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6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7篇
  31篇
综合类   264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为探索适宜棉花的ISSR-PCR反应体系,采用两轮均匀设计试验,对ISSR-PCR反应体系中Mg2+、dNTPs、模板DNA、引物、Taq DNA聚合酶的浓度或用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棉花20μL的ISSR反应体系的最佳组分包括2μL 10×PCR Buffer、0.5 U Taq DNA聚合酶、40 ng模板DNA、0.25 mmol.L-1 dNTPs、0.5μmol.L-1引物和2.0 mmol.L-1 Mg2+。利用8个棉花品种和三条不同引物验证该反应体系,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62.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玉米生长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羊粪4 m3+深耕30~35 cm(MP3)、羊粪4 m3+深耕20~25 cm(MP2)、羊粪4 m3+旋耕10~15 cm(MP1)、深耕30~35 cm(P3)、深耕20~25 cm(P2)、旋耕10~15 cm(P1)6种耕作措施下旱地玉米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呼吸速率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耕作措施均能有效促进旱地玉米生长,与传统耕作方式(P1)相比,MP3、P3处理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提高了39.00%、32.44%;MP3处理下土壤温度显著高于传统耕作0.94℃;随着旱地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土壤呼吸速率峰值出现在6月底,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较传统耕作提高了0.68~1.26倍;深耕处理、深耕+羊粪处理的旱地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传统耕作,其增幅在11.94%~36.51%。通过3年试验比较,羊粪4 m3+深耕30~35 cm、羊粪4 m3+深耕20~25 cm、深耕30~35 cm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3.
轮耕对宁南旱区土壤理化性状和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索免耕/深松隔年轮耕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2007年至2010年在宁南旱区采用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与连年翻耕3种耕作模式,对土壤容重、团聚体、养分及小麦产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深松/免耕和深松/免耕/深松模式显著(p<0.05)降低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的孔隙状况;两种轮耕模式可显著(p<0.05)增加0~40 cm各土层2~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3种耕作方式比较,深松/免耕/深松模式最能有效增加0~40 cm土壤有机质和0~20 cm土层全氮含量;免耕/深松/免耕和深松/免耕/深松处理较传统耕作显著增加0~40 cm土层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20~4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试验期间,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模式3年平均小麦籽粒产量较传统耕作显著增加,分别增产9.59%和10.69%(p<0.05),以深松/免耕/深松处理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4.
优化生物质发电厂厂址对于中国生物质发电行业意义重大。然而,生物质发电厂选址系统中包含多重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忽略这些,将给生物质发电厂带来风险。因此,充分考虑生物质发电厂系统中的多重不确定性,将鲁棒随机规划(robust optimization,RO)与区间规划(interval parameter programming,IPP)融于两阶段规划(two-stage programming,TSP)框架中,建立基于随机鲁棒区间风险分析模型(stochastic robust interval model, SRIM)的生物质发电厂选址模型。该模型可以处理表现为离散区间和随机性的不确定变量。并且对于随机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追索,增强生物质发电系统的安全性。通过调节不同风险等级,可以对系统进行风险分析,利于决策者对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做出衡量。该文以装机容量为15 MW的生物质发电厂为案例。模型结果显示:该规划区域拟建设生物质发电厂数量为1,优化厂址介于(245,242)km至(250,247)km;各个燃料收储站优化配送方案;以及不同鲁棒等级下的系统风险和系统成本。通过模型得出的结果合理可行,可以为生物质电长选址提供科学的依据及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5.
种质资源鉴定是研究与利用冬瓜种质资源的基础。为了明确冬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基于表达序列标签-简单重复序列(EST-SSR)分子标记的人工绘制品种鉴别示意图(MCID)法鉴定40份冬瓜种质资源。利用筛选出的7对引物对冬瓜种质资源进行PCR扩增,应用MCID法构建冬瓜品种鉴定图。结果表明,利用7对引物扩增的特征性谱带能够将冬瓜品种在分子水平上区分开,同时能够构建40份冬瓜种质资源的品种鉴定图。利用Ntsys2.10e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77处,将冬瓜资源分为3个类群。品种鉴定图能够快速地找到区分品种的引物,比聚类图更加直观。基于EST-SSR标记的MCID法是一种有效的冬瓜资源鉴定方法。本研究对冬瓜资源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茶树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一种株形、株冠构造比较特殊的作物,但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很高.茶树株冠层叶片浓密,郁闭程度高,农药喷雾时需要药液尽快在茶树叶片上润湿铺展.另外,茶园多建在山坡地或梯田,在施药过程中,水源供应有一定困难,因此,农药喷雾时应尽可能减少施药液量.  相似文献   
67.
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自然界不同基因型大豆冠层温度是否存在分异,应用红外测温仪对5个大豆品种植株的冠层温度进行了长期观测,并同步测定了大豆主茎功能叶片的绿叶百分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自然界存在冠层温度偏低的低温大豆种质即冷型大豆(如汾豆55、冀NF58)和冠层温度偏高的高温大豆种质即暖型大豆(如东大2号、渭豆20).在整个籽粒灌浆期,冷型大豆绿叶百分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比暖型大豆优越,丙二醛(MDA)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积累速度也较暖型大豆明显慢.由此认为不同基因型大豆冠层温度存在分异,且温度型与功能叶片衰老特性的优劣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8.
北方旱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防护林带的疏透度(β)、宽度、高度、风向与林带夹角等因子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PC-3型便携式可移动自动气象站,采用多点观测方法对干旱、半干旱土壤风蚀区的林带结构和防风效应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林带疏透度、宽度、高度以及风向与林带夹角对风速变化的影响。【结果】稀疏型结构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最高达34.27%,平均为32.69%;疏透型次之,为25.12%;通风型最差,为20.98%。β为0.30~0.50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且林冠层和林干层疏透度存在差异时防风效应较好。风向与林带夹角的正弦值与防风效应呈正相关;β为0.30~0.50时,宽度为2H~5H(H为林带平均高度)的林带防风效应相差不大,超过5H时林带的防风效应随其宽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弱;当气流进入林网区域后,风速在前4条林带呈减弱趋势,减弱幅度最大的是第1条林带,在第4条林带后风速开始恢复。【结论】林带的疏透度、宽度、高度和风向是决定单条林带防风效应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9.
漂浮育苗是一项较先进的育苗技术,对育苗盘、池膜、剪叶器具和操作的严格消毒是培育无病壮苗的关键环节。为烟叶生产上更合理地选用消毒剂,以甲霜灵为对照药剂,分析了几种常用消毒剂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囊产生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大多数漂浮育苗消毒药剂适宜浓度对烟草黑胫病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包括硫酸铜、美国消毒剂、0.6%菌毒净、7%有效氯次氯酸钠、24%毒消、40%育宝、10%二氧化氯和磷酸三钠,消毒药剂高锰酸钾与30%有效氯漂白粉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和孢子囊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0.
以引进的11个谷子新品种为材料,采用渗水地膜穴播技术,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了品种的优劣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穗数、生育期、穗长、穗粒重、穗重、千粒重、株高。通过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分析,结合生长期的抗病性、抗倒伏等抗逆性指标,筛选出适宜在当地种植的品种为张杂谷13、白良谷和黄金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