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篇
农学   32篇
  19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不同环境下水稻对受体植物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数量性状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研究了按双列杂交设计(5×6)/2配制成1套包括亲本、F1 2个世代的水稻遗传材料对受体植物莴苣幼苗根长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及与环境互作效应。遗传方差分析表明,控制水稻不同叶龄期化感作用的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呈交替表达趋势,叶龄在7叶期受加性效应控制,在3  相似文献   
42.
水稻对紫外线B辐射增强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水稻对UV-B辐射增强的抗性遗传特点. 结果表明, 水稻对UV-B辐射增强主要性状抗性指标的遗传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 其中以显性效应为主. 除株高抗性指标不存在狭义遗传率外, 各个抗性指标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均达显著水平. 亲本R669和密阳46的9个抗性指标具有明显的正向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红410/兰贝利、兰贝利/共庆21两个籼稻杂交组合的遗传分析,获知光身与光壳、金黄谷壳色与光身、草黄谷壳色与有叶毛表现连锁遗传,而与育种目标有关的重要农艺性状(光身、光壳、脱粒性、粒形、垩白等)都表现互为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44.
长穗颈不育系协青早eA(1)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推广的籼型不育系存在着较严重的包颈现象 ,限制了繁种和制种产量的提高 .通过直接辐射诱变保持系协青早 B,获得其高秆隐性突变体协青早 e B( 1) ,再转育成不包颈不育系协青早 e A( 1) ,使不育系不仅解除包颈现象 ,且能保持原不育系的优良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 .用协青早 e A( 1)组配的杂种 F1代与不含 eui基因的协青早 A的杂种 F1代无显著差异 ,并具一定增产潜力 .该不育系已于 1999年 9月通过了福建省教委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45.
新质源水稻优质抗病大穗不育系金农2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败型杂交稻在大幅度提高产量的同时,并未很好地解决品质问题,表现在杂交稻的优质稻米组合相当缺乏[1],其主要原因在于优质稻米的不育系少[2].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常规栽培模式湿润育秧苗与超高产栽培模式旱育秧苗的秧苗素质、根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等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中育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揭示超高产栽培模式实现高产的生理原因。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模式下旱育秧苗的干物质积累和分蘖数比湿润育秧苗高22.78%、73.33%,而株高比对照矮14.91%,同时还表明,超高产栽培模式下旱育秧的根系还原力强、发根数多、发根能力强,硝酸还原酶、ATP酶、叶绿素及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岐化酶等细胞保护酶含量增加,表现出强大的生理生化优势,而丙二醛含量比对照降低20.99%,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增多,C/N适中,有利于提高旱育秧苗的抗逆性,是旱育壮秧形成的内在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7.
以新质源(CMS-FA)杂交稻遗传系统的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和MINQUE (1)法,对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株高与结实率,剑叶长与生育期、结实率,生育期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等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基因的加性正相关为主;单株穗数与株高、剑叶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每穗总粒数等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基因的加性负相关为主.株高与穗长、剑叶长、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穗长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等性状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显性相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48.
高产抗病虫早籼品种金早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良早籼品种南京11的抗病性为主要育种目标,以IR58为供本亲本,南京11为受体亲本进行杂交和1次回交,逐代严格鉴定和选择,育成兼具双亲优良特性的高产,早熟,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病毒病的新品种金早6号。  相似文献   
49.
以耐光氧化反应特性和品质性状具有明显差异的9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在早、晚季不同温光栽培条件下,水稻品种的耐光氧化反应特性和品质性状表现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的耐光氧化反应特性与稻米品质的优劣不呈显著性相关,但与垩白米率,垩白度,精米率,整精米率,磨损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性状在早晚季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即耐光氧化反应特性强的品种在不同季节栽培其米质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0.
梁康 《滴翠》1990,(6):35-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