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49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59篇
  56篇
综合类   462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72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根据2012—2016年海南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珊瑚礁资源以及水质的监控数据,探讨5年内保护区珊瑚礁资源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造礁石珊瑚种类保持在50余种,与2009年前相比,种类数有所下降;到2016年该区域石珊瑚平均覆盖率恢复到24%,死珊瑚平均覆盖率较低,未发现或很少有病害发生;礁石底质平均覆盖度几乎达到60%;珊瑚补充量从2015年开始有明显上升;2012—2016年,优势种有丛生盔形珊瑚、澄黄滨珊瑚、多孔鹿角珊瑚、二异角孔珊瑚、精巧扁脑珊瑚、鹿角杯形珊瑚和十字牡丹珊瑚;结合历史数据显示保护区内珊瑚群落结构存在由分枝状逐渐向团块状珊瑚转变的趋势;海水水质均在第1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范围内。总体而言,保护区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珊瑚礁资源正处于逐渐恢复的过程,在无人为条件影响的情况下,有望得以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02.
李颖 《乡村科技》2019,(6):78-80
为筛选谷子田中适合谷子苗前土壤封闭所用的除草剂和除草剂相对应的合适浓度,以50%扑草净WP、10%单嘧磺隆WP作为试验的除草剂,同时分别设定3个浓度进行试验:50%扑草净WP设为60、50、30 g/667m^2,10%单嘧磺隆WP设为15、17、20 g/667m^2。结果表明,防效最好的是60g/667m^250%扑草净WP,此浓度药剂无论是对禾本科杂草还是阔叶杂草均有防效,且对阔叶杂草的防效比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好。在防治谷子田杂草中,60g/667m^250%扑草净WP与17g/667m^210%单嘧磺隆WP、30g/667m^250%扑草净WP、15g/667m^210%单嘧磺隆WP的株防效效果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3.
消毒是牛场防控疫病发生及流行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选择合适高效消毒剂,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降低疫病发生风险。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方法杀灭牛场病原微生物,做好牛场消毒工作,加强牛群饲养管理,才能提高养殖场生产效益.本文主要介绍牛场消毒常用方法、消毒要点及不同消毒部位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Ca~(2+)在替码板栗品种X12芽体细胞程序性死亡(PCD)过程中的时空变化及其与芽体PCD的关系。【方法】利用焦锑酸盐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替码板栗X12芽体PCD过程中(S1~S5时期) Ca~(2+)的时空变化。【结果】S1时期,细胞结构正常,Ca~(2+)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有少量Ca~(2+),液泡内Ca~(2+)含量极少;S2时期,部分细胞器轻微降解,细胞间隙中Ca~(2+)减少,细胞质、液泡膜和细胞核膜附近Ca~(2+)开始增多;S3时期,细胞进一步解体,细胞壁、液泡、细胞核降解严重,细胞间隙和细胞壁上Ca~(2+)颗粒极少,细胞质、细胞核、破裂的液泡内及液泡周围Ca~(2+)明显增多;S4时期,细胞降解严重,Ca~(2+)在细胞内呈无规则分布,质膜和细胞壁上较少,集中于破碎的液泡膜和液泡碎片处;S5时期,细胞器均降解破碎,Ca~(2+)随降解的细胞器碎片成块状聚集。【结论】替码板栗芽体PCD过程中Ca~(2+)呈动态变化,Ca~(2+)可能参与了PCD过程;细胞质、液泡和细胞核的Ca~(2+)内流可能是引起替码板栗芽体PCD的部分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5.
阐述了莱芜钢铁企业发展背景和发展现状,结合山东财经大学商经学院莱芜市新旧动能转换之钢铁企业转型发展调研团队的前期调研,探讨了莱芜钢铁企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指出了莱芜市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提出了莱芜钢铁企业发展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06.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同样值得重视。2015年,习近平考察云南省大理市时明确提出要改善洱海水质。近年来,大理市对洱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洱海周边农村发展对洱海生态保护带来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如何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实现百姓富、生态美,进而实现对洱海的生态保护及促进周边农村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高温灭菌协同不同压力的超高压处理对方便熟湿面食用品质的影响。[方法]将经过不同压力处理制成的熟湿面样品常温贮藏5 d,然后对其进行感官评分与复热烹煮品质测定,并用质构仪进行TPA试验,以测定超高压对面条的硬度、弹性、咀嚼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高温灭菌协同超高压处理在使方便熟湿面可长期常温贮藏的前提下有效改善其食用品质,且处理压力控制在200~300 MPa时,熟湿面的综合食用品质最佳。[结论]该研究可为高温灭菌协同超高压在方便熟食面的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8.
低能氮离子注入桔梗种子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唐凌  梁国鲁  吴頔  党江波  项萱 《核农学报》2019,33(6):1065-1071
为研究低能氮离子(N+)注入对桔梗种子的生物学效应,以不同氮离子注入能量(25 KeV和35 KeV)和剂量[0(CK)、2×1016、4×1016、6×1016、8×1016、10×1016、12×1016N+·cm-2]对桔梗种子进行处理,通过测定M0存活率探索最佳处理条件,并对桔梗进行形态学性状观察,筛选优异突变株,进一步通过ISSR分子标记分析桔梗突变体突变位点。结果表明,能量为25 KeV,剂量为12×1016 N+·cm-2时,桔梗存活率最高,为77.0%。突变株的花形、花萼结构、花期和株高均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花萼向类似花瓣结构变化、花期延迟、植株变矮等;突变株的ISSR分析结果显示,20对引物共扩增出25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共87个,多态率为34.80%,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4.35条多态性片段。本研究结果为桔梗N+注入诱变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9.
李颖 《南方农机》2019,(4):192-193
文章结合G324线(南宁—梧州)黎塘铁路立交桥桥梁加固的设计方案,介绍了跨铁路公路空心板梁桥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加固方案,以及施工期间铁路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0.
辽河平原玉米田不同施肥下的土壤氨挥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不同施肥措施对氨气排放贡献的研究,获得辽河平原化肥施用本地化的氨排放因子,为大气环境和生态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于2018年5—10月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开展不同施肥措施下的氨气排放的大田试验,以基肥施树脂包衣缓释化肥、拔节期追施尿素为常规施肥方式,设置无氮处理(T0)、常规施肥减半(T1)、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常规施肥(T4)5个处理。采用通气法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定时收集氨气,利用流动分析仪检测计算氨排放通量,同时测定土壤铵态氮含量。【结果】施基肥后氨挥发速率呈现双峰趋势,各处理分别于施基肥后第1—2天或第5—7天达到氨挥发速率最大值,施基肥后各处理氨挥发速率最大值表现为:常规施肥减半(T1)>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常规施肥(T4)>无氮处理(T0);施追肥后各处理均于第1—2天达到氨挥发速率最大值,追肥后各处理氨挥发速率最大值表现为:常规施肥(T4)>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减半(T1)>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无氮处理(T0)。氨挥发损失累积量表现为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T4)>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常规施肥减半(T1)>无氮处理(T0)。各时期各处理间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差异并不显著,但土壤铵态氮含量和同时期土壤氨挥发速率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施追肥后两者的变化趋势比施基肥后更加相似。由于T1、T2、T4追肥期施尿素,尿素释放铵态氮比缓释化肥更加迅速,同时氨挥发也相对较快。整体来看,减少50%施氮量,氨挥发损失累积量只减少20%。各处理间生长季内氨挥发损失累积量差异显著,常规施肥+生物炭(T2)的氨挥发损失累积量最多,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加施生物炭氨挥发损失累积量增加22%。全生长季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一次性施入缓释化肥而不采取尿素追肥的措施比以尿素作为追肥的措施的氨挥发累积量减少12%。【结论】氨挥发随着施氮量增加呈现边际递减效应。生物炭促进了农田氨挥发,玉米秸秆生物炭呈碱性,导致了氨挥发累积量的增加,但其具有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大、吸附效果强的特点,可改良土壤和减少其他温室气体。一次性施入缓释化肥而不采取尿素追肥显著降低了氨挥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