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7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三系杂交水稻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多数三系杂交稻组合抗病性较差,其抗病性受恢复系与不育系的共同影响,提高杂交稻抗性的关键是向三系亲本同步导入抗性基因.目前杂交稻的抗病育种基本立足于常规育种,但常规抗病育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三系亲本抗病单基因导入和多基因聚合育种中均取得较大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抗病育种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2.
利用MAS技术培育高抗稻瘟病的杂交水稻恢复系航恢117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交及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广谱抗源H4的一个主效抗稻瘟病基因Pi46导入到优良恢复系航恢173中,并在BC2 F4群体中选育到一个株叶形态较好的株系,暂命名为航恢1173。分析结果表明,航恢1173比航恢173的抗谱得以明显拓宽,并无显著的农艺性状差异,且所配杂交组合的抗性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23.
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挖掘新的抗病资源、鉴定和利用抗病基因是防治稻瘟病最为经济有效的策略。因此,挖掘新的抗病资源以改良水稻品种的抗病持久性,是当前稻瘟病抗病育种的当务之急。空间诱变育种在创造优异新种质、诱导新的基因资源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上已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是农作物遗传改良的新途径,是未来作物育种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空间诱变手段可对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进行有效改良,且已育成多个抗稻瘟病优良品种。本文对近20多年来水稻空间诱变抗稻瘟病育种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如空间诱变水稻稻瘟病抗性变异特点、空间诱变抗稻瘟病育种成果以及空间诱变稻瘟病抗性变异机理等,以期为进一步揭示空间诱变变异机理和开展水稻空间诱变抗病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
菠萝是热带特色小宗作物,生产上发生的病虫害较多。截至2020年8月20日,我国在有效登记状态的农药产品41579个,其中在菠萝登记农药产品26个,仅占0.06%;而这26个产品中,有22个(占84.62%)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4个(占15.38%)是除草剂,可见菠萝上可符合规定使用的农药产品极其匮乏。本文根据广东和海南菠萝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综述近年来菠萝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研究进展;并以中国农药信息网作为农药登记数据来源,分析同类病虫害登记使用农药品种的有效成分、毒性、剂型等情况,分析菠萝病虫害防控使用农药产品需求,为开展菠萝特色小宗作物农药登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通过介绍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基本概况、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和启示,对项目的治理模式和经验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项目创新了管理模式和技术推广方法,项目农户的农药、化肥使用量较项目实施前减少30.9%、30.6%,比非项目农户减少19.9%、22.1%,2014—2019 年,项目累计减施化肥(折纯)1.7 万 t、减施农药(有效成分)813 t。农田总氮减排率平均达26.3%,总磷减排率平均达36%。水稻产量普遍增幅18.9%,99.3% 的农户自觉把农药包装废弃物交回指定收集点;农田水质和土壤健康改善, 生物种群增多。项目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设施装备配套率均达100%,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磷去除率分别达98.68%、95.61%、96.89%,环保投诉大幅度减少。2020 年上半年,按照设计存栏量测算,养殖业主要污染物COD 减排能力达43 871 t,氨氮减排能力2 966 t,生物需氧量(BOD)减排能力15 639 t,总磷减排能力708 t;按照实际存栏量测算,COD 减排能力达15 675 t,氨氮减排能力961 t,BOD 减排能力5 263 t,总磷减排能力220 t。加快了农业绿色发展和广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6.
空间诱变品系稻瘟病抗性变异及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前期苗叶瘟抗谱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对空间诱变粤香占和青华占高代品系(6代以上)病圃田间穗颈瘟的鉴定,表明苗期表现抗稻瘟病的品种多数在成熟期同样表现抗或高抗稻瘟病。SSR多态性分析表明粤香占和青华占突变品系与原种间存在1.6%~17.4%和7.2%~10.4%的多态性频率,并存在3种多态性表现形式:(1)扩增片段数增加,(2)扩增片段数减少,(3)扩增片段大小有差异。说明由空间环境诱导的DNA变异可能并非是单纯的点突变。进一步分析诱变品系的多态性频率与抗病性的关系,发现部分诱变品系的抗性随着多态性频率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27.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青年科技骨干培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青年科技骨干是未来农业科研机构发展的人才核心和砥柱。文章阐述了培养青年科技骨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了青年科技骨干需具备的条件,并提出了注重对青年科技骨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不断增强青年科技骨干服务"三农"的能力、打造"招牌"文化等培养方式,以期促进青年科技骨干快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性信息素诱捕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实际田间控害效果,为性信息素诱捕应用于实际生产及制定有效的草地贪夜蛾综合治理技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生长期和田间管理条件一致、占地面积均约1.40 ha的2块玉米田,分别作为性信息素诱捕试验处理区和对照处理区。试验处理区内均匀设置21个诱捕器,于试验处理后3个不同时段内,定期调查试验处理区的草地贪夜蛾雄成虫诱捕数量及试验处理区和对照处理区的草地贪夜蛾产卵卵块数量、卵粒数、不同龄期的幼虫虫口数量,统计玉米新叶(雌穗)为害株率和为害指数等,综合评价玉米生产上性信息素诱捕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控害效果。【结果】在性信息素诱捕处理后的3个不同调查时段内(2020年7月15日-2020年7月24日、2020年7月25日-2020年8月2日、2020年8月3日-2020年8月11日,下同),每个诱捕器可分别平均诱捕到260.48±21.17、34.95±3.64和7.76±1.45头草地贪夜蛾雄成虫。与对照处理区相比,性信息素诱捕处理可减少草地贪夜蛾产卵,同时幼虫虫口数量也显著降低(P<0.05),3个调查时段内相对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2.86%、88.24%和73.08%;在3个调查时段内,试验处理区均未发现4龄及4龄以上高龄幼虫,而对照处理区则可发现较多4龄及4龄以上高龄幼虫。试验处理区内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玉米植株的为害株率和为害指数明显降低,3个调查时段内试验处理区的为害指数校正防效分别为37.13%、89.78%和59.50%。【结论】性信息素诱捕具有较好的田间控害效果,可用于构成草地贪夜蛾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提高防控效果,有效减轻草地贪夜蛾的田间危害。  相似文献   
29.
【目的】由尖孢炭疽菌引起的辣椒炭疽病是制约广东南雄辣椒产业的重要因素,对病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人工接种测定尖孢炭疽菌对不同种类辣椒的致病性,采用菌丝生长法和镜检孢子量测定温度、pH、光照、培养基、碳源和氮源对尖孢炭疽菌的影响。【结果】尖孢炭疽菌对指天椒、线椒、柿椒、螺丝椒、美人椒、黄皮洒椒、绿皮尖椒、皱皮椒、泡椒均有致病性,其中线椒对尖孢炭疽菌更为敏感,不需要伤口就可被侵染为害。适合尖孢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4~28 ℃,26 ℃时菌丝生长最快,30 ℃时产孢量最大;适宜生长和产孢pH 为5.0~9.0;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差异不大,但光照促进孢子产生。PDA利于菌丝生长,辣椒果煎汁培养基促进孢子产生;可溶性淀粉、葡萄糖和甘露醇利于病菌生长和孢子产生,蔗糖利于菌丝生长但不利于产孢。有机氮源牛肉膏培养基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结论】尖孢炭疽菌致病性强,可在无伤口下侵染线椒,其生物学特性与胶孢炭疽菌和辣椒炭疽菌存在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水分散粒剂(WG)对鳞翅目害虫的田间防效。【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和五点取样法调查并计算供试药剂在甘蓝上对甜菜夜蛾和在水稻上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效。【结果】供试药剂5%甲维盐WG有效成分7.5、12.0、15.0 g/hm~2喷施后7 d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87%、89.37%和91.02%,喷施后14 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32%、94.20%和98.03%。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药剂12.0 g/hm~2处理后7 d和14 d对甜菜夜蛾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7%甲维盐乳油处理的防效;供试药剂12.0 g/hm~2 处理后14 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显著高于5.7%甲维盐乳油处理的防效。【结论】5%甲维盐WG对甜菜夜蛾和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较长,对农作物无药害,对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