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66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筛选出适合佳县地区种植的红枣抗裂品种,利用枣果浸泡试验,分析了‘佳县长枣’、‘狗头枣’、‘赞皇枣’、‘骏枣’、‘壶瓶枣’、‘金丝小枣’、‘圆铃枣’、‘晋枣’、‘灵宝枣’、‘木枣’10个佳县本地栽植的红枣品种裂果率和吸水率的变化趋势,比较不同品种的抗裂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浸果过程中,红枣的裂果率在24 h内基本呈直线增加,72 h后达到稳定。不同红枣品种在脆熟期浸果后一定时期内(24~48 h)的裂果率和吸水率线性相关。不同品种之间的红枣裂果率差异显著,‘骏枣’裂果率最高,为93.3%,‘圆铃枣’裂果率最低,为26.7%,其次为‘佳县长枣’和‘灵宝枣’。因此,适合佳县栽植的较好红枣抗裂品种为‘圆铃枣’、‘佳县长枣’和‘灵宝枣’。  相似文献   
92.
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药剂对黄瓜根接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的效应。结果表明,以98%隆鑫微粒剂防治效果最好,每667m210000g使用剂量,药后50d、200d防效分别为100%、92.3%。10%福气多防效次之。淡紫拟青霉、1.8%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防治效果较低。同一种药剂土壤施用防治效果优于灌根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3.
为有效防控食芽象甲Scythropus yasumatsui K8no et Morimoto在陕西榆林地区枣园的危害,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使用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和5种常用指标参数,探明了成虫在不同枣园样地中的分布格局、理论抽样数及成虫的序贯抽样方法。食芽象甲成虫在枣树上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型,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对成虫进行序贯抽样,当每株成虫达到30头,置信水平为1.96时,序贯抽样进行抽样的防治下限与上限方程分别为:d_0=30n-34.33n~(1/2)和d1=30n+34.33 n~(1/2),当调查10株枣树上的虫数超过409头时,需要进行防治。食芽象甲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的确定,对于揭示该虫的种群空间结构动态,提高田间测报准确率及防治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
利用扫描电镜对枣食芽象甲(Scythropus yasumatsui Kono et Morimoto)(鞘翅目:象甲科)雌、雄成虫触角的感器进行观察,比较它们的形态及分布。结果表明,枣食芽象甲雌、雄成虫触角均呈膝焰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含7个鞭亚节)构成,共有7类8种感器,分别为鳞形感器、2种端指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芽孢形感器。其中,端指形感器和毛形感器数量较多。各种感器的数量分布以鞭节上最多,柄节次之,梗节最少;触角感器类型及其分布在雌、雄成虫间差异不大,仅雄虫触角平均长度较雌虫长。  相似文献   
95.
随着设施蔬菜大面积发展,出现了诸如病虫危害严重、土壤连作障碍程度加剧、经济效益下降、销售不畅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扩大规模与增加效益并重、加强创新研究、推广设施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新技术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6.
由黄化曲叶病毒引起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是番茄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结合多年研究结果及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应对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番茄品种抗性退化的三条策略——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加强田间种植管理,采用不同抗性品种轮换种植。  相似文献   
97.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根结线虫病的无公害防治研究新进展。对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现状、田间识别、生物学特性、病情分级标准及最新的无公害综合调控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无病区的保护、栽培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五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总结认为生物防治是蔬菜根结线虫防治的发展方向;太阳能消毒和栽培防治分别是目前治理重病区以及预防无病区和控制轻病区环境友好型的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是调控根结线虫种群数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8.
陕西枣树缩果病流行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田间定点、定株调查,对陕西大荔县6处枣园枣缩果病的发病过程及其致病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于5月下旬开始侵染,7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病原菌主要靠风雨传播,从水孔、气孔及果洼侵入枣果而发病。枣树皮、枣头、枣吊、枣枝条、枣落叶都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其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枣吊位置、挂果量、气候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品种及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根据缩果病发病规律,提出了相应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9.
为了明确早春茬番茄定植时间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的关系,采取小区对比试验对不同定植时间下番茄上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株率、发病程度及番茄产量和经济效益等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番茄田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在年度间基本相同,4月上旬始见,5月中旬达到高峰,烟粉虱发生后15 d左右出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症状。4月上旬以前定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较轻,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4月上旬以后定植发病较重,产量和经济效益较低。定植时间(X_1)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发病株率(Y_1)及病情指数(Y_2)均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关系为Y_1=1.470 4X_1+7.947 2,Y_2=0.876 7X_1-6.441 7。生产实践中采取双膜或三膜覆盖栽培等措施适当提早定植,避免番茄感病期与烟粉虱发生高峰期相遇,在不使用任何防治措施下,可有效预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100.
黄瓜蔓枯病,又称蔓割病、黄瓜黑腐病。据调查黄瓜不同种植区均有发生,常年一般造成减产10%~15%,严重田快减产30%以上。除危害黄瓜外,还危害甜瓜、西瓜、丝瓜、冬瓜等。随着瓜类作物连作种植年限的延长,其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现已成为黄瓜生产中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的主要病害之一,应引起各级植保部门及菜农的高度重视。1症状特点该病多在黄瓜成株期发病,主要危害瓜蔓、叶,瓜条也可受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