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91篇
农学   112篇
基础科学   60篇
  94篇
综合类   794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229篇
园艺   81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实验采用三因素完全实施的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NAA、IBA和间苯三酚三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阴香冬季扦插生根的影响,筛选出了阴香冬季扦插最适宜浓度组合。  相似文献   
992.
为给苹果小卷叶蛾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不同苹果园中研究了性诱剂和糖醋液2种方法对苹果小卷叶蛾的监测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方法诱集到的苹果小卷叶蛾成虫动态都呈现出一年4代的发生规律,且趋势一致。不同果园中性诱剂和糖醋液对苹果小卷叶蛾的诱集量均差异显著,性诱剂诱集总量最高是糖醋液诱集总量的5.95倍,且在不同果园中2种防治方法均能显著降低枝条受害率,而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同时,2种防治方法在大面积单植苹果园中对苹果小卷叶蛾第1代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9.10%和43.18%,对第3代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1.54%和46.15%,均高于其他类型苹果园,且对第3代幼虫的防治效果好于第1代幼虫。因此,性诱剂和糖醋液都可用于苹果园苹果小卷叶蛾的监测与防治,且在大面积单植苹果园内连续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3.
李育清  李立  李霞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1):120-120,122
五华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充分利用土地、气候、劳力资源,采取冬大菜、春超甜玉米、夏豆角、杂交晚稻一年四熟的栽培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每公顷大菜产量26250kg,超甜玉米鲜苞产量13575kg,豆角线豆和食用豆叶分别为11400kg、1575kg,稻谷7650kg,产值83250元,纯收入49  相似文献   
994.
环形泰勒虫感染宿主淋巴细胞可使其获得类似肿瘤细胞样的无限增殖能力,而细胞转化现象会伴随虫体的消失而终止,该寄生模式为人们更好地理解环形泰勒虫和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理想模型。本研究通过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环形泰勒虫感染对宿主细胞能量代谢相关代谢物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揭示其转化机制奠定基础。以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为试验材料,设置布帕伐醌(buparvaquone,BW720c)药物处理组、DMSO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观察不同处理对环形泰勒虫感染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并在72 h时收集细胞样品,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处理组的细胞样品进行能量代谢相关代谢物检测,再运用能量数据库对检测到的代谢物变量进行化合物种类鉴别,使用最小判别二乘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对转化细胞的药物试验发现,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在24 h内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从36 h开始试验组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在72 h时两组间的活细胞数量相差最大。PLS-DA分析发现,代谢物变量可将药物处理组及DMSO对照组之间聚类区分,并筛选到21种组间差异的代谢物,药物处理组中有8个代谢物上调,13个代谢物下调。经富集分析发现这些代谢物主要是与能量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如谷氨酰胺、L-乳酸、苹果酸、丙酮酸、异柠檬酸等。同时用相应的试剂盒检测后发现,谷氨酰胺、L-乳酸及丙酮酸的含量在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与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的结果一致。本试验通过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环形泰勒虫感染细胞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途径,说明环形泰勒虫感染可显著影响感染细胞的能量代谢,为进步阐明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的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5.
河北省首届园博会沧州园设计选取最具沧州特色的"杂技之乡"为主题和文化背景,展园分为三大部分:庭院游览区、滨水表演区和园艺观赏区;主体建筑观戏楼通过长廊与爬山廊连接景亭,形成南北两侧半围合的不同的功能景观区;庭院游览区和园艺观赏区为园林艺术展示核心区;园中布置大型杂技、武术铜雕、武术地雕、杂技武术浮雕墙、彩绘杂技场景、运河景观等,集中展示了沧州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96.
正1研发背景在网络工程综合布线时,需要敷设大量网线或电话线,机房交换机汇聚端及各客户终端,需要从大量的线缆中检测出目标线。现有的测线设备必须在所有线缆上做好RJ45或RJ21线缆头(也称作水晶头)才可以进行测试,具体施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常用的测线器使用过程中,必须插入带有水晶头的线缆方可使用。(2)制作水晶头的工艺要求比较高,制作过程也比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东乡野生稻低氮耐性强,是水稻耐低氮育种的重要资源。鉴定东乡野生稻耐低氮基因对研究耐低氮遗传机制、培育耐低氮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利用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协BBC1F12回交重组自交系及其遗传图谱,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分析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下的株高和产量相关性状QTL。结果 共检测到57个控制株高和产量性状的QTL,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的33个区域,单个QTL表型贡献率为3.17%~63.40%,其中32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东乡野生稻。19个QTL在施氮和未施氮条件下均检测到,38个QTL仅在单一环境下检测到显著效应,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性状的遗传机制不同。结论 43个QTL分别聚集于7条染色体上的14个QTL簇,表明不同性状涉及到共同遗传机制,并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进行耐低氮有利等位基因的聚合育种。  相似文献   
998.
研究空气控根栽培对金桂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为金桂的栽培生产提供借鉴.应用新型K2空气控根容器于2020年对7年生金桂嫁接苗进行栽培,测定金桂生长相关指标,包括光合参数,POD,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在金桂的年生长周期内,控根组与对照组苗高之间、冠幅之间,差异不显著,而控根组根系指标得到了显著提高;控根栽培苗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地栽苗(CK),且分别增长了11.96%,9.57%,8.93%,9.84%.控根栽培苗的叶片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比CK增长了39.23%,27.27%,18.00%,6.95%,27.46%.相关性分析发现,根长、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与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极显著相关(P<0.01).空气控根容器能显著提高金桂的光合性能及生理活性,增加光合同化产物的积累,提高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999.
1000.
该试验主要目的是探究体内体外两种不同的标记方法对于不同规格的黑鲷苗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剪鳍法和体内PIT标记法,对大(平均体质量69.00 g)、小(平均体质量41.29 g)两种不同规格的黑鲷进行标记。分析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两种不同的标记方法对于黑鲷生长与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为期25 d的试验中,在相同的生存条件下,大规格黑鲷体外标记组、体内标记组、空白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56.67%、83.33%、93.33%,生长率分别为3.32%、15.82%、11.23%;小规格黑鲷体外标记组、体内标记组、空白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100.00%、100.00%、96.67%,生长率分别为10.64%、22.31%、11.44%,从试验结果判断,体内标记(PIT标记)优于体外标记(剪鳍),在一定范围内,规格小反而更适宜进行标记。该试验结果为黑鲷的标志放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