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林倩 《中国种业》2018,(8):38-39
本文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对烟台市种业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并介绍了基层“三农”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22.
23.
正在6月22日的海垦旅游集团第一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上,海垦旅游集团表示:将按照海垦集团的部署和要求,科学定位,错位运营,统筹垦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海陆空演养"旅游新业态,将海垦旅游集团打造成国内一流旅游产业集团,以及海南岛内最大的国有旅游产业集群和旅游综合服务供应商。在"海"方面,该集团将主要在海洋牧场、  相似文献   
24.
本文选用福建省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等,着重从暴雨实况、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等角度重点分 析了2018 年3 月19-20 日发生在福建省的一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持续的水汽输送、不稳定能量、低层切 变的辐合上升运动等有利于暴雨天气过程的产生与发展;对流层上层辐散,下层辐合的高低空配置有利于上升运动的 增强,进而导致降水强度有所增强;上干下湿的对流不稳定条件为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创造了有利条件,最终引发暴雨 过程。基于此,又提出几点气象服务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近30年吴桥县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亏缺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地处黑龙港地区的河北省吴桥县制定冬小麦稳产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1981—2013年吴桥县的气象数据和SIMETAW模型,分析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及播种—返青期、返青—拔节期、拔节—开花期、开花—成熟期4个生育阶段的降水量、需水量、耗水强度及水分亏缺指数(CWDI)的变化趋势;同时利用5年滑动平均法将分析年份冬小麦实际产量分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计算了不同降雨年型下冬小麦减产率的变异系数。结果表明,近30年河北省吴桥县冬小麦生育时期的水分亏缺指数和需水量均呈现轻微的上升趋势;冬小麦发生干旱的概率为93.75%,其中,中旱和重旱发生概率为65.52%。冬小麦生育时期的平均日降雨量呈现从冬小麦生育中期向后期转移的趋势,日耗水强度表现为从生育后期向生育中期移动的趋势,这是导致返青—拔节期和拔节—开花期水分亏缺指数较大的重要原因。冬小麦减产率的变异系数的绝对值在缺水年最大,为154.241;在丰水年最小,为1.999;正常年份为24.776。因此,冬小麦拔节—开花期的及时灌溉对于保障冬小麦的稳产增产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在缺水年份调整冬小麦的水分管理制度,在冬小麦拔节初期一次性充分灌溉或在拔节初期和中后期分次进行少量灌溉。  相似文献   
26.
正今年春节前夕,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海垦集团)精心谋划,推出了系列活动,在提升海垦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的同时,通过消费扶贫积极推动垦区职工农民脱贫增收,为垦区和广大消费者奉献上了别有心意的"年货"大礼包。  相似文献   
27.
基于SIMETAW模型的不同地区燕麦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华北和东北地区燕麦需水特征,采用SIMETAW模型对1960-2014年早播燕麦(4-7月)和晚播燕麦(5-8月)生育期需水量、水分盈亏指数及降水耦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晚播燕麦生育期平均需水量小于早播燕麦,有效降水量大于早播燕麦,导致缺水量较小。早播和晚播燕麦生育期需水量空间分布不同,而有效降水量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特点。各站点燕麦水分盈亏指数均小于0,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基础上,生育期降水量均不能满足燕麦的需水要求。燕麦生长阶段需水情况与降水耦合度不匹配,造成水资源浪费,其中晚播燕麦全生育期降水耦合度较高,对降水的利用程度大于早播燕麦,在土壤墒情允许的条件下,适时推迟燕麦播期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而减少灌溉用水。上述结果可为研究区域燕麦的合理用水和科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龙紫1号是从齿瓣石斛栽培大田中选择优株扦插增殖,经3年区域栽培试验选育的优良无性系品种。其根系发达,茎稍肉质,鲜嫩,粗壮且较长;其鲜茎平均长88 cm,直径1.0 cm,石斛多糖含量高达41.4%,盛产期产量达1.80 kg/m2,具有较强的抗寒性、抗旱性及抗病性,与传统品种比较,萌芽期推迟约15 d,叶功能期延长5 d。2012年12月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命名为龙紫1号;2013年12月,龙紫1号被云南省林业厅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办公室确定为园艺植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粒精播花生生理性状和产量性状对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响应,选择山东省烟台市招远鲁东丘陵地,作物两年三熟。2018和2019年,以出口大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12万、20万、28万株/hm2)和4个施氮量(N 0、50、115、180 kg/hm2)。不同生育时期调查分析了花生植株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显著影响花生干物质量、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且两者互作效应显著。在D2密度(20万株/hm2)条件下,花生荚果产量较D1密度(12万株/hm2)和D3密度(28万株/hm2)分别增加了24.31%~45.04%和10.57%~15.13%,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增加了7.31%~32.34%和10.65%~34.59%,且差异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D2密度(20万株/hm2)条件下,施氮量在50~180 kg/hm2范围内的花生荚果产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无氮处理,各施氮处理表现为N115>N180>N50>N0,以施氮量为115 kg/hm2时花生荚果产量最大,较N50和N180处理分别提高了6.83%和3.90%,干物质量和植株性状也协同提高。综合考虑生理性状、产量性状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单粒精播花生栽培在低密度12万株/hm2下,花生主要产量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施氮量为115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0.
金属陶瓷材料的特点是,耐高温、耐磨损和不易腐蚀,与挤压造粒机使用的进口模板相比有很多优势,所以对它的应用分析,是基于实验,验证其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并阐述了具体成功的案例,为金属陶瓷材料的大范围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