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8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间作条件下玉米与马铃薯的养分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2行玉米间作2行马铃薯、4行玉米间作4行马铃薯及相应单作试验,在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比较植株氮磷钾浓度和养分吸收量,研究玉米间作马铃薯中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大喇叭口期,间作玉米植株氮钾浓度显著低于单作(F_氮=6.608,P_氮=0.015;F_钾=5.148,P_钾=0.028),且根、茎、叶中氮磷钾浓度都低于单作处理,部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根对氮和磷的利用贡献大一些,茎对钾的利用贡献大。间作玉米的养分吸收量没有优势,但间作玉米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单作,产量与玉米大喇叭口期植株氮钾浓度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表明提高玉米氮钾利用效率可促进增产。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间作体系下地表特性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采用人工降雨法分析了玉米马铃薯间作及起垄在不同降雨强度(40,80 mm/h)下的水力学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同一降雨强度下玉米马铃薯间作的阻力系数高于玉米单作处理,雷诺数、弗劳德数和径流流速低于单作玉米处理(P0.05)。7月初80 mm/h降雨强度下玉米马铃薯间作和玉米单作的阻力系数分别为0.41~0.53和0.09~0.10;径流流速分别为0.11~0.12,0.19~0.21 m/s。玉米马铃薯间作的径流流速和阻力系数与马铃薯单作差异不显著(P0.05)。(2)同一降雨强度下间作高垄的阻力系数最高,径流流速、雷诺数和弗劳德数最低。40 mm/h降雨强度下间作高垄、间作低垄、玉米高垄的径流流速分别比玉米低垄分别减少35.71%,35.71%和14.29%。间作条件下起垄能增加坡面流阻力,降低雷诺数和弗劳德数,进而减缓坡面径流流速,这对于坡耕地土壤侵蚀的防治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青贮玉米氮投入对坡耕地土壤侵蚀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不同氮投入对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在种植青贮玉米的坡耕地上设置4个不同氮投入处理(N1:300.00 kg/hm~2;N2:225.00 kg/hm~2;N3:150.00 kg/hm~2和N4:75.00 kg/hm~2),用湿筛法获得2,1~2,0.5~1,0.25~0.5,0.25 mm粒径的团聚体组分并计算出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_(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分形维数(PD)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氮投入处理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与降雨强度关系密切,在低强度、中强度和高强度降雨条件下,N1和N2处理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均显著小于N3和N4处理(P0.05),N2与N1处理径流量及产沙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在极高强度降雨下,各处理径流量和产沙量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N2处理的WSA_(0.25)、MWD和GMD比其他3个处理大,而PD却比较小,此外,WSA_(0.25)、MWD和GMD三者之间相互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而与PD、径流量和产沙量均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3)N1和N2处理土壤容重显著低于N3和N4处理的容重(P0.05),但其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显著高于N3和N4处理(P0.05)。因此,在当地常规施肥水平上减少25%氮投入量不会加剧土壤侵蚀,还可通过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以维持红壤坡耕地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4.
在热区鲜食玉米的种植研究中,针对不同复种季节筛选适应性品种的研究还较少,为满足鲜食玉米多样化的生产需求,在云南热区德宏州芒市进行甜玉米夏秋两熟复种试验,选用当地主栽甜玉米品种‘库普拉’(T1)、‘金中玉’(T2)、‘高原王子’(T3)、‘瑞佳甜1号’(T4),分析比较各品种两季种植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两季各品种农艺性状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T2、T4株高、茎粗均高于T1、T3,秋播平均茎粗、叶面积指数较夏播分别增长8.78%、16.67%,夏播T2叶面积指数较T1增长94.73%,秋播T4较T1株高增长71.76%;两季各品种饲用品质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T2、T4的综合饲用品质较好,T2夏播粗蛋白(CP)、粗脂肪(EE)含量分别增长5.52%、8.93%,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效降低5.21%,秋播T4较T1粗灰分含量降低40.83%;两季各品种产量产值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T1、T3产量产值两季均低于T2、T4,秋播平均产量较夏播增长24.68%,平均总收益增加57.83%(约3.32万元/hm2),其中T2夏播T4秋播可实现全年果穗总产47.2 t/hm2,茎叶总产42.4 t/hm2,总产值11.35万元。综合季节性及品种表现的差异性,T2更适合夏播,T1、T3、T4更适合秋播,其中秋播的3个品种综合表现好,依次为T4>T3>T1,T2夏播、T4秋播搭配种植可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5.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和地球上80%以上植物根系形成互利共生体,在耕地资源保护、植被多样性恢复、土地荒漠化治理、土壤侵蚀防治及养分循环利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南方红壤区林下侵蚀劣地近地表植被覆盖度低,加上人类活动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和强降雨较集中导致林下水土流失严重,不仅降低林地生产力,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阻碍了中国林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林下接种AMF能够促进植被恢复、改善土壤质量,进而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文章概述了南方林下侵蚀劣地中AMF对植被的修复效应及水土保持作用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AMF在林下植被修复及水土保持研究中的方向,旨在为林下侵蚀劣地植被修复和减少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氮投入减少对青贮玉米生产及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程度,在10°的坡耕地上设置N1(30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