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7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林业   698篇
农学   320篇
基础科学   344篇
  187篇
综合类   2190篇
农作物   318篇
水产渔业   163篇
畜牧兽医   1325篇
园艺   316篇
植物保护   11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研究采用RACE-PCR技术从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根中克隆到一个蓖麻烯合成酶(casbene synthase)基因,命名为EfCS(GenBank登录号为:JN862821)。该基因长1969bp,编码602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萜类合成酶的基因结构。对CS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生化特性分析发现其理论等电点为5.36,分子量为69.3648kD。通过疏水性分析,发现CS整体表现为亲水性。进行导肽分析结果发现其具有叶绿体导肽。二级结构预测表明,CS蛋白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随意卷曲构成,它们分别占到64.95%、6.64%、3.16%和25.25%。另外,对CS蛋白质进行三级结构预测,发现蓖麻烯合成酶属Ⅰ类萜类合成酶。  相似文献   
992.
成熟期是烤烟需水次临界期。为明确烤烟成熟期土壤水分对烟叶碳氮代谢的影响,试验在烤烟成熟期进行土壤控水,研究烟叶碳氮代谢主要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亏缺(50%~60%田间持水量)致烟叶叶绿素含量降低,土壤水分充足(80%~85%田间持水量)烟叶绿素含量高,烟叶成熟缓慢,且复水能缓解干旱胁迫导致的烟叶早衰;烟叶成熟期,湿润土壤(70%~85%田间持水量)烟叶硝酸还原酶、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较高,土壤干旱使烟叶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减弱,但复水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993.
试验以长谷4号、长生13和晋谷21为材料,在成熟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测定7个性状指标,分析其与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倒伏指数均以黄熟期最大,乳熟期最小;从基部第2节间~第6节间,倒伏指数依次增加,抗倒伏性依次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第2节间倒伏指数与重心高度和单株穗鲜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单株鲜重和基部第2节间长度呈正相关,与基部第2节间直径和基部第2节间机械强度呈负相关,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倒伏指数的直接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基部第2节间机械强度、单株鲜重、重心高度、株高、基部第2节间直径、基部第2节间长度和单株穗鲜重。由研究结果可见,基部第2节间机械强度和重心高度可作为评价谷子成熟期抗倒伏性的通用指标,对选育抗倒伏谷子新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大坝安全风险评估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风险理论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实践,以及大坝安全风险管理在国外的应用经验,将大坝安全风险评估的原理、实施步骤等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大坝风险因素、失事树分析法及事件概率计算方法等诸多关键问题,并通过算例对文中所探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应用与说明。  相似文献   
995.
311饱和最优设计在肥料推荐施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311饱和最优设计方法,推算玉米氮磷钾推荐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最高产量的氮磷钾肥组合为:N225kg/hm^2,P2O5 150kg/hm^2,K2O 180kg/hm^2;最高收益的氮磷钾肥组合为:N2O5,7kg/hm^2、P2O5 150kg/hm^2、K2O 148.9kg/hm^2。  相似文献   
996.
氮磷钾配施对苦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苦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磷肥和钾肥以及适宜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苦瓜的产量。氮肥可提高苦瓜粗蛋白和氨基酸的含量,降低苦瓜维生素C和糖分含量,磷肥可提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钾肥可以提高苦瓜维生素C、糖分和氨基酸含量,减缓施氮不合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充足的钾素供应和适宜的氮磷钾配比是保证苦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7.
对鸡胚蛋方便食品关键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清洗后的鸡胚蛋在沸水中预煮8 min后,去除蛋壳并在盐水中漂洗5 min,在熬制好的卤汤中煮制30 min后捞出,再在160~190℃热油中炸制150 s,冷却后进行真空包装杀菌.  相似文献   
998.
利用细胞学方法对2个普通小麦-Elymus rectisetus(Nees in Lehm)A.Lve et Connor衍生系1059A1和1063A1进行了鉴定,并对它们的细胞学稳定性、白粉病抗性、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植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2个衍生系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已经基本稳定,根尖体细胞含有44条染色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2Ⅱ,与普通小麦亲本Fukuhokomugi杂交F1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0Ⅱ 3Ⅰ。结果表明,它们均为普通小麦-E.rectisetus异代换-附加系。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种异代换-附加系高感白粉病。2种异代换-附加系及亲本的SDS-PAGE分析表明,它们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与Fukuhokomugi相同。  相似文献   
999.
从大豆(Glycine max)中克隆了一个与抗逆相关的DREB (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基因GmDREB5。功能分析证明, GmDREB5基因能够显著提高烟草的抗旱性和耐盐性。为了筛选GmDREB5的互作蛋白, 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GmDREB5蛋白73~226位氨基酸区段为诱饵筛选干旱处理的大豆cDNA文库, 发现一个互作蛋白含有保守的WD40结构域, 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和水稻(Oryza sativa)的G蛋白β亚基分别具有61%和52%的同源性, 说明蛋白可能是一类新的大豆G蛋白β亚基, 将其定名为GmGβ1。将GmDREB5与GmGβ1共转化酵母菌株AH109, 转化的酵母能够在四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SD/ trp- leu- his- ade-)正常生长, 而对照不能生长; 同时, 共转化的酵母能够激活LacZ报告基因的表达, 证明GmGβ1与GmDREB5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表达特性分析表明, GmGβ1基因受干旱、低温、高盐等胁迫和激素ABA处理的诱导而表达, 证明GmGβ1不仅参与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同时参与对GmDREB5蛋白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决饲料生产过程中入仓原料种类采用人工取样感官识别所存在的问题,实现原料种类自动识别,以玉米、麸皮、小麦、豆粕、鱼粉等大宗饲料原料为研究对象,自主设计搭建了多通道入仓原料种类自动识别装置,采集饲料原料图像数据集,并使用数据增强的方法增加样本多样性。基于ResNet18网络模型加入通道注意力机制、增加Dropout函数,并嵌入余弦退火法的Adam优化器,引入迁移学习机制训练模型,构建适用于饲料原料种类识别的CAM-ResNet18网络模型。CAM-ResNet18网络模型的原料种类验证准确率达99.1%,识别时间为2.58ms。与ResNet18、ResNet34、AlexNet、VGG16等网络模型相比,模型验证集准确率分别提升0.6、0.2、3.7、1.1个百分点。针对混淆矩阵结果分析,测试集识别平均准确率达99.4%,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召回率。结果表明,构建的CAM-ResNet18网络模型在饲料原料种类识别方面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和较快检测速度,自主研发的多通道入仓原料种类自动识别装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