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小麦品质改良工作者提供通过分子生物技术优化HMW-GS组成方面的全面信息,综述了HMW-GS的基因克隆、分子标记以及基因工程改良三个方面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迄今为止, 被克隆和测序的HMW-GS基因已有20多个,即1Ax1、1Ax2*、1Ax2*B、1Ay1、1Bx7、1Bx9、1Bx17、1Dx2、1Dx5、1Bx20、1By8、1By9、1Dy10、1Dy12、1AxNull、1Bx14、 1Bx23、1Dx2.2、1Dx2.1、1Dy10.1、1Dy12t等,还不断有新的基因被发现和克隆.克隆方法可概括为两种:一种是以HMW-GS克隆作为探针筛选cDNA或基因组DNA文库, 从而获得所需的靶基因序列, 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载体进行克隆测序;另一种则是采用PCR技术.HMW-GS基因的分子标记方法主要有RFLP法、PCR法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法.目前已有研究者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部分外源HMW-GS基因导入小麦,有效地改善了受体品种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22.
花培春小麦新品系200706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春小麦新品系200706为对矮败小麦轮选群体材料进行花药培养,获得加倍单倍体(DH)纯系材料,再经系谱选育而成。在2011—2012年甘肃省水地春小麦(东片)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折合平均产量5 386.80kg/hm2,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3.12%,居14个参试品种(系)第3位。该品种株高84.0 cm,穗长8.6 cm,千粒重44.32 g,容重780.1 g/L,生育期106 d。籽粒含粗蛋白141.8 g/kg、湿面筋304 g/kg,沉淀值41.2 m L。经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感病,成株期对条中32号表现感病,但严重度和普遍率较低;对条中33号、CH42、HY8、水4、水5及混合菌表现免疫。适宜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高寒阴湿区和二阴地区及周边生态类型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3.
党参组织培养中的微型扦插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带2片新叶的顶芽、带1个节的茎段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构成供试培养基,研究了党参的微型扦插繁殖技术,结果表明,以MS+6--BA0.01mg/L+IBA 0.5mg/L为诱导培养基,以带1个节的茎段为外植体,在18 ̄25℃自然散射光照条件下培养,诱导率达180.00%;将试管苗的茎段的接种在MS培养基上,在18 ̄22℃,每天补充1500lx的光照10 ̄2  相似文献   
24.
为了鉴定四川小麦的穗发芽抗性,筛选出能鉴定四川小麦穗发芽抗性的分子标记,检测了90份四川小麦品种(系)的发芽指数(GI)、整穗发芽率(SGR),同时利用5个分子标记(Vp1B3,Dorm-1,Mst101,Xwmc468,Xgwm282)对上述小麦材料进行PCR扩增,分析扩增片段与GI、SGR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0份品种(系)的GI均值为20.7%,变化范围为0.1%~51.9%;SGR均值为42.7%,变化范围为0.4%~90.3%;有22份品种(系)的GI和SGR均小于10.0%。5个标记中,标记Dorm-1与穗发芽抗性不相关;标记Mst101与SGR相关显著,与GI相关不显著,能否用于穗发芽抗性筛选需进一步验证;其他3个标记(Vp1B3,Xwmc468,Xgwm282)都与穗发芽抗性相关,表明这3个分子标记均可用于四川地区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的筛选。  相似文献   
25.
为明确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WS4-8)抗条锈病的遗传稳定性及抗性遗传特点,采用基因推导、抗性鉴定、遗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抗条锈性的鉴定和等位性分析。结果表明,WS4-8所携带的抗性基因与已知抗性基因不同;WS4-8的条锈病抗性表现优异,遗传稳定;用CY33小种对WS4-8和铭贤169的正交、反交组合F1和F2代植株人工接种鉴定表明,F1全部抗病,F2群体符合3R∶1S单基因控制的抗性遗传规律,WS4-8对CY33的抗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用CY33对WS4-8分别与Yr5/6×Avocet S、Yr10/6×Avocet S、Yr15/6×Avocet S及92R137(Yr26)组配的杂交组合F1及F2代植株人工接种鉴定表明,F1全部抗病,而F2中有感病植株,说明WS4-8所携带的抗条锈病基因与Yr5、Yr10、Yr15、Yr26不等位。研究表明,WS4-8的抗条锈性是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与已知抗性基因不同,可能是一个新的抗条锈病基因。  相似文献   
26.
采用芸芥(Eruca sativa Mill.)与芸薹属3个油用种(Brassica napus, Brassica juncea, Brassica rapa)进行杂交,共授粉15 990朵花,获得1 257个角果,711粒杂交种子,结角率为7.86%,亲和指数0.045。经形态学鉴定,无论芸芥作母本还是芸薹属的三个油用种作母本,F1植株均为偏母植株。杂交所获得角果的角粒数很低,许多角果  相似文献   
27.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1是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而成的优良品种。该品种籽粒含粗蛋白16.13%、赖氨酸0.53%,丰产,稳产好。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在1997-1998年甘肃省东片水地春小麦良种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5180.7kg/hm^2比主对照品种陇春15增产3.39%,比副对照品种高原602增产5.86%。适宜在兰州、临夏和渭源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28.
以西科麦4号、N 48和铭贤169为材料,探究退火温度Tm对小麦SSR扩增结果的影响.在最佳PCR扩增体系下,55对小麦SSR的Xgwm引物中,除去18对无扩增产物的引物外,余下可以分为Tm对扩增结果无影响和Tm对扩增结果有不同影响2大类.结果表明,退火温度Tm对扩增结果有影响且每对引物都有其扩增的合适扩增温度.  相似文献   
29.
以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病鉴定和品质测试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小麦新品种西科麦8号的单产及其构成因素和特征特性.结果表明,西科麦8号在2年13个点次的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为5 945.25 kg/hm2,比对照品种绵麦37增产11.10%,在12个参试材料中分别居第3位和第1位,增产极显著;在1年4点次的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为5 780.10kg/hm2,比对照品种绵麦37增产8.60%,居6个参试材料的第2位;经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西科麦8号对条锈病和白粉病表现高抗;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测试分析,西科麦8号的品质指标达到了优质中筋小麦标准.西科麦8号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和适应性、突出的抗病性和优良的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30.
以永良4号小麦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6次后进行再分化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田间诱发鉴定选择,获得了抗条锈病小麦新种质4-8.研究结果表明,4-8在田间连续6个世代中均表现对当前流行的条锈菌混合菌系(条中31号、条中32号、水-4、水-5、水-7、水-14等当前流行的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免疫;人工接种鉴定中,在苗期对上述混合菌系表现免疫,成株期分小种和混合菌种鉴定中仍表现免疫,说明4-8具有稳定遗传的抗性变异;接种条中32号小种后测定了4-8及其供体亲本叶片组织中的PAL、PPO、POD三种酶活性,结果分析表明,新品系4-8组织中的PAL、PPO、POD活性升高幅度大,持续时间长,供体亲本的这三种酶活性也升高,但变化平缓,酶活性高峰值低,这种酶活性上的差异是新品系抗锈的生化基础;新品系4-8与其供体亲本相比,株高降低,生育期提前,有效穗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增加,而穗长、穗粒数、结实小穗数变少,株型与原供体亲本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研究结果为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小麦品种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