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深绿木霉对几种牧草草种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豆科的三叶草、苜蓿、红豆草,禾本科的黑麦草、紫羊茅和高羊茅种子用深绿木霉孢子悬浮液浸种处理,通过设置深绿木霉孢子悬浮液不同浓度,分别为原液、稀释10倍、50倍、100倍及对照5个处理筛选出稀释50倍对种子的促生作用最明显;在50倍稀释浓度下,设不同温度5、10、15、20、2.5、30℃6个处理,不同湿度0%、40%、60%、80%、99.5%5个处理;不同光照条件全光照、半光照半黑暗、全黑暗3个光照处理,统计牧草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深绿木霉稀释10倍、50倍和100倍均对供试牧草种子的发芽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其中50倍液的促生作用最明显。最适萌发温度为25~30℃、最适萌发湿度为60%~80%和最适萌发光照条件为全黑暗。  相似文献   
52.
番茄早疫和晚疫病害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兰州市皋兰县高山村番茄连作田病害调查发现,其主要病害为早疫病和晚疫病,病原菌鉴定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和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番茄早疫、晚疫病病菌在番茄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接种不同方式、番茄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都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在有伤接种条件下番茄果实病斑扩展速度明显快于无伤接种;巨霸最感病,德富次之;捷美153最抗病;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和72%霜脲·锰锌对番茄早疫病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为100%和98.35%;10%烯酰吗啉和72%霜脲·锰锌对番茄晚疫病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为98.71%和100%。  相似文献   
53.
南瓜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南瓜叶枯病病原菌瓜链格孢(Alternaria cucumerina)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光照对其生长和产孢都有一定的影响。该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和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8 ℃,pH为7时菌丝生长最快,pH为8时最易产孢。25 ℃下连续黑暗培养产孢最多。碳、氮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有一定的影响,碳源中甘露醇组菌丝生长最快,山梨醇处理产孢量最多。氮源中牛肉浸膏最适宜菌丝生长和产孢,硫酸铵最差。该菌致死温度为50 ℃。  相似文献   
54.
切花百合枯萎病菌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5种农药单剂和2种复配剂对切花百合枯萎病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单剂中,纯白菌菌灵在500倍和600倍液时抑菌率达100%.其次抑菌效果比较好的是代森锰锌,在400倍液时抑菌率为87.45%.绿精灵的抑菌效果最差,抑菌率仅为29%.复配剂A(菌菌灵+绿精灵)和复配剂B(菌菌灵+医霉)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率分别为86.65%8、9.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单剂纯白菌菌灵在前期防治效果好,但在后期防治效果降低,复配剂的防治效果一直较好,且添加了农用氨基酸的效果更好,增效31.56%.  相似文献   
55.
调查了甘肃省临洮县为害百合的地下害虫种类, 并以主要发生为害种类为供试对象, 采用拌土法测定了几种生物(源)农药对主要害虫的室内毒力和致死中时。调查发现小云斑鳃金龟Polyphylla gracilicornis、棕色鳃金龟Holotrichia titanis为主要发生及为害种类, 不同时间发生种类存在差异, 9月份以小云斑鳃金龟幼虫发生为害为主, 发生量占地下害虫总数的66.16%, 平均种群密度为10.48头/m2, 10月份, 则以棕色鳃金龟幼虫发生为主, 发生量占地下害虫总数的96.86%, 平均种群密度为7.79头/m2, 主要取食百合根系和鳞茎, 造成根系数量减少, 鳞茎出现不规则褐色缺口或凹陷斑。药剂筛选结果表明, 1.8%阿维菌素乳油、2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粉剂对两种蛴螬均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和速效性, 药后7 d时, 校正死亡率在82.22%以上, 对小云斑鳃金龟幼虫和棕色鳃金龟幼虫的LC50分别为0.161、0.060 mg/g和5.558×107、0.362×107孢子/g, LT50分别为2.237 d(2.2 mg/g)、1.393 d(2.2 mg/g)和6.645 d(40.0×107孢子/g)、4.940 d(2.0×107孢子/g), 这两种生物(源)农药对两种蛴螬的LC50和LT50值均略大于两种化学农药25%二嗪磷乳油、40%辛硫磷乳油处理的, 且对小云斑鳃金龟幼虫的杀虫活性均低于对棕色鳃金龟幼虫的杀虫活性, 致死中时则长于对棕色鳃金龟幼虫的致死中时。  相似文献   
56.
杏采后病害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确定引起杏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及筛选有效防治药剂,以延长杏果贮藏期,降低损失。[方法] 对引起甘肃省兰州市杏采后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回接试验,并针对主要病原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 引起杏采后果实腐烂病的致病菌有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 Lk. ex Fr.)、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Ehrenb.)]、青霉(Penicillium frequentans)、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核果褐腐菌[Monilinia laxa (Aderh. &; Ruhl.) Honey]等6种真菌。其中链格孢、黑根霉和粉红聚端孢霉为主要致病菌,其分离频率分别为28.5%、48.9%和9.4%。链格孢、黑根霉有伤无伤接种发病率均为100%,粉红聚端孢霉为83%。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悬浮剂对3种主要致病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94%以上。杏果实采后主要病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 9000倍液和50%异菌脲悬浮剂 1000倍液常温浸果处理3 min,第7天和第13天,咯菌腈对粉红聚端孢霉、链格孢和黑根霉的防效分别为78.3%和65%、79%和67.5%以及80.3%和69.6%。异菌脲防效分别为76%和64.3%、78.3%和64.4%以及78.6%和66.4%。[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可以指导杏采后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57.
为了筛选出防治兰州百合鳞茎腐烂病菌的高效低毒生物杀菌剂,延缓生产中病原菌对药剂的抗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种生物农药及其混配剂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率、活性及共毒系数。结果表明6种生物农药对尖孢镰孢菌抑菌率均在69%以上,且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多粘类芽胞杆菌、绿色木霉、申嗪霉素、哈茨木霉、丁子香酚、香芹酚,获得4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药剂,分别为多·丁(9:1)、多·丁(8:2)、多·百(8:2)和丁·百(4:6),其共毒系数分别为347.88、129.73、440.60和641.66;这4种混配剂对尖孢镰孢菌引起的兰州百合鳞茎腐烂病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单剂的防效,较单剂防效提高了5.88%~57.89%;且在发病前、后施药,混配剂及单剂的保护作用防治效果均高于治疗作用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8.
杏采后病害病原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杏采后主要病害病原菌细交链孢(Alternaria tenuis Nees)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进行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分别采用组织分离法、表面分离法和土壤稀释分离法从杏果实、叶片及根围土壤中进行了分离并采用离体和活体筛选,对拮抗效果好的菌株JK-14和JK-11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共分离到14株对这两种病原菌都具有抑制效果的菌株,占分离总数的13.5%,离体筛选结果表明:JK-14和JK-11能明显抑制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对细交链孢和灰葡萄孢的抑制效果R分别为0.74和0.68,0.74和0.73.活体筛选结果表明,JK-14和JK-11对杏采后黑斑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处理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经鉴定,JK-14和JK-11分属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  相似文献   
59.
在田间采用施药接虫隔离、施药不接虫隔离、不施药隔离、对照(不施药不隔离)4种处理方法,研究了牛角花齿蓟马对苜蓿的传粉作用。结果表明,对照处理苜蓿平均结荚数和平均种子产量均高于其余3个处理,分别为340.33个/10茎枝、0.709 1 g/10茎枝。其次为施药接虫隔离处理,其平均结荚数和平均种子产量分别为57.67个/10茎枝、0.175 7 g/10茎枝,是不施药不隔离处理结荚数和种子产量的16.95%和24.78%,表明牛角花齿蓟马对苜蓿有一定的传粉作用,但是传粉作用很微弱,传粉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60.
从草坪禾草根腐病病株不同发病部位分离到的病原菌,经致病性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腐霉属的瓜果腐霉。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pH值、碳氮源营养和多种培养基对瓜果腐霉菌菌落扩展、孢子囊产量和卵孢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瓜果腐霉菌菌落扩展的温度范围为15~40℃,最佳温度为30~35℃,孢子囊产生的最适温度为15~25℃,卵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20~25℃。菌落在pH值为7~8的培养基上能够迅速扩展,孢子囊产量最大的pH值为9~10,pH值为6时卵孢子的产量最大。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卵孢子的产生,光照条件下孢子囊产量最大,紫外光处理能加速菌丝的生长和孢子囊的产生,但同时却抑制了卵孢子的形成。淀粉对孢子囊和卵孢子的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瓜果腐霉可以很好的利用NH4NO3产生孢子囊,而脲有利于卵孢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