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8篇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为探究饲料中茶树油与虾青素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设计了 6 组等氮等能饲料, 分别为基础饲料组(CT)、50 mg/kg 虾青素组(AS50)、50 mg/kg 虾青素与 50 mg/kg 茶树油组(AS50+AST50)、50 mg/kg 虾青素与 100 mg/kg 茶树油组(AS50+AST100)、50 mg/kg 虾青素与 200 mg/kg 茶树油组(AS50+AST200)、50 mg/kg 虾青素与 400 mg/kg 茶树油组(AS50+AST400), 进行了 8 周的养殖实验。添加了虾青素后, AS50 组与 CT 组相比, 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 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虽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血淋巴及肠道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 肠道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 Crustin、Astacidin、CuZnSOD 以及 HSP70 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添加了虾青素与茶树油后, AS50+AST100 组末均重, 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高于 AS50 和 CT 组(P<0.05), 肠道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 AS50 组和 CT 组(P<0.05)。肠道组织 Crustin 与 Astacidin 基因随茶树油含量提高, 其表达量呈升高趋势, AS50+ AST50 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 CuZnSOD 表达量随茶树油浓度提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AS50+AST50 以及 AS50+AST100 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HSP70 表达量随茶树油含量的提高与对照 CT 组差异显著(P<0.05)。 研究结果显示, 饲料中存在 50 mg/kg 虾青素条件下, 添加 100 mg/kg 茶树油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抗氧化能力与免疫能力, 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以解放闸灌域为背景对盐荒地水分和盐分的变化展开研究.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遥感技术对TM数据解译统计盐荒地面积,利用HYDRUS-1D模型对盐荒地土壤盐分的积聚量与流失量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盐分在表层土壤中积聚,解放闸灌域总面积为2 156.47 km2,盐荒地达到了总面积的16.32%.灌域盐荒地1 m深土壤层中,在作物生育期积聚盐量为10.32×106 kg,在秋浇期流失盐量为9.60×106 kg,占积盐量的93.01%;年度积盐量为0.72×106 kg,占积盐量的6.99%.经检验,HYDRUS-1D模型对土壤水分和盐分在垂直方向运移的模拟具有较高精度,反映出盐分积聚和流失规律.盐荒地盐分的积聚与流失对灌区盐分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可为灌区水盐运移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程度盐渍化农田下玉米产量对水氮调控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玉米产量对不同程度盐渍化农田水氮调控的响应规律,通过田间试验,在3种盐渍化农田(S1,0. 247 d S/m; S2,0. 839 d S/m; S3,1. 286 d S/m)上设置3个灌溉量(W1,150 mm; W2,225 mm; W3,300 mm(常规灌溉量))和3个施氮量(N1,172. 5 kg/hm~2; N2,258. 8 kg/hm~2; N3,345 kg/hm~2(常规施氮量)),结合模型模拟研究了不同盐渍土条件下玉米产量对水氮调控的响应。结果表明:灌水显著影响S1、S2和S3玉米产量,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施氮显著影响S1、S2和S3玉米产量,S1和S2上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而S3上的产量总体呈现逐渐减少趋势。随着土壤盐渍程度的加重,水氮交互效应对产量影响增大。水氮交互对S1玉米产量影响不显著(P 0. 05),W2N2较W3N3、W3N2减产4. 41%、6. 56%(P 0. 05),非盐渍土在水分较好和氮素适宜时才可得到较大产量,但适度节水控氮不会显著减产。水氮交互显著影响S2玉米产量(P 0. 05),W2N2产量显著高于其余水氮处理(P 0. 05),中度盐渍土需供应适宜水氮。水氮交互极显著影响S3玉米产量(P 0. 01),W2N1产量显著高于其余水氮处理(P 0. 05),重度盐渍土在适宜水分和较少供氮时才可得到较高产量。经模型寻优得到河套灌区玉米节水节氮高产的水氮用量为:非盐渍土,灌水量253. 74~286. 26 mm,施氮量267. 65~318. 85 kg/hm~2;中度盐渍土,灌水量233. 25~268. 17 mm,施氮量225. 22~272. 56 kg/hm~2;重度盐渍土,灌水量196. 94~243. 06 mm,施氮量179. 15~223. 35 kg/hm~2。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区域水系提取应用较为广泛,当提取对象为平原灌区时存在突出问题,如河道断裂、平行河道的出现以及末端支流的提取未果等造成的子流域划分结果与实际轨迹不符等现象,数字化河网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后续的区域水文分析,故该问题值得关注。【目的】优化DEM河网提取结果。【方法】基于Agree算法和Burn-in算法下的提取河网,并从浅表、DEM因子与河网提取的相关关系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法。【结果】2种算法下平原灌区河网提取问题的主要原因是DEM离散误差、栅格像元值的真实程度、栅格像元的精度以及地表的无渗漏假设;提出的解决方法为栅格像元水平分辨率的提高与主河道断裂部分的栅格重计算。对于坡度范围为0°~10°的平原灌区,坡度对地表水流方向的形成影响较小,不具备影响河网提取问题的能力;栅格像元水平分辨率提高10 m×10 m时,平原灌区2种算法下数字河道提取首要问题成功解决;主河道断裂部分的栅格重计算虽成功提取原断裂部分河道,但有新的断裂部分生成,未从根本解决。【结论】Agree算法和Burn-in算法下的基于DEM的平原灌区河网提取问题,经一系列原因剖析和解决方法的提出与应用,提取结果较为满意,提倡学者能够结合2种方法思路作为解决类似平原灌区的提取数字河网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小麦间作向日葵是一种典型的河套灌区种植模式,研究运用WIN ISAREG模型确定了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结合立体种植特征,采用综合作物系数法确定小麦间作向日葵全生育期作物耗水量。同时通过实际处理结果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与验证,最终对小麦间作向日葵实际灌溉制度进行准确的评价并进行不同方案的优化,得到试验区如配有井灌等条件,优选灌溉方案为土壤含水率下降至适宜含水率70%时实施灌溉,灌水量为补充根系层水量至田间持水量85%所需水量;若灌水水源仅为黄河水,则优选灌溉方案为整个生育期灌5水,灌水量为达到根系层中总有效水量的80%。  相似文献   
16.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盐渍土供氮特性与作物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不同程度盐渍化玉米农田土壤供氮特性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8年进行了田间试验。选取轻度(0.460dS/m)和中度(0.951dS/m)2种盐渍化农田,以纯施氮量240kg/hm2为相同施氮总量进行有机无机肥配施,分别设置5个施肥处理(有机肥占施肥比例分别为0、25%、50%、75%、100%)和1个空白对照处理,依次记为U1、U3O1、U1O1、U1O3、O1、CK。结果表明,同一处理中度盐渍土氮素矿化量显著低于轻度盐渍土。轻度盐渍土无机肥施入比例越大,土壤矿质氮释放速度越快,有机无机配施能更好地调节玉米生育期氮素的释放。中度盐渍土各处理下,生育前期土壤矿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增大有机肥施入比例对于提高作物生育后期土壤矿质氮含量的优势明显。同一处理中度盐渍土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较轻度盐渍土显著降低,产量下降幅度达到30.94%~63.90%(P<0.05)。适当的有机肥施入比例能显著提高作物水氮利用效率,轻度盐渍土表现出随有机肥施入比例增大玉米水氮利用效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中度盐渍土表现出随有机肥施入比例增大玉米水氮利用效率逐渐升高的趋势。轻、中度盐渍土分别以U1O1、O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分别较U1处理提高11.84%、27.68%(P<0.05),同时,产量、植株吸氮量、氮收获指数、氮肥当季回收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等指标也较高。综合玉米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及生育期土壤矿质氮变化规律,得到河套灌区玉米适宜的有机无机施肥管理模式为:轻度盐渍土为120kg/hm2有机肥+120kg/hm2化肥,中度盐渍土为240kg/hm2有机肥。  相似文献   
17.
资阳新区是一个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地区,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全区经济工作的首要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区农业机械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机械在抗御自然灾害,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灌水量和地下水调控对干旱地区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河套灌区典型耕地最佳灌水制度和合理地下水埋深,于2017、2018年连续2年进行了田间试验,选取向日葵农田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及溶质运移理论,利用HYDRUS-2D数值模型对研究区不同灌水量及地下水埋深条件下GSPAC系统中水盐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的水盐运移状态。将模拟结果与田间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较吻合。结果表明,试验区最佳灌水量为82.8~85.5mm,地下水合理调控埋深为160.72cm。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盐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盐分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有机无机肥配施在不同土壤盐分水平下所产生的氮素矿化过程,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分别在4种盐分水平(0. 46、0. 98、1. 55、1. 97 dS/m)下,以0. 089 5 g/kg(纯氮施用量与风干土质量比)为相同施氮总量设置5个施肥处理(有机肥占施肥比例分别为0、25%、50%、75%、100%)及1个不施肥处理,研究了不同盐分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净氨化量、净硝化量及净氮矿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含量随有机肥施入比例的增大而减小;盐分水平的增加对无机肥氨化作用的抑制较为强烈,当土壤电导率小于0. 98 dS/m时,增施有机肥会减弱盐分对氨化作用的影响,而电导率升至1. 55 dS/m以上时,则明显延缓有机肥氨化过程,但并不会完全抑制。盐分水平对土壤NO_3~--N生成速率的影响有一个阈值,当土壤电导率小于0. 98 dS/m时,随着盐分水平的升高,NO_3~--N增加速率上升;而盐分水平继续升高,则抑制土壤NO_3~--N的形成速率。相比不施肥,施肥显著提高了各盐分土壤净氮矿化量,同一盐分水平下均表现出无机肥施入比例越大、净氮矿化量越大的趋势。相较0. 46 dS/m,增施有机肥减小了0. 98 dS/m盐分水平下各处理之间净氮矿化量差异,而土壤电导率增至1. 55 dS/m及以上时,盐分水平对有机肥矿化过程产生明显的延缓作用。综合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盐分及氮素矿化过程的影响,推荐不同盐分水平下适宜的施肥模式为:50%有机肥+50%化肥(非盐渍化土壤)、100%有机肥(轻度盐渍化土壤)、25%有机肥+75%化肥(中度及重度盐渍化土壤)。  相似文献   
20.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盐渍化土壤氨挥发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河套灌区无机氮肥过量施用造成的环境问题,通过探究有机氮替代部分无机氮肥对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确定盐渍化农田适宜的有机无机氮肥配施用量。于2018年进行田间试验,选取轻度(0.45~0.68 dS·m~(-1))和中度(1.04~1.40 dS·m~(-1))盐渍化农田,以纯施氮量240 kg·hm~(-2)为相同施氮总量进行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分别设置5个施肥处理:单施化肥、3/4氮由化肥提供+1/4氮由有机肥提供、1/2氮由化肥提供+1/2氮由有机肥提供、1/4氮由化肥提供+3/4氮由有机肥提供、单施有机肥,依次记为U_1、U_3O_1、U_1O_1、U_1O_3、O_1。另外设置空白对照处理(CK),探究不同有机无机氮肥配施量对盐渍化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速率、氨挥发损失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盐分随着有机氮肥施用量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各肥料配施处理追肥后氨高挥发期较施入基肥后明显延长,导致同一处理轻、中度盐渍化土壤追肥后氨挥发损失量较施入基肥后分别高出22.15%~64.03%和14.34~40.66%;同一处理在中度盐渍化土壤上的氨挥发总量较轻度盐渍化土壤高出8.35%~16.46%;土壤氨挥发损失量与有机肥施入比例、土壤盐分之间呈显著二元二次非线性回归关系,分析回归方程各系数可知,适当增大有机肥施入比例可以降低土壤氨挥发,而增加土壤盐分则会使土壤氨挥发增大,增施有机肥和土壤盐分之间会产生共同降低氨挥发损失的效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提高玉米产量,轻、中度盐渍化土壤U_1O_1处理玉米产量分别较U_1处理高出12.63%和17.05%。在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土壤上,综合氨挥发损失量及玉米产量,处理U_1O_1既能保证高产,又能显著降低氨挥发损失,故推荐该处理为当地适宜肥料配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