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17篇
  12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针对塔里木河下游现状间歇性河道输水中存在补给不均衡,无效蒸发过大,补水范围有限等问题,从空间和时间维度上提出生育期汊河输水、非生育期输水的方式,研究输水模式的改进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进一步完善轮渗灌溉生态修复体系,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监测断面为例,以2012—2021年10次生态输水期间地下水埋深监测资料为依据,运用Modflow模型建立英苏断面地下水剖面二维流运动的数值模拟,并分析英苏断面10次间歇性生态输水的响应过程,并预测和分析了生育期汊河、非生育期以及非生育期汊河输水的地下水位演变及水量变化的过程。[结果](1)生育期汊河、非生育期、非生育期汊河方案下人工汊河两侧地下水位较现状输水分别抬升了2.5,0.7,3.2 m。(2)3种改进方案较现状输水研究区小于8 m的埋深面积分别增加了10.89%,19.33%,26.17%。(3)地下水存储量较现状输水分别增加了10.97%,11.88%,14.39%。[结论]非生育期汊河输水结合了生育期汊河和非生育期输水两者的优势,提高了下泄水量的利用率,解决了现状主河道输水模式下河间地下水位难以...  相似文献   
32.
采用水量平衡法、实地勘查和遥感影像数据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生态输水后河道输水方式变化对河床渗透性能演变、不同输水方式下水环境响应特征;分析了输水后塔里木河下游河道的耗水率和河床透水性规律以及生态闸后近自然漫溢下的MNDWI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1)持续输水河道的波涌灌效应会增强,减少对地下水补给量;(2)以库木吐格为...  相似文献   
33.
棉花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运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棉花滴灌方式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在棉花不同生育期运用烘干法和电导法,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测定距离滴灌带不同距离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盐分,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整个生育期土壤盐分含量的运移规律为:一水前土壤中的含盐量以垂直方向0-10 cm土层内最大,随生育期的推后各土层含盐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产生积盐现象.滴头处各土层含盐量相对较低,主要因为滴头下水分不断下滴下渗,使该处各层土壤中的盐分亦随水移动而被淋洗到浸润体外缘,从而使主要根系层的土壤形成了一个低盐区.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基于灌区已建成“井电双控”平台的优势,提出利用抽水井水位来获取开采期地下水流场的动态变化,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利用Processing MODFLOW软件模拟得出研究区的仿真流场,以此作为抽水井水位确定流场的判别标准,并对该方法下流场的拟合效果进行评价与改进。[结果] 直接使用抽水井水位得出的流场较仿真流场整体偏小;使用抽水井降深修正后的水位得出的流场与仿真流场拟合效果较好,但实际中需要结合模型计算;在部分抽水井内安装水位监测设备基础上增加专用监测井,其得到的动态流场与仿真流场接近且易于实现,说明该方法可用于研究区流场的动态监测。[结论] 基于“井电双控”系统下,将抽水井作为监测井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因地下水监测站网密度低、信息传输时效性差等造成对地下水管理存在偏差的问题,对加强地下水位—水量的双控管理及区域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2005-2017年焉耆盆地平原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地下水总溶解固体物TDS之间的关系,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IS软件对焉耆盆地平原区2005,2014,2017年的Landsat-TM/ETM和Landsat 8的CNLUCC数据进行重分类,将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6大类;通过对232组地下水水样的采集和分析,借助地统计和叠加分析模块研究焉耆盆地的TDS时空分区特征。[结果]焉耆盆地平原区以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为主,占总面积的60%以上;2014年耕地TDS均值的含量最高为708.6 mg/L,林地TDS均值的含量最低为680.4 mg/L;2017年城镇建设用地TDS均值的含量最高为521.6 mg/L,未利用土地TDS均值的含量最低为477.4 mg/L。[结论]2017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TDS均值含量都低于2014年,是源于水域面积增加导致地下水补给量增加、耕地扩张的速度减缓及地下水径流积极循环带的淡化作用。  相似文献   
36.
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生态输水后水量转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塔里木河干流下游6次生态输水期间的河道监测资料为依据,对各河段的河道渗漏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河道的耗水量既与水文地质条件有关,同时又与输水的时间相关.在此基础上,利用Processing Modflow软件对长期输水条件下河水转化为地下水的趋势进行了模拟,表明在间歇输水的条件下,河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效率是逐渐降低,同时地下水的蒸腾量则逐渐上升,二者最终将趋于平衡,此时的地下水也将达到动态稳定的水位.  相似文献   
37.
干旱区不同冬灌定额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开孔河流域棉田不同定额冬灌对土壤水分及盐分的影响,缓解地区春季农业用水压力,探究棉田只冬灌的灌水模式是否能够满足棉花出苗阶段生理需水要求,通过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各处理(1 200、1 800、2 400、3 000、3 600、4 200 m3/hm2)灌前与灌后不同时期0~100 cm土层水分、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小定额灌水条件下耕作层水分易蒸发,保水效果不显著,返盐现象严重,脱盐作用较弱。经比较分析,冬灌定额为3 600 m3/hm2时,具有显著的保墒压盐的作用,可为返春后的棉花播种及出苗提供较好的水盐条件,可起到减少春灌定额或免除春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基于区域水盐平衡的阿瓦提灌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限额配水条件下阿瓦提灌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灌区的现状和规划,设置了4个方案结合RS、GIS技术应用水盐平衡模型从区域的四个水平衡(地表水平衡、地下水平衡、供需水平衡、耗水平衡)和盐平衡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各个子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并提出优化配置建议。分析表明:保持现有耕地的情况下,必须在灌区内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统一调配才能满足该灌区新的水土资源平衡。而且,还需改善排水,最好是结合暗管或竖井排水,才能达到合理的灌排比,从而满足盐渍化严重农区的排盐要求。由此,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进一步提出,恢复弃耕地,逐年分阶段开发利用已开垦的未耕地,调整种植结构错开用水高峰,推广节水灌溉方式降低灌溉定额,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水价、实施"井灌井排"措施的干旱内陆区农业水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9.
利用MODFLOW和MT3DMS软件对竖井灌排下的地下水量与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尽管这一工程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可起到控制地下水位与降低表层土壤盐分作用,但从长远来看,由于水平排水的缺失,盐分从土壤表层下移到了中下层而并未被彻底地排出灌区,仍会在包气带某一层位或地下水中富集。一旦灌区的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盐分上移则会使土壤盐碱化,下移则使地下水质恶化。因此,对于竖井灌排区来说,有必要建立一套相应的监测系统,实时调控地下水开采量与水位,寻求一个即可使耕作层盐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地下水咸化速率不致过快,同时又保持一定径流排盐作用的平衡区域,可能是今后面临的一种选择,从而将水盐自然运移规律改变后引发的生态与环境危害限制在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内陆干旱区地面灌与井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分析,指出地面灌下盐分随地下水位的波动而变化,地表处于周期性的积盐与脱盐;而竖井灌排影响下的土壤则在整个剖面上均表现出脱盐的趋势,但同时却又存在发生碱化的风险及地下水矿化度的提高.为了预防土壤的盐渍化,必须加强对灌区水盐动态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