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当前,随着蛋鸡产业蓬勃发展,人们对鸡蛋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蛋壳质量问题受到极大关注。遗传育种、营养、生理等科学知识的发展及综合运用,蛋壳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因蛋壳的形成是极其复杂的,造成蛋壳品质下降的原因较多,如遗传、营养、疾病、环境和管理等,故此,对蛋壳质量的研究虽然已持续60多  相似文献   
12.
运用Pearson相关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CA群落多元统计分析等,系统研究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与丘间低地过渡带物种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物种间表现出有选择性的种间积聚,但偏流动沙丘一侧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和乌丹蒿(Artemisia wudanica)的分布相对独立,说明沙蓬和乌丹蒿占有相对独立的生态位。丘间低地一侧黄柳[WTBX](Salix gordejevii)和小红柳(Salix microstachya[WTBZ] var. bordensis)主要分布于丘间低地北部,占有相似的生态位,而山竹岩黄蓍(Hedysarum fruticosum)主要分布于丘间低地南部,与前两个物种生态位相分离。Pearson相关性检验与Spearman秩相关检验的结果基本一致,负相关种对数高于正相关种对数,存在生态位分化,群落处于不稳定的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13.
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农科院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及玉米种子企业引进14个春播中熟玉米品种,以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在京郊有较大种植面积的春播中熟玉米品种农华101作为对照,从品种的田间表现、产量和抗性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结果表明,MC838、曦单603品种综合表现较好,产量比对照增产2.0%以上,生育期比对照晚熟≤1d;田间倒伏倒折率之和≤10%;大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均未达到高感,建议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14.
运用半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方法,对科尔沁沙地丘间低地-流动沙丘联合体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动态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6月份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最高。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的趋势为:过渡带、丘间低地、流动沙丘。流动沙丘和过渡带的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丘间低地的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流动沙丘的土壤含水量在较小尺度上具有90%的空间自相关性,过渡带的土壤含水量在较大尺度上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丘间低地表层的土壤含水量在较大尺度上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措施对提高沙地造林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固体水、保水剂和覆膜措施,对提高造林成活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这些措施明显提高了土壤含水量,从而不同程度提高了沙区造林成活率。其中覆膜措施效果最佳,其次为保水剂,最后是固体水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雪华  刘俊伟  朱霄爽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0):112-114,封2
对疑似魏氏梭菌病的藏獒进行临床检查、病理剖检,无菌采取病料进行触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该藏獒因长期采食未经加热处理的、冷冻保存的死猪肉而发病,临床出现精神沉郁,流涎、呕血、排煤焦油样的稀便后很快死亡;剖检内脏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严重出血性肠炎;并分离出一株两端顿圆粗大平直的致病性梭状杆菌,确诊为藏獒魏氏梭菌病.  相似文献   
17.
科尔沁沙地70种植物繁殖体形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70种植物的繁殖体(31种为种子,39种为果实)形状。用繁殖体三维(长、宽、高)的方差衡量繁殖体形状。方差越小,繁殖体越接近圆球形;方差越大,繁殖体越细长或扁平。研究结果表明,1)所量测的70种植物的繁殖体(种子或果实)形状差异很大,最小的方差不足0.03,最大的超过0.18。2)大部分一年生杂草的种子繁殖体近似于圆球形。3)黄蒿、马齿苋、碱地肤、狼尾花、灰绿藜、刺沙蓬、菟丝子、大籽蒿、狗尾草的繁殖体比较接近圆球形(方差小于0.09),它们可能具有持久种子库。4)萝摩科植物萝摩、杠柳、细叶白前繁殖体具绢毛;菊科植物女菀、飞廉、黄金菊、山莴苣、苣荬菜和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有冠毛;石竹科植物石竹和鸢尾科植物野鸢尾有翅;香蒲科植物小香蒲有宿存花柱;可能这些植物都可被风传播。糙隐子草、披碱草、水稗草、牛鞭草、冠芒草具芒,它们可能具有固结自身的作用;苍耳、雾冰藜、鹤虱带钩或刺,易于被动物传播。5)草甸植物野豌豆、海滨天冬、小黄花菜作为传播体的种子较圆;草甸植物女菀、山莴苣、黄金菊、披碱草、野古草、牛鞭草、狼尾草作为传播体的果实扁平或细长;流沙上的先锋植物或沙生系列演替前期植物沙蓬、刺沙篷、乌丹蒿、差巴嘎蒿、狗尾草、雾冰藜、东北木蓼、山竹子等的繁殖体多数偏离圆球形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鸡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免疫抑制作用,作者概述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病、鸡马立克氏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禽白血病的作用机理、研究概况以及如何来解除免疫抑制.目前,病毒性免疫抑制病不仅本身给养鸡业带来严重危害,更重要的是因这些病引起鸡群的继发感染和多重混合感染,这有待于今后更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常认为在生理条件下家禽对硒的要求很低.NRC(1994)的推荐用量的变化范围从0.06毫克/千克(产蛋母鸡)到0.2毫克,千克(火鸡和鸭)。然而在规模化养殖条件下.家禽会面临很多应激.因此对硒的需求会显著提高。不同的生理阶段对硒的需求不同.如为保持产蛋母鸡产蛋能力.在饲料中添加0.05毫克,千克的硒就足够了.而为了提高雏鸡的孵出率,增强出生后的生存力,需要添加0.1毫克/千克的硒。  相似文献   
20.
科尔沁沙地沙丘演替过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沙丘演替阶段(流动沙丘 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 固定沙丘)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和种子密度均以一年生植物为主. 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土壤种子库密度约为90和364粒/m2,半固定和固定沙丘种子密度显著增加到723和8 880粒/m2 沙丘演替阶段种子密度的时间动态和土壤种子垂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流动半流动沙丘无显著差异(P0.05), 固定半固定沙丘则有显著差异(P≤0.002); 固定半固定沙丘的植物种子表现为持久土壤种子库类型Ⅲa, 并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种子密度显著下降. 沙丘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与植物在地上植被中出现的频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二者相关系数为0.5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