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5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术前右心室射血分数值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以及肺切除术对RVEF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 地127例接受肺切除术患者行术前RVEF测定,并对其中61例于术后3周再测RVEF。结果;有并发症组的术前RVEF较无并发症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术前RVEF〈40%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RVEF≥40%组者高;术后RVEF较术前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桑树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三倍体杂交桑组合桂桑6号的幼苗供试,于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资源圃进行桑树种植密度与行距配置的对比试验.共设计7种种植模式,对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下的桑叶产量以及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试验组间的桑叶产量差异显著:0.5 m×0.2 m/1.2 m×0.2 m不等行距种植模式的桑叶产量最高,为50632.21 kg/hm2;其次是0.8 m×0.2 m等行距种植模式,桑叶产量为35587.23 kg/hm2;0.8 m×0.3 m等行距种植模式的桑叶产量最低,为25496.87 kg/hm2.分析显示,部分农艺性状与桑叶产量有较大程度的相关性,随着农艺性状指标的提升,桑叶有增产的趋势,如桑叶产量与叶长、叶宽以及单株总条长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0.484和0.777;而部分农艺性状则与桑叶产量无相关性,如枝条总节数、每100 cm2叶质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040和0.207.依据试验结果认为,适当密度下不等行距种植模式的桑叶产量最高,且桑树单株总条长越长,桑叶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83.
C·肉毒杀鼠素(下称毒素)0.1%浓度毒饵,对新疆的主要害鼠大沙鼠和黄兔尾鼠进行灭治,校正灭洞率分别为97.4%和90.2%,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常用农药0.5%甘氟毒饵的灭治效果分别为98.5%和67.1%。因此,毒素能够代替甘氟在新疆草地灭鼠中应用;以小麦和草颗粒作载体与0.1%毒素拌制毒饵,灭杀大沙鼠和黄兔尾鼠灭洞率分别为98.2%、99.3%和90.2%、91.7%,两种载体均可使用;新疆草地的害鼠四月份正值数量低峰期,废弃洞数量很大,有效洞率大沙鼠为9.37%、黄兔尾鼠为14.70%。  相似文献   
84.
85.
86.
龙眼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立冬本和青壳宝圆杂交后代为试材,对杂种后代果实13个性状进行测定并分析它们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龙眼杂种后代果实大小、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大小和可食率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果肉质地属于质量性状遗传;龙眼杂种后代果实大小有趋小回归和退化的遗传倾向,低亲遗传极其明显;在亲本(立冬本、青壳宝圆)同为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种子和甜味时,杂种后代遗传有明显的趋小变异,但也有出现高亲的遗传表现;龙眼果肉不流汁对流汁、离核易对离核难、果皮颜色青褐色对黄褐色、果肉乳白色对黄白色在杂种后代中有较大的遗传优势,而种脐大小在杂种后代中表现趋中变异。  相似文献   
87.
优质大果晚熟白肉枇杷新品系——新白1号、新白3号、新白8号是从枇杷实生群体中筛选出的。其主要性状为:晚熟(4月下旬-5月上中旬);果实椭圆形或近圆形,果大(53-69 g.最大11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3.5%-16.2%,可食率71.2%-76.2%,肉质细腻、化渣、味浓甜鲜口、风味佳;早结丰产。无性子代能保持母树的优良特性,是颇具前途的白肉枇杷优良新品系。  相似文献   
88.
为探索适宜枇杷的SSR反应体系,利用正交设计对Mg2+、dNTPs、引物、Taq酶和模板DNA等5种因素4个水平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20uL反应体系中,Mg2+、dNTPs和引物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5mmol.L-1、0.15mmol·L-1、0.2umol·L-1,Taq酶最适用量为1U,模板DNA最适用量为20ng;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1.0~60.0℃。利用该反应体系对17份枇杷种质进行扩增,电泳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间DNA谱带多态性丰富,证实该体系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9.
福建省柑桔黄龙病虫媒木虱的野生寄主及其带毒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柑桔主产区的木虱野生寄主进行调查,确定福建省柑桔木虱中间寄主的品种及种类。采集在中间寄主植株生活的木虱及叶片进行PCR检测,发现九里香、金桔带毒。用饲毒20 d的木虱接种各中间寄主,1个月、半年各检测1次,确定九里香、金柑、金桔带毒,它们是柑桔黄龙病病原的寄主。其它芸香科植株未检测出病原。  相似文献   
9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前途,它也是一个地区乃至一国综合实力评价体系中最活跃的和决定性的因素。把科技水平搞上去,人才队伍建设好,经济发展就有了可靠保证和坚实基础。“西部大开发”的付诸实施,使得西部各省份面临难得机遇,因此,作为西部省份同时又是科技大省的陕西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试图运用多元统计的分析方法,从《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出九个科技实力相对发达的省市,对决定科技实力的主要因素做一分析,同时也对陕西省相对优劣势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从中挖掘一些有用信息,为陕西省科技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