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40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39篇
  42篇
综合类   316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50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通过对华南地区柚子果汁饮料生产工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酶学和悬浮稳定理论,探讨了柚子果汁饮料生产中的原料选择、果肉预煮协同β-环糊精包埋联合脱苦工艺、果汁酸甜口感及其悬浮稳定性等问题。结果表明:沙田柚更适合作为果汁饮料的生产原料,果肉预煮可钝化酶活性、护色、调和甘醇风味及部分脱苦;果肉预煮协同β-环糊精包埋联合工艺可以很好地掩盖柚子果汁饮料的苦味;用CMC(羧甲基纤维素钠)可解决柚子果汁饮料悬浮稳定性的问题;柚子果汁饮料中糖的适宜用量为6%~10%;糖酸比例26.7∶1.0时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112.
娇小白掌的组培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取白掌的侧芽苗外植体为材料,在不同激素成分及浓度水平下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mg/L+NAA 0.3 mg/L,诱导率100%;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4.0 mg/L+NAA 0.5 mg/L,增殖系数达3.9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IBA 0.1 mg/L,生根率100%。  相似文献   
113.
以茎瘤芥种子为材料采用SDS法和以茎瘤芥幼苗叶片为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茎瘤芥总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吸收光谱对提取获得的DN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茎瘤芥种子为材料选用SDS法和以茎瘤芥幼苗叶片为材料选用CrAB法提取的总DNA纯度和完整性均较好.其中,后者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本试验通过测定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免疫功能,研究日粮中添加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对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肉鸡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方法]选用192只1日龄AA雄性肉鸡,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主因素为免疫刺激因素(注射生理盐水或LPS溶液)和日粮因素(饲喂基础日粮或添加0.2%BA的试验日粮),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试验期为21 d。分别在16、18和20日龄给LPS组腹腔注射500μg·kg~(-1)的LPS溶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结果]LPS刺激导致肉鸡1~21 d平均日增体质量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升高,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降低,隐窝深度显著增加,空肠黏膜TLR4、IL~(-1)β、IL~(-1)0以及回肠黏膜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日粮添加BA显著降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空肠黏膜TLR4、IL~(-1)β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回肠黏膜IL~(-1)0 mRNA表达水平(P0.05)。日粮添加BA有效阻止LPS造成的平均日增体质量降低、饲料转化率升高以及回肠隐窝深度增加,并降低了LPS导致的血浆MPO活性和回肠黏膜TLR4 mRNA表达水平升高。[结论]日粮添加BA可缓解LPS对肉鸡生长性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与LPS刺激引起的炎性反应及肠道损伤,并改善肠道黏膜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15.
云南葡萄产区葡萄炭疽病病原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为了明确引起云南葡萄产区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利用形态鉴定和特异性引物分子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从云南省主要葡萄产区采集的60株炭疽病菌菌株进行了鉴定。葡萄炭疽病菌菌株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与对照菌株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差异不明显,但其分生孢子大小显著小于尖孢炭疽菌,附着胞深褐色,球形或不规则形。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特异性引物CgInt/ITS4从供试葡萄炭疽病菌菌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条约500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尖孢炭疽菌特异性引物CaInt2/ITS4对葡萄炭疽病菌无扩增条带。研究表明,引起云南葡萄主产区炭疽病的病原为胶孢炭疽菌;供试胶孢炭疽菌对红提葡萄均有致病力,但菌株致病力差异较大,对番茄和草莓存在交叉侵染的能力,且对多菌灵的敏感性较尖孢炭疽菌高。  相似文献   
116.
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胎儿皮肤毛囊发育及其形态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究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毛囊的组织结构与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为超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冰冻组织切片技术制作横切、纵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测照相。【结果】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毛囊结构包括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毛干和毛球部。在胎龄87 d时初级毛囊发生形成毛芽,在初级毛囊基底部可见次级毛囊的囊泡结构。胎龄102 d时次级毛囊开始再分化。到胎龄138 d时,初级毛囊基本发育成熟。胎龄87—147 d,初级毛囊密度随胎龄增长逐渐降低,次级毛囊密度随胎龄增长逐渐升高,在胎龄102—117 d时次级毛囊增长迅速,在胎龄117 d时达到最大值(232.8±12.44)个/mm2,胎龄126 d时次级毛囊/初级毛囊比值达到最大值9.96。【结论】在胎龄84 d时初级毛囊开始发生,胎龄87 d时次级毛囊开始发生,胎龄102 d时在原始次级毛囊颈部隆突部开始再分化出再分化次级毛囊,胎龄108 d时原始次级毛囊大量再分化,胎龄 138 d时大部分初级毛囊和部分次级毛囊发育成熟;次级毛囊再分化是影响毛囊密度的最主要因素,它能有效地增加毛囊密度,提高羊毛细度。  相似文献   
117.
以圆二色谱、荧光光谱、浊度、激光粒径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经不同pH碱溶处理的牦牛乳曲拉酪蛋白结构的变化.牦牛乳曲拉经pH 6.0~12.0碱溶,等电点沉淀所得酪蛋白湿凝块在pH 7.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溶解形成酪蛋白胶束溶液,进行酪蛋白结构测定.结果表明:随碱溶的pH增加,酪蛋白分子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其β-折叠含量先增后降,α-螺旋含量先降后增,疏水性降低,与此同时伴随着酪蛋白粒径的增加、酪蛋白体系浊度降低.碱溶曲拉酪蛋白分子间的疏水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在胶束的二次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8.
 利用菌丝染色和胼胝质特异性染色技术,研究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与非寄主植物大豆互作时,能否诱导大豆产生胼胝质沉积相关的防御反应。将玉米小斑病菌接种到大豆叶片3h后即可观察到孢子能在大豆叶片上萌发,12h后能诱导大豆叶片细胞中胼胝质沉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转录水平检测到β-1,3-葡聚糖酶基因(GLU)表达有变化。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作为玉米小斑病菌的非寄主植物,可受玉米小斑病菌诱导而产生胼胝质沉积的防御反应,为进一步探明作物多样性种植降低病害发生的非寄主抗性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9.
为土地整理项目提供参考依据,以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为例,构建了包括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指标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移土培肥工程的后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移土培肥工程实施后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大部分目标已实现;相比较于其他3种指标而言,生态效益指标评价相对较差;公众满意度等问题也应受到更多重视.结论:该评价方法较科学合理,研究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0.
总结了芳香植物罗勒的生物学特性,重点介绍了其栽培技术,包括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留种等内容。以期为罗勒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