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杜英 《北京农业》2011,(36):39-40
冬季严寒雨雪、低温寡照给设施蔬菜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防患为然,本文对日光温室蔬菜如何应对严寒雨雪天气,提出通过日光温室的建造,茬口的安排、风雪天的防范、病虫害的控制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设施蔬菜的抗逆性,将灾害降到最低程度,稳定日光温室蔬菜的生产与供应。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西部地区城镇体系布局进行生态分析,指出进行生态化布局的必要性,构建了以自然生态空间为布局基质,在各省区经济增长点发展组团式城镇群,而各组团城镇群沿西部城市干线网络化布局的生态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43.
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对局地小气候影响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工植被对局地小气候影响的效应,是评价人工林草工程生态效应的主要表征之一.利用定点观测的方法,对安塞县退耕地上建立的人工植被和撂荒形成的自然植被群落进行了大气温湿状况、土壤水热状况等小气候特征的观测分析,并以裸露农地为对照,比较人工植被和撂荒植被对小气候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营造人工林后,下垫面的变化引起局地水热循环的变化,具体表现为降温效应、增湿效应、改土效应和阻风效应,尤其是在植被生长旺盛的夏季,人工植被区近地层1.0 m处日均气温明显下降,低于撂荒植被区2.2℃;日均相对空气湿度增大,高于撂荒植被区1.97%;日平均风速降低,日均减风效益高于撂荒植被区28%,同时,土壤导热性能提高,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良.局地小气候环境的改善,说明人工林草工程这一措施对脆弱生态的恢复改造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