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嘧肽霉素对辣椒植株体内防御酶系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嘧肽霉素处理辣椒植株后,测定了辣椒叶片组织内各种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喷施嘧肽霉素后,辣椒植株各防御酶系活性明显增强,所测定的各种防御酶活性高峰均出现在处理后10~12d。这说明,嘧肽霉素可通过诱导植株防御酶系活性的提高而增强植株的抗病性,有可能作为植物诱抗剂来使用。  相似文献   
72.
寒地春油菜菌核病流行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春油菜菌核病流行预测模型,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1991-1998年春油菜不同生育期各气象因子与菌核病发病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油菜花期的气象因子对菌核病茎部发病率影响最大,其中6月下旬平均气温和7月中旬降水量是关键因子.利用花期各气象因子建立了春油菜菌核病茎部发病率回归模拟方程为:Y=-34.230056 0.405018X1-8.759353X2 9.274252X3 0.024760X4 0.1893376X5 2.835423X6同时组建了神经网络模拟模型,得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73.
[目的]为了评价4种香蘑属真菌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对4种香蘑属真菌子实体微波水提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比较分析.[结果]灰褐香蘑(Lepista luscina)、白香蘑(Lepista caespitosa)、紫丁香蘑(Lepista nuda)、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4种香蘑子实体提取物对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较显著,对·DPPH的清除率依次达到73.9%、59.2%、80.7%和82.8%;对·O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92.5%、95.7%、83.6%和94.4%.这4种真菌子实体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亦有一定的清除作用.[结论]4种香蘑真菌子实体中可能存在着活性较强的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74.
贝莱斯芽胞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次生抗生物质丰富,具有开发新型生物防治剂制剂的潜力。其基因组含有多种抗生物质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如表面活性素、丰原素、杆菌霉素D等脂肽类化合物,杆菌烯、大环内酰亚胺、艰难菌素等聚酮类化合物,以及杆菌素和杆菌溶素等。除杆菌素以外,贝莱斯芽胞杆菌的绝大部分次生抗生物质依赖4'-磷酸泛酰转移酶(Sfp)途径合成。本文归纳和总结了贝莱斯芽胞杆菌抗生物质的化学结构、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其调控机制以及他们在控制植物、动物和人类疾病上的应用,以期为今后利用贝莱斯芽胞杆菌及其代谢产物研发生防制剂或临床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紫丁香蘑菌丝体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紫丁香蘑菌丝体粗多糖,采用固液分离及离心法提取发酵液粗多糖,采用DPPH法、水杨酸比色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等研究粗多糖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变化。[结果]菌丝体粗多糖和发酵液粗多糖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但2种粗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有差异;菌丝体粗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高于发酵液粗多糖,在特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能力也随之增强,且呈量效依赖关系。[结论]菌丝体粗多糖和发酵液粗多糖均具有抗氧化能力,但菌丝体粗多糖抗氧化能力强于发酵液粗多糖。  相似文献   
76.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植物引发的植物枯萎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毁灭性土传真菌病害,目前该菌已被列为世界上第五大植物病原真菌。由于病原菌通过土壤传播,其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而充分了解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机制是对抗这种疾病的先决条件。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实施有效控制策略从而限制宿主植物感染,本文归纳了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机理,总结了毒力因子中的细胞壁降解酶、毒素、信号传导途径(MAPK通路)对致病进程的影响,分析了毒力基因及转录因子在感染过程中的调控机理。以期能为防控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提供作用靶点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猕猴桃是我国原产的一种水果,因其美味和营养成分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猕猴桃经济效益逐年增长,随着猕猴桃在国内广泛栽培,其溃疡病也开始大面积暴发。猕猴桃溃疡病是由丁香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因其可以借助风雨传播,所以广泛分布,发生普遍,对猕猴桃种植业危害严重,大幅降低了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是威胁猕猴桃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因此,深入了解和掌握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症状及其原因,尽早预防,以减少病害传播十分必要。本文重点围绕了近5年来在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症状、环境品种因素和栽培因素对病原菌的影响,总结猕猴桃溃疡病致病机制和抗病机制,即在致病机制中指出Ⅲ型分泌系统和Ⅵ型分泌系统是导致溃疡病所必要的条件,且在抗溃疡病生理机制中溃疡病与SOD和POD存在相关性。同时阐述了溃疡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最后对进一步开展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研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展望,旨在为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8.
柑橘青霉病是柑橘采后在储藏和运输工程中的重要病害,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由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指状青霉(P. digitatum)引起。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柑橘青霉病的发生和发展,为柑橘的运输和保存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归纳了柑橘青霉病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和制剂,分析并总结了不同防治措施的优缺点,提出了柑橘青霉病防治后续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指出深入探究柑橘青霉病菌的致病机制和生物源制剂对柑橘青霉病的防控机理,推进生物防治方法与化学或物理防治方法联用,能为新型药剂的开发和建立良好的综合防治管理策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