pH 5时性能最优。快速检测时检测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范围为1~500 μg/g,灵敏度达0.244 μA·(μg/g)?1·cm?2。该传感器对葡萄糖、苹果酸和柠檬酸的干扰率均小于1.77%,同一传感器多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成功检出番茄样品中的维生素C质量分数为69.42 μg/g,加标回收率为109%~11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26%。结论 MWCNTs/Au/PGE电极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为实现快速检测果蔬中维生素C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99.
通过生物试验结合仪器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类型助剂对除草剂硝磺草酮的增效及相关机制和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5种助剂均能改变药液物理性状,提高硝磺草酮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添加助剂后硝磺草酮药液稳定性增加、药液液滴表面张力和接触角降低、药液黏度提高是其杂草防除效率提升的主要物理机制。液相色谱分析证明,助剂对硝磺草酮在苘麻叶片上的吸收增量排序为新型复合类油剂>新型复合类水剂>有机硅类助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类助剂。5种供试助剂中,新型复合类油剂、水剂对药液性状影响最显著,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在苘麻叶片上的吸收量129.74%~176.59%、112.87%~147.63%;对玉米田间杂草增效作用最明显,提高21.05%~22.24%;对玉米各阶段生长发育有显著促进作用,最终提高产量15.85%~17.38%。  相似文献   
600.
【目的】分析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基因(RT)序列特征、多样性、系统进化关系及转录活性,为深入研究果蔗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全长序列、转录转座活性及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果蔗品种拔地拉为试材,根据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RT基因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对,利用其进行PCR扩增,将目的条带回收纯化后连接至pMD18-T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依据测序结果对RT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果蔗拔地拉中扩增获得51条序列(SoRT4-1~SoRT4-51),去除重复序列和非RT基因序列后共获得44条RT基因序列,长度为423~433 bp,AT含量为56.84%~64.97%,AT:GC比值为1.32~1.85,核苷酸序列间相似性为44.4%~99.3%,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间相似性为10.8%~100.0%,说明氨基酸序列比核苷酸序列表现出更高异质性。44条RT基因序列被划分为4个家族,其中Ⅰ和Ⅲ为主要家族。44条R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20条发生了无义突变,说明其突变率较高。44条RT基因编码蛋白序列存在5种保守基序,其中,有29条序列同时包含Motif 1~Motif 4,其余15条序列的保守基序变异较大,说明保守基序存在一定异质性。4个家族代表性序列编码蛋白的三级结构在氢键和转角的数量方面差异较大;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44条RT基因序列被分为七大类,Ⅰ类和Ⅱ类中的果蔗RT基因序列分别占序列总数的40.91%和27.27%,Ⅱ类和Ⅵ类中的部分果蔗RT基因序列与拟南芥的BAB40828.1、粳稻的BAB40824.1、菠菜的BAB40833.1和大豆的BAB40834.1亲缘关系较近,推测这些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的横向传递。初步发现1条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SoRT4-40)具有转录活性。【结论】获得44条果蔗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RT基因序列,其中仅有1条序列具有转录活性,这些RT基因序列可用于开发基于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的甘蔗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