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7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1%吡蚜酮.醚菊酯悬浮剂中吡蚜酮和醚菊酯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其重复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为0.085%~0.094%,平均回收率为100.1%~101.2%。  相似文献   
42.
几种酰胺类及其复配剂农药对菜粉蝶具有优异的控制效果,以10%阿维·氟酰胺水分散粒剂300 g/hm2防治菜粉蝶为最好;从经济角度看,防治菜粉蝶以1.8%阿维菌素乳油450 mL/hm2为宜,用水量应不低于750~1 050 kg/hm2,防治适期宜掌握在2龄幼虫前.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果实醋的简易酿造工艺以及不同果实醋的理化指标;初步探讨了果实醋在果树减农药栽培中防病、抗病效果。  相似文献   
44.
近几年,随着草莓栽培面积的扩大,各种害虫的危害程度日趋严重,致使种苗繁殖系数下降,果实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1985~1988年间,我们对草莓害虫进行了调查观察,现将主要害虫的发生动态及其危害症状叙述如下,以供识别参考。 (一)草莓害虫种类及消长动态 草莓上发生的害虫种类多,范围广。经4年多的调查观察,我地在草莓上栖息危害的害虫种类达20余种,按其危害习性,大致可分为4类:  相似文献   
45.
为筛选出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种群数量和延缓吡蚜酮抗药性产生的复配药剂,本研究选取4种吡蚜酮复配剂进行试验。以57%噻虫·吡蚜酮WDG、30%吡蚜·噻虫胺SC、35%噻虫·吡蚜酮WDG、70%吡蚜·呋虫胺WDG为试验药剂,以25%吡蚜酮SC为对照药剂,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稻飞虱低龄若虫盛期施药,于药后3、7、14、21天调查稻飞虱及蜘蛛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4种吡蚜酮复配药剂对稻飞虱具有较好控制效果,药后3天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9%以上,药后14天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仍在98%以上,药后21天,35%噻虫·吡蚜酮WDG防治效果为86.26%,其他3种药剂防治效果仍在90%以上。4种药剂对蜘蛛杀伤力不明显,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因此,4种吡蚜酮复配剂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种群数量,对天敌(蜘蛛)安全,可在水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为明确噻呋酰胺种子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同时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24%噻呋酰胺悬浮剂为试验材料,采用浸种、湿拌和干拌3种种子处理方式,每种方式设置150、300、450、600 ai.g/hm2和CK 5个处理,测定其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及对水稻种子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播种后91天,24%噻呋酰胺悬浮剂150~600 ai.g/hm2湿拌处理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为90.46%~98.10%;干拌处理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为91.16%~99.28%;浸种处理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不理想。播种后108天,各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略有下降,但与播种后91天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趋势基本一致,且各处理对水稻发芽、出苗和生长无不良影响。因此,24%噻呋酰胺悬浮剂种子处理宜湿拌和干拌,此外,从防治效果和经济角度考虑,推荐浓度为300~450 ai.g/hm2,其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表现出较长的持效期,同时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1500~1800 mL/hm2对水稻白背飞虱具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1500 mL/hm2的控虫效果优于25%甲维.毒死蜱乳油同剂量的效果;明显低于吡蚜酮对白背飞虱的控制效果;药后1 d,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1500~1800 mL/hm2对田间主要蜘蛛有一定的杀伤率(46.51%~56.60%),但杀伤率低于25%甲维.毒死蜱乳油1500 mL/hm2和毒死蜱处理;药后15 d,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对稻田主要蜘蛛无杀伤作用。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的剂量应不低于1800 mL/hm2。  相似文献   
48.
通过试验研究了水稻黑点米形成的原因。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98%杀螟丹可溶粉剂浸种杀灭种子中越冬干尖线虫,收获后调查各小区收获稻子中干尖线虫数量及黑点米率,初步明确了水稻黑点米形成是由于干尖线虫的刺吸引起。通过干尖线虫接种,收获的稻子出现黑点米症状,并从黑点米中分离到干尖线虫,进一步证明干尖线虫危害是导致黑点米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陈曦  冯辉  束兆林  姚克兵  魏利辉 《核农学报》2016,(12):2304-2311
海藻糖酶参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在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水稻干尖线虫是水稻上重要的寄生线虫,能够在多种逆境中存活,严重危害水稻生长。为探究水稻干尖线虫海藻糖酶基因的功能,利用RACE-PCR技术获得了该线虫海藻糖酶基因全长,将其命名为Ab-tre-1,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在线虫卵、不同龄期和若干逆境条件下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DNA序列长2 083bp,包含9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1 743 bp,编码580个氨基酸,含有2个典型的海藻糖酶标签基序。进化树结果表明,水稻干尖线虫海藻糖酶与自由生活线虫和动物寄生线虫位于不同进化分支。Ab-tre-1在线虫卵中的表达最高,二龄幼虫和成虫次之,三、四龄幼虫表达水平较低。此外,当水稻干尖线虫暴露于干燥、活性氧、高温和药剂胁迫环境中,Ab-tre-1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表明该基因可能与水稻干尖线虫的抗逆过程有关。本研究结果为阐明水稻干尖线虫海藻糖酶基因抗逆表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井冈霉素及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种供试农药,以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20%井冈·咪鲜胺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药后7~14d,病指防效分别为72.16%~77.91%和66.52%~ 71.08%,明显好于其他供试药剂和对照药剂井冈霉素,对水稻生长发育没有不良影响.从防治效果和经济角度考虑,建议采用20%井冈·咪鲜胺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推荐用量为600~750 mL/hm2,药液量为750 kg/hm2粗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