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47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16篇
  34篇
综合类   275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河西走廊藜麦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物候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是南美洲传统作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但其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的适应性还有待深入研究。生态化学计量学是对有机体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N、P)及其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能一定程度地反映有机体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在河西走廊大田栽培条件下,本试验研究了藜麦主要物候期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物候期的变化,藜麦的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含量变化不显著,而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则显著降低;各器官间的OC含量较稳定,而TN和TP含量差异显著且叶和穗较高。藜麦的C∶N、C∶P随物候期的变化呈升高趋势,N∶P则呈先降低后显著升高趋势;根和茎C∶N、C∶P较高而叶N∶P较高。物候期和器官显著影响藜麦的C、N、P含量和计量比,后者与藜麦的生长和物质积累速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2.
为有效防治玉米锈病,筛选出无公害高效防治药剂,选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悬浮剂、12.5%氟环唑悬浮剂、30%己唑醇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2.5%氟环唑悬浮剂和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悬浮剂药后14 d平均防治效果达到了81.62%、79.08%,防效理想,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30%己唑醇悬浮剂药后14 d防效为68.86%,作为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能有效控制该病害,可作为替代用药推广使用。综合多重因素分析,以上3种药剂均可作为目前田间防治玉米锈病的推广药剂及轮换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83.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基于此,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州当前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今后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4.
模拟酸雨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年生桉树纯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淋溶法模拟酸雨沉降,配置pH值为3.0、4.0、5.6、6.0(CK)的酸雨溶液,分析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淋失情况。结果表明:土壤全N、硝态N经酸雨处理后含量增加,平均增加量达123.8%,其中pH 3.0处理后全N含量增加最多,为原来的2.8倍;pH 3.0与pH 5.6、pH 6.0处理后硝态N差异性极显著;铵态N含量与处理液pH值呈正相关,其中pH 3.0处理后含量最低,减少了37.1%。土壤P素含量与酸雨处理液pH值呈正相关,且处理前后差异性极显著;速效P各处理的平均流失量达54.2%,所有元素中流失量最大,流失量值最高的处理pH 3.0达77.8%,而pH 6.0处理流失量也达23.25%。土壤盐基离子含量与酸雨处理液pH值呈正相关,其中交换性Ca流失量最大,各处理平均流失量达45.2%,在pH 3.0处理下的流失量达79.8%,是所有元素和处理中流失量最大值;其次是交换性Na,交换性K受酸雨处理液影响较小。盐基离子流失量从大到小排序为:交换性Ca~(2+)交换性Na+交换性Mg~(2+)交换性K+。  相似文献   
85.
攀枝花市米易县植烟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长期植烟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攀枝花市米易县植烟区域第二次土壤普查与现今植烟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演变特征,为区域植烟土壤生态退化阻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长期植烟引起土壤有机碳的大量消耗,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该区域植烟土壤C/N、C/P、C/K分别下降23.69%、23.63%和7.16%,这与全N、P、K不同程度富集有关; N/P较第二次土壤普查降低15.98%,是由于磷更容易被土壤固定,增幅相对较大;(2)米易县植烟土壤有机碳含量与N/P、N/K、P/K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有机碳是影响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的重要因素,应重视植烟土壤有机碳的补充。  相似文献   
86.
为评价乙草胺的毒性,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态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乙草胺对斑马鱼成鱼和胚胎的急性毒性、对胚胎的致畸作用,以及不同窗口期暴露对幼鱼甲状腺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草胺对斑马鱼成鱼96 h-LC50值为3.04 mg/L,属中等毒性,对胚胎的120 h-LC50值为5.32 mg/L;斑马鱼胚胎受精后于0.3 mg/L乙草胺中暴露5 d,幼鱼可出现心包囊水肿、脊索弯曲等致畸现象。窗口期暴露试验表明:斑马鱼胚胎受精后3 h起于0.06 mg/L乙草胺中暴露10和14 d,以及在0.3 mg/L乙草胺中暴露10 d,均会引起幼鱼脱碘酶基因(d1、d2)、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trα、trβ)、钠/碘同向转运体基因(s1c5a5)、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基因(crh)、促甲状腺激素基因(tsh)等的表达呈现不同程度下调,而在0.3 mg/L乙草胺中暴露14 d,除d1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外,对其余各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乙草胺能够干扰斑马鱼幼鱼早期发育,且在不同暴露浓度和时间下,干扰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7.
西安市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园植物群落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公园的整体景观质量,因此对其进行景观评价十分必要。在实地调查西安市公园绿地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美景度评判法对西安市公园中的58个植物群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这2种评价方法评判植物景观群落,其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基于评价结果,选取3个典型植物群落进行分析,提出了西安市公园植物群落景观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8.
近30年石羊河流域气象灾害特征及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气象灾害及灾情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估,在全面、深入了解各类致灾灾种、灾害程度的基础上,为该区防灾减灾和地方经济服务提供决策依据。利用甘肃省武威市1984—2013年气象灾害灾情等相关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区气象灾害和灾情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该区发生较严重的气象灾害有冻害、干旱、大风沙尘暴等,灾害出现次数与经济损失不呈正比。不计物价及货币升值率等因素,各灾种(除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综合考虑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后,灾害经济损失呈波动下降趋势。采用“拉开档次”法求得气象灾害损失综合指数,再分别用“变量偏离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级评估,显示二者评估结果基本一致,与实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89.
本文研究了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方法测定水体中有机氯和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用环己烷从水体中提取净化45种农药残留,运用GC-ECD进行分析。用外标法定量,加标浓度分别为0.005,0.05,0.1μg/mL时,回收率在70.36~114.96%之间,相对偏差≤10%。方法检出下限为0.001~0.005μg/mL,用该方法可实现对水体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90.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防除北方苹果园杂草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防除北方苹果园杂草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可有效防除北方苹果园的一生杂草及多年生杂草,且对果树安全,推荐使用剂量为1230-2460g a.i./hm^2。于苹果园杂草旺盛生长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