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辣椒新品种驻椒14的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河南地方品种中牟124牛角椒中选出优良自交系驻03作母本,从内蒙古外引茄门甜椒经多代自交纯化选出自交系驻07作父本,经杂交配制,获得一代杂种驻椒14。驻椒14表现早熟,从定植到始收45 d左右,果面深绿色,粗牛角形,皮较薄,果面光滑,辣味浓,商品性好,平均单果质量80 g,对病毒病、疫病的抗性优于对照,平均产量约46 500 kg/hm2。该品种已在河南、安徽、湖北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2.
苹果黑星病菌分离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分离方法对苹果黑星病菌分离培养效果不同,试验结果表明,用自制针加专用粘着剂在水玻片上划线或粘单孢这两种孢子分离方法较易成功。不同季节标样分离培养结果表明,夏季标样在(5~7月)16℃条件下分离培养极易成功。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转Chi+Glu双价基因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揭示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利用Biolog代谢指纹方法分析了种植转Chi+Glu双价基因棉、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两个转基因棉花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不显著,而转基因棉花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花期和铃期显著高于常规棉花(P〈0.05),真菌数量在花期和铃期却显著低于常规棉花(P〈0.05)。与非转基因棉花相比,转基因棉花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在花期和铃期显著增加,转基因棉花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在花期、铃期和吐絮期显著高于常规棉花,Simpson指数在花期和铃期则显著低于常规棉花。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花期转基因棉花和常规棉花对31种碳源的利用差异较大。转基因棉花在苗期和蕾期对羧酸类、氨基酸类和多胺类,花期和铃期对糖类、羧酸类和双亲化合物类的利用分别较常规棉高;吐絮期转基因和常规棉花对所有碳源的利用均较低,其中转基因棉花对糖类和羧酸类的利用高于常规棉花。研究结果显示,种植转Chi+Glu双价基因棉花在花期和铃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显著,其与转Bt基因棉花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一种用于检测土壤棉花黄萎病菌的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成份为:鲜棉叶100g,蔗糖5g,琼脂17~20g,40%PCNB0.3g,氯霉素、链霉素和青霉素各0.05g,水1000ml,pH6.4~7.0。该培养基与其它常见分离培养基相比,成份简单、操作简便,检测率显著,抑菌效果好,病菌在其上生长快、菌落典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性分离培养基。  相似文献   
25.
陕西关中棉花黄萎病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棉花黄萎病菌ISSR反应体系,筛选特异性引物,对陕西关中棉花黄萎病菌的分子水平遗传变异及其与地理来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用优化好的反应体系和筛选出的引物,对采集自陕西关中6个地区的棉花黄萎病菌和3个参照菌系(新疆和田、陕西泾阳、河南安阳)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优化的反应体系(25μL)为:dNTP、引物的浓度和TaqDNA聚合酶用量分别为150μmol/L,0.5μmol/L,1.5U。筛选到多态性强的引物842和834。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36处,将16个菌株分为2个遗传类群。【结论】陕西关中棉花黄萎病菌13个菌株与新疆和田、河南安阳菌系的亲缘关系较远,与泾阳菌系的亲缘关系较近,且来源于同一地域的菌株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6.
正交设计优化棉花黄萎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ISSR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Taq酶、Mg2+、dNTP和引物4因素3水平进行优化试验,筛选并建立了适合棉花黄萎病菌的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即25 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1×PCR buff-er,00 μmol/L dNTP,.75 μmol/L引物,50 mmol/L Mg2+,U TaqDNA聚合酶和40 ng模板DNA.  相似文献   
27.
陕西关中地区棉花黄萎菌营养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楠  张慧霞  杨家荣  李艳 《棉花学报》2008,20(5):364-367
 由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泾阳菌系被定为致病性最强的生理Ⅰ型,本试验采用营养亲和性的方法对陕西关中地区采集的18个菌株以及陕西省植保所提供的新疆和田菌系、陕西泾阳菌系和河南安阳菌系进行了研究。经不同氮源利用的鉴定,结果为:21个菌株共获得364个nit突变株,其中nit1 289个,占总量的79.40%;nitM 72个,占总量的19.78%; nit3仅有3个。经营养体亲和性配对测试,21个菌株可分为3个营养亲合群(VCGs)。 新疆和田菌系属于亲合群2(VCG2),河南安阳菌系属于亲合群3(VCG3)。其余的18个菌株属于亲和群1(VCG1)。B18没有产生突变体。且发现不同菌株营养体亲和产生的亲和带形态有差异,且具一定稳定性。由此可见, 造成陕西关中地区棉花黄萎病发生严重并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主要致病菌属于VCG1。  相似文献   
28.
从棉花黄萎病病原菌的分化、变异途径(异核现象和异核体、准性生殖、细胞质变异)、研究方法(形态观测法、生物鉴定法、生理测定法、生化分析法)及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RFLP技术,PCR和RAPD技术)等4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29.
苜蓿黄萎病菌与轮枝孢属近似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形态学、生理学和酯酶同工酶诸方面比较了苜蓿黄萎病菌即黄萎轮枝孢Verticiliumalbo-atrum苜蓿菌系与V.dahliae、V.nigrescens、V.nubilum和V.tricorpus等近似种的异同。结果表明,上述菌种无性态形态特征和酯酶同工酶谱带明显不同,生长的适宜温度与pH值范围也有差异。菌丝休眠体的形态是区分各近似种的重要形态鉴别特征,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可作为辅助鉴别特征。在鉴别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种即V.albo-atrum和V.dahliae时,对高温(30℃)和低pH值的耐受性也可作为参考指标。酯酶同工酶电泳有可能成为快速鉴定苜蓿黄萎病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0.
梨火疫病是严重危害梨和苹果的流行性重要和世界性植物检疫对象,至今该病尚未传入中国。本文对梨火疫病在欧美国家的发生历史,症状识别,危害特征,流行规律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