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辣椒主要病害抗性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用6个亲本,按(1/2)n(n-1)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用Hayman双列杂交分析法对辣椒TMV、CMV、疫病和疮痂病抗性进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TMV、CMV和疮痂病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疫病抗性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还存在显著上位性效应。F1代杂种抗性CMV是纯合的显性基因决定的,疮痂病是杂合的显性基因决定的;疫病抗性F1代杂种显性效应之和和控制性状表现显性的基因组数很少,几乎接近零。  相似文献   
62.
甘蓝枯萎病抗源材料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采自北京延庆的甘蓝枯萎病病原FGL③-6对117份甘蓝自交系材料进行抗性鉴定,共获得47份抗病材料,其中高抗材料37份。对其抗性表现与地理来源、球型及叶色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高抗材料主要由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和荷兰的种质资源中选出;扁球型和叶色灰绿的自交系中抗病材料比例高,而尖球类型中未发现抗病材料。通过苗期人工接种重复鉴定和田间鉴定,筛选出5份既抗枯萎病又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抗源材料。21份材料对延庆菌株FGL③-6和美国甘蓝枯萎病1号小种FOAM对比接种试验的结果显示,相同材料对二者抗性表现基本一致,认为引起延庆的甘蓝枯萎病原很可能为1号小种;对美国甘蓝枯萎病2号小种的初步研究表明,2号小种有更强的致病力。以延庆菌株FGL③-6为供试菌株,用8个抗病 × 感病甘蓝杂交组合和其中两个杂交组合的F2及回交一代作试材,初步研究了甘蓝对枯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对延庆枯萎病菌株的抗性为显性单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63.
黄瓜根结RDR酶基因的分离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黄瓜(Cucumis sativus L.)自交系9930全基因组序列,采用RT-PCR的方法,分离出根结形成过程中表达的RDR基因,共获得了5个CsRDR基因:CsRDR1a、CsRDR1b、CsRDR1c、CsRDR2和CsRDR6(HQ738485 ~ HQ738489)。qPCR定量分析表明,5个基因在接种根结线虫后的不同时期表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CsRDR1a、CsRDR1b、CsRDR2和CsRDR6在接种线虫早期(6 h)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而CsRDR1c在接种36 h时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从而表明CsRDR基因与黄瓜根结的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64.
甘蓝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及抗源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快速、有效的甘蓝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技术,采用温室盆栽方法,分别对甘蓝枯萎病苗期鉴定的接种浓度、接种方法、接种生育期、接种菌龄及接种适宜温度进行系统筛选与比较,并应用筛选出的最佳方法对108份不同来源的甘蓝资源进行抗枯萎病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甘蓝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最适接种浓度为106孢子/mL,接种生育期为2~3叶期,接种方法以将根部土抖落干净后直接浸根为最佳,最适宜发病温度为25~30℃,浸根时间及枯萎病菌菌龄对枯萎病鉴定结果影响不大;从108份不同来源甘蓝资源中筛选出40余份抗枯萎病材料,准确地反映了甘蓝资源对枯萎病的抗性程度。  相似文献   
65.
利用多重PCR反应同时筛选番茄Tm22和Mi基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同-PCR反应体系,分别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抗根结线虫(root-knot nematode)的Mi基因、抗番茄花叶病毒(Tomatomosaic virus)病的Tm2^2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进行了同时扩增筛选,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基本完全吻合.与Mi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1标记为共显性标记,抗感材料均产生750 bp的特异片段,纯合和杂合抗病基因型存在Taq Ⅰ酶切位点,酶切后分别产生了570和200bp以及750、570和200 bp的特异性片段,而感病基因型无酶切位点;与Tm2^2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2标记也为共显性标记,抗感材料均产生950bp的特异片段,杂合抗病基因型和感病基因型有HindⅢ酶切位点,酶切后除Moperou产生800 bp特异片断外,其余杂合抗病材料均为950、500和280 bp片段.感病材料为500和280bp,纯合抗病基因型无HindⅢ酶切位点,酶切结果仍为950 bp产物.该体系可用于在同-PCR反应体系中对2个抗病基因进行同时筛选鉴定,及苗期早期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66.
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R3a、R1和RB在番茄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疫病由疫霉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 引起, 主要侵染番茄和马铃薯等茄科作物,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马铃薯已有5个抗晚疫病基因被克隆。为了研究已克隆的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是否在番茄中起作用, 将马铃薯的抗晚疫病基因R3a、R1和RB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导入番茄品种Moneymaker中。筛选得到的再生植株经PCR检测结果表明, 目的基因已整合入番茄基因组; 转基因番茄离体叶片接种验证结果表明, 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株8914829 (即小种0) , 转基因番茄产生了抗病的过敏反应(HR反应) 。为了验证转基因番茄是否对番茄晚疫病菌株产生抗性, 用番茄晚疫病的主流小种和强致病力菌株共5个菌株接种转基因番茄植株, 结果表明转R3a和R1 基因的番茄对部分番茄晚疫病菌株能够产生抗性, RB转基因植株叶片对5个番茄晚疫病菌株均产生抗性。该研究为番茄抗晚疫病的基因工程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7.
防治白绢病的特效药剂根霉灵的研制及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8.
3种辣椒新病毒的发生与血清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病一直是世界各国辣椒上的重要病害,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田间病毒病症状日趋复杂,病毒种类日趋繁多,为害日趋严重。据国外报道,侵染辣椒的病毒有35种〔1〕。我国报道辣椒病毒病的毒原种类以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主,其次有番茄花叶病毒(ToM  相似文献   
69.
本文运用Arcview GIS的空间数据内插分析对我国739个点1981年至2001年年平均温度进行分析和插值替换后,预测相似穿孔线虫在中国的分布与入侵风险,然后运用Arcview GIS的叠加功能初步分析了寄主对相似穿孔线虫分布的影响。预测结果显示相似穿孔线虫在中国的可能适生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及湖北、河南、陕西、江苏、上海、重庆等省(市、自治区)部分地区,其中海南、广东、云南等省部分地区可能为爆发流行区。  相似文献   
70.
辣椒主要病害的综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红 《长江蔬菜》2000,(10):26-27
辣椒成株期主要病害有疫病、病毒病、疮痂病。近年来,随着辣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此三大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给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在辣椒上的危害,我们在掌握其发生流行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现简介如下。 ①培养无病壮苗辣椒种子可携带多种病原菌,因此在选用抗病良种的同时,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减少病原传播为害。故在播种前,用52~55℃温水浸种消毒20min(分钟),或将种子用清水预浸10~12 h(小时)后,再用500倍高锰酸钾药液浸30 min,以杀灭种子上的病菌;最好用蔬菜种衣剂处理种子,既安全方便,又灭菌彻底。还可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 min,杀灭病原真菌和细菌,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30 min,钝化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