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明确引起杏衰退萎黄病的病毒种类,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寻找杏衰退萎黄样品中的病毒序列,发现存在亚洲李属病毒1(Asian prunus virus 1,APV1)和亚洲李属病毒3(Asian prunus virus 3,APV3)。为了验证该结果,采用RT-PCR对10个待测杏样品进行APV1、APV2和APV3检测,所有样品中未检测到APV2,检出APV1和APV3的样品数分别为3和4个。对检测到病毒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进行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分别获得了3条653 bp的APV1和4条1 031 bp(或1 032 bp)的APV3 CP基因片段;3条APV1 CP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9.2% ~ 99.8%,与NCBI中已发表的26个APV1 CP基因序列一致性为44.0% ~ 99.8%;4条APV3 CP基因序列一致性为78.5% ~ 99.5%,与NCBI中已发表的26个APV3 CP基因序列一致性为44.7% ~ 99.5%。  相似文献   
22.
就不同树龄种子、种子不同贮藏条件和发芽时不同光照条件对梓树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冷藏比其他条件下贮藏的种子发芽率高;多年树龄的种子发芽率比短年树龄种子发芽率高,40年树种子发芽率达70%;在黑暗条件和光照条件下梓树种子都能够萌发,但在光照条件下萌发更好,最高发芽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3.
 2008年在杨凌采集到具有典型植原体侵染症状的菲白竹,应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对R16mF2/R16mR1和R16F2n/R16R2对其进行检测,巢式PCR得到约1.2 kb的特异性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原属于翠菊黄化组(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与该组成员同源性均在98%以上。随后用16Sr Ⅰ组和Ⅴ组特异引物对R16(Ⅰ)F1/R16(Ⅰ)R1和R16(Ⅴ)F1/R16(Ⅴ)R1也证明其属于翠菊黄化组,RFLP 分析表明该植原体属于16SrⅠ-B亚组。植原体侵染菲白竹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4.
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 Linn.)为车轴草属,蝶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南部和欧洲东南部,是一种世界性分布与栽培的优良牧草.因其花叶兼优、草姿美、绿期长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近几年作为草坪用草被广泛种植.在自然条件下,三叶草很容易受到不同种植原体的侵染,国外已报道的侵染三叶草的植原体有:三叶草绿变植原体( Clover phyllody phytoplasma,CPh)和三叶草增殖植原体(Clover proliferation phytoplasma,CP)等,这些植原体分别属于16SrI组和16SrⅥ组[1,2].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泡桐丛枝植原体转运蛋白secY基因及转录延伸因子nusA基因,从亚组水平上确定陕西泡桐丛枝植原体的分类地位。【方法】采集陕西杨凌、彬县、旬邑、永寿、周至和宝鸡等6个泡桐栽培区的泡桐丛枝样品,提取病样总核酸;设计引物对secY-F/R和nusA-F/R,对泡桐丛枝植原体secY、nusA基因进行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获得了泡桐丛枝病植原体secY基因序列的全长,大小为1 358bp,编码414个氨基酸;获得了部分nusA基因序列,大小为946bp,编码315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各县区泡桐丛枝植原体的secY、nusA基因序列均一致。一致性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陕西泡桐丛枝植原体与台湾泡桐丛枝植原体的亲缘关系最近,secY、nus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6%。【结论】首次报道了泡桐丛枝植原体转运蛋白secY基因及转录延伸因子nusA基因的序列,并以其作为分类标准,将陕西泡桐丛枝植原体归属到16SrⅠ-D亚组。  相似文献   
26.
正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属于乙型线形病毒科(Betaflexiviridae)纤毛病毒属(Trichovirus),基因组为正义单链RNA,含有约7 500个核苷酸,编码3个部分重叠的开放阅读框。目前从Gen Bank数据库可以检索到19个ACLSV分离物的基因组序列。该病毒侵染仁果与核果,如苹果和桃,在苹果栽培种上不引起症状,在特定指示植物上引起症状,如俄罗斯苹  相似文献   
27.
正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运用,国内陆续发现和报道了一些新的葡萄病毒~([1~4]),但由于尚缺乏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及防治措施,给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其中,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Grapevine berry inner necrosis virus,GINV)为2016年国内新报道的葡萄病毒,可引起一些葡萄砧木和品种产生褪绿斑驳和环斑症状,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28.
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不同类型抗性砧木的广泛应用对葡萄种植起到关键作用。该文详细介绍了常用砧木类型的抗逆特点,包括抗病、抗寒、抗旱、耐盐碱、耐湿热等。并就葡萄砧木品种的选择原则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葡萄砧木品种的选育和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9.
丁磊  孙平平  张磊  李正男 《园艺学报》2023,(11):2509-2515
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是苹果和梨树上普遍发生的潜隐病毒之一,西方烟(Nicotianaoccidentalis)是其重要的草本寄主之一。在本研究中,构建了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CP(CP-BD),并从西方烟cDNA文库中筛选与ASPV CP互作的蛋白。经通过酵母双杂交回转验证和NCBI BLAST比对,获得30种可能与ASPV CP互作的西方烟蛋白质,为研究ASPV侵染致病的分子机制及CP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0.
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黑胫病的抗性,试验采用离体块茎接种和温室盆栽注射接种2种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各地方9个主栽马铃薯品种('V7'英尼维特'费乌瑞它'大西洋'冀张薯12号'夏坡蒂'布尔斑克'中加7号'和'中加2号')的黑胫病抗性进行了评价.离体块茎接种法结果表明'英尼维特'与'V7'为抗性品种,'大西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