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9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前,东亚飞蝗的防治仍然以化学农药为主,如有机磷类、菊酯类及其复配制剂等,化学农药在蝗灾的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环境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为保护蝗区农业生态,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在蝗虫防治中,尤其在低密度发生区宜大力推广生物农药,既经济有效,又安全可靠,为此,我们于2003-2005年开展了生物农药杀蝗绿僵菌、蝗虫微孢子虫防治东亚飞蝗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
江苏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新规律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近 2年江苏省水稻生产上发生的最为重要的病害之一 ,病害的传播介体灰飞虱在苏北地区一年可发生 5代 ,其中第 1代成虫和第 2代若虫为主要传毒世代。病害在田间先后出现 4个显症高峰 ,其中第 2和第 3发病高峰是主要危害高峰 ,发病株数占田间总病株数的 90 %以上。随着水稻栽培模式和品种布局的变化 ,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目前该病害在田间的一般发病规律为 :早播田重于迟播田 ;水秧田重于旱秧田 ;常规移栽田重于小苗抛栽田 ;秧池重于大田 ;沿海滩涂重于内地 ;孤立秧池重于连片秧池 ;晚粳重于其他品种 ;周围杂草丛生的稻田病害发生加重 ;冬季小麦面积大的地区病害发生重。据初步分析 ,水稻落谷期和移栽期是病害发生轻重的决定性因素 ,其他因子都通过影响水稻落谷时间和移栽时间而起作用。锐劲特等药剂防治灰飞虱有较好效果 ,在重病区种植抗耐该病的水稻品种也是较好的防治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3.
江苏省小麦田常见杂草主要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棒头草、硬草、早熟禾、蜡烛草、野燕麦、雀麦、毒麦、稻槎菜、剪股颖、山苦荬、泥胡菜、苦苣菜、一年蓬、刺儿菜、繁缕、牛繁缕、苍耳、麦家公、大巢菜、窄叶野豌豆、广布野豌豆、小巢菜、荠菜、碎米荠、婆婆纳、波斯婆婆纳、野老鹳草等。受气温、雨量、土壤质地、杂草种子在土壤中的埋藏深度及栽培制度等因子影响,麦田杂草群落及发生数量在地区间、  相似文献   
44.
鹌鹑是一种高产的家禽,其蛋、肉是食品中的珍品佳肴。为测定鹌鹑的产肉性能,我们于82年4月16日到7月5月进行了试验与观察。一、试验方法本试验用无锡农科所引进的日本鹑,出壳后六小时入育雏笼,公母各半,试验期为80天,每10天称重一次。试验期营养水平,育成期:代谢能为2.9兆卡/公斤,粗蛋白为23.96%;成年期:代谢能为2.8兆卡/公斤,粗蛋白为23.31%。二、试验结果(一)生长速度及饲料报酬(见下表):鹌鹑生长速度及饲料报酬情况表  相似文献   
45.
小麦地下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害虫主要在旱作区发生,以蛴螬、蝼蛄和金针虫为主,主要在小麦秋苗期和春苗期危害,咬食小麦地下根茎,造成秋苗期缺苗断垄,春季枯心苗。一、发生规律1.蛴螬多1年发生1代,大多以3龄幼虫越冬,春季10厘米地温6℃以上开始上升危害。成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趋光性强,上灯雌虫多于雄虫;暗黑金龟子成虫有群集取食习性。暗黑金龟子是花生产区的主要害虫,春花生—冬小麦、夏甘薯两年三熟制,长期旱作,利于发生危害;林木果  相似文献   
46.
2015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2015年小麦赤霉病在江苏省发生概况,具有见病早、后期病情上升快,发病范围广、品种间差异大等特点.分析了2015年江苏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原因.建议通过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培育推广抗(耐)病品种,强化农业措施,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大防控资金投入等措施,以期最大限度挽回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47.
试验结果表明,于蚕豆盛花期后使用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450 mL·hm-2、25%嘧菌酯悬浮剂900 mL·hm-2、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450 g·hm-2 1次或40%精甲·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 2次对蚕豆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蚕豆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48.
为了筛选对草地贪夜蛾防效优良的新型药剂,采用浸卵法和浸叶法在室内研究了10%硫虫酰胺SC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并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硫虫酰胺浸卵处理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初孵幼虫的死亡率,其中66.7、133.3、266.7 mg/L等3个浓度处理初孵幼虫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2.77%;硫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各处理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为65.55%~100%,但对5龄幼虫防效差。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药后1 d各处理防效为61.56%~76.75%,速效性差于对照药剂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ME;药后7 d各处理防效为84.84%~95.82%,持效性优于5.7%甲维盐ME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研究表明,10%硫虫酰胺SC可以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且持效性较好,建议每667 m~2制剂用量30 mL左右,防治适期为草地贪夜蛾卵孵盛期及3龄幼虫前。  相似文献   
49.
为阐明不同气象条件对植保无人飞机防治赤霉病过程中冠层雾滴沉积的影响规律, 采用大疆T40四轴八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在不同麦区进行喷雾施药处理, 利用诱惑红示踪剂、聚酯卡、水敏纸等采集雾滴, 计算雾滴沉积量和覆盖率, 并对实时记录的田间气象条件进行分级, 其中温度分为A1(10℃≤T<20℃)、A2(20℃≤T<30℃)、A3(30℃≤T<40℃)等级, 相对湿度分为B1(30%≤RH<50%)、B2(50%≤RH<70%)、B3(70%≤RH<90%)等级, 风速分为C1(0 m/s≤V<1.6 m/s)、C2(1.6 m/s≤V<3.4 m/s)、C3(3.4 m/s≤V<5.5 m/s)等级。应用方差分析、主效应多重比较等统计方法, 揭示不同气象等级组合条件对雾滴沉积量和覆盖率的影响趋势, 并基于气象因子构建沉积量和覆盖率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对雾滴沉积量的有利程度按等级排序分别为:A1≥A2>A3、B3>B2>B1、C1≥C2>C3。不同气象等级对覆盖率的影响规律与对沉积量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 其中相对湿度对雾滴覆盖率和沉积量影响显著, 温度和风速的交互作用对覆盖率也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气象因子构建的冠层上层雾滴沉积量和覆盖率预报模型准确率分别为88.15%、82.82%, 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0 μL/cm2、1.33%, 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可应用于植保飞防气象预报服务。研究结果对植保无人飞机适时开展药剂喷洒作业、提高防治效果、减轻农药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0.
2013年江苏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为中等至偏重发生,程度略轻于2012年,发生较突出的病虫害主要是水稻“两迁”害虫、纹枯病、油菜菌核病、夜蛾类害虫,以及局部地区的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水稻恶苗病、螟虫、炯粉虱等。根据2013年主要病虫越冬基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