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通过粮温、品质与微生物区系的测定,表明在江苏吴江地区水分为15.3%的较高水分的晚粳稻谷,采用冬季通风降温、春季粮面压盖及环流熏蒸杀虫等综合储粮技术,能在高大平房仓内较长期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73.
基于Flash农业立体污染模拟演示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直观展示农业立体污染现状、污染循环链图、污染过程、治理情况、监测基地建设等情况,特研发完成了基于Flash农业立体污染模拟演示系统。系统采用Flash动画制作,同时插入动画、画外音、文字、照片、图片、多媒体视频等方式,动画模拟农业立体污染循环链过程和基于整体循环链的八个关键触发点,直观演示8个监测基地和8个示范基地条件建设情况,以及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的科研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74.
赤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桉优株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成功建立了赤桉组培快繁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改良MS是赤桉腋芽增殖启动培养的适宜培养基,启动率为77.3%。改良MS+6-BA1.5mg·L-1+NAA0.1mg·L-1是赤桉继代增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20d后增殖系数可达4.17,平均芽长2.9cm。改良1/2MS+IBA1.0mg·L-1+NAA0.5mg·L-1是赤桉生根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生根率达99.5%。3000~6000lux是赤桉增殖的最适光照强度,1500~3000lux是其生根的最适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75.
杂草是指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无用的植物。农田杂草作为植物保护领域一大类农作物重大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从地域分布、主办单位、信息内容等多侧面综合评价了国内农业信息网站建设的现状,评价了农业网站建设的不足,并针对网站资源建设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7.
农业科技信息采集和深加工的分析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Internet上的农业科技信息的提供者的角度 ,阐述了农业科技信息的采集原则、信息来源、采集方法及信息的深加工与利用。  相似文献   
78.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网站的建设,国内农业网站数量迅速增长,己由1998年不足200个,2000年底2600余个,发展到至今6389个(不含港、澳、台等地的网站),内容涉及农业的各个专业领域。上网用户搜索农业信息,一般都是通过雅虎、搜狐、Google、网易等各种搜索引擎网站检索信息,这类网站覆盖面较广,但分类粗糙,专业性较差,信息查准率低。用户只能在大量的检索结果中一一筛选,因此信息获取效率低,不能满足用户的检索需求。为了方便农业领域用户搜索农业信息,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研制了“…  相似文献   
79.
Fox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包含对数据记录的录入、修改、插入、删除等常规操作。通常,数据库结构较大,需多屏显示,有时又需要修改数据库。基于这些情况,考虑到数据库的结构由用户定义,随时可以改动。系统从结构库文件中取出字段长度,判断是否超过80列。这样无论字段如何改变,程序都无须改动,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反复工作,使用方便、灵活。  相似文献   
80.
四川部分地区发生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世纪 80年代末、90年代初 ,我国华北和东北主要玉米产区 ,普遍发生一种玉米新病害弯孢菌叶斑病 ,造成玉米损失 10 %~ 30 % ,引起植保部门、玉米育种单位和种子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本所在进行玉米抗病性鉴定同时 ,调查了该病在四川省的发生情况。1 弯孢菌叶斑病在四川省的发展趋势1999年 7月全国玉米综防攻关专题组考察西南片区时 ,在雅安市草坝镇的川单 15号品种上发现拟似弯孢菌叶斑病病叶 ,经分离鉴定为玉米弯菌菌[Curvularialumata (Wakker)Boedijn],沈阳农业大学对此病样的分离结果 ,也证实为弯孢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