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5篇
  24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泰兴市的土壤钾素含量较低 ,增钾提质已刻不容缓。对水稻施用不同钾肥的效果研究表明 :水稻施用氯化钾与施用硫酸钾产量有明显的差异 ,施用氯化钾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2.
[目的]针对干旱灌区传统生产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和产投比低等问题,研究小麦间作玉米集成麦后复种绿肥的光能利用率、灌溉水生产力及经济效益表现,结合试区常规种植模式,评价不同种植模式的可持续性,对于干旱灌区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收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2018-2020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春小麦...  相似文献   
23.
为提高泰兴市农业废弃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对泰兴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泰兴市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方法及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在小麦上进行了颗粒硅肥的用量及颗粒硅肥与粉状硅肥的肥效对比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增施硅肥能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在泰兴市大面积小麦生产上以施用颗粒硅肥为宜 ,其最佳用量为 189.0kg/hm2 。  相似文献   
25.
以玉米间作豌豆为研究对象,在隔根和不同灌水水平下,研究了根间作用和水分对间作豌豆根瘤数及根瘤重的影响,分析了根瘤数和根瘤重与豌豆产量的相关关系,以期为干旱条件下提高间作豆科的结瘤固氮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与玉米间作不利于豌豆根瘤的形成,单作豌豆根瘤数较未隔根、部分隔根和完全隔根间作豌豆的根瘤数分别高16.0%-17.8%、26.2%-59.5%和37.9%-69.9%,根瘤重分别高26.9%-49.9%、129.2%-155.2%和170.6%-136.9%。2)间作群体内,充分的根间作用有利于增加豌豆的根瘤数和根瘤重,未隔根与完全隔根间作豌豆相比,其根瘤数和根瘤重分别高18.8%-45.6%和58.6%-124.9%。3)增加灌水有利于增加豌豆的根瘤数和根瘤重,但间作加剧了干旱对豌豆结瘤数的不利影响。4)间作具有显著提高豌豆产量的优势,未隔根、部分隔根和完全隔根间作豌豆的产量较单作豌豆分别提高了22.6%-30.8%、19.0%-24.5%和6.6%-14.0%,灌水量越大、根间作用越充分,间作豌豆增产越高。5)间作豌豆的产量与根瘤数、根瘤重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保持适量根瘤数是获取间作豌豆高产的可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6.
经过3年的农网建设与改造,宿迁市农村电网的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农村的供电能力大大加强,供电的可靠性和电压质量也大大提高,从2001年8月1日起已实施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在“两改一同价”的实践中,为使同网同价的目标全面实现,笔者认为抓好用电基础管理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7.
针对长期连作作物生产力低下等突出问题,研究前茬地膜覆盖作物免耕留膜,轮作后茬作物的生产效应,对于优化栽培模式,建立甘肃河西绿洲灌区作物生产的节本增效技术具有重要意义。2016—2017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前茬地膜覆盖玉米茬口两种耕作方式(免耕留膜,NT;传统耕作,CT)、两种灌水水平(传统灌水,2400 m~3·hm~(-2),I2;传统灌水减量20%,1920 m~3·hm~(-2),I1)和3个施氮水平(传统施氮,225 kg·hm~(-2),N3;传统施氮减量20%,180 kg·hm~(-2),N2;传统施氮减量40%,135 kg·hm~(-2),N1)对轮作小麦产量、光能与灌溉水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试区小麦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前茬玉米免耕留膜较传统耕作小麦全生育期总叶日积提高21.6%~26.1%(P0.05),特别是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提高41.3%~45.2%(P0.05),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小麦灌浆至成熟期,免耕留膜集成减量20%水氮供应(NTI1N2)处理比传统耕作和水氮供应(CTI2N3)提高叶日积34.8%~50.7%。免耕留膜较传统耕作提高籽粒产量、光能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为10.1%~10.4%、5.6%~12.3%和10.1%~10.3%(P0.05);NTI1N2较CTI2N3处理小麦增产15.2%~22.0%、光能利用率提高8.1%~18.5%、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44.0%~52.5%(P0.05)。免耕留膜结合减量水氮供应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纯收益和产投比,NTI1N2较CTI2N3处理纯收益和产投比分别提高22.9%~23.9%和34.8%~35.1%,单方水效益提高53.6%~68.9%(P0.05)。因此,前茬地膜覆盖玉米免耕留膜配套减量20%灌水(1920 m~3·hm~(-2))与施氮(180 kg·hm~(-2))可作为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发展节本增效小麦生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8.
玉米施用硫酸钾复混肥能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泰兴市玉米硫酸钾复混肥施用量以4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9.
少耕秸秆覆盖对小麦间作玉米棵间蒸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前茬小麦25cm高茬收割免耕(T0S1)、25cm高等量秸秆覆盖免耕(T0S2)、25cm高等量秸秆翻压(TS3)和低茬收割翻耕(TS0)对后茬小麦、玉米的单作和间作群体耗水量和棵间蒸发的影响,以期为通过优化小麦间作玉米的秸秆管理、提高水分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降低作物群体的总棵间蒸发量,与未覆盖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小麦间作玉米的棵间总蒸发量降低了4.7%~8.9%,单作小麦棵间总蒸发量降低了4.8%~11.2%。间作群体的棵间蒸发主要发生在小麦收获前,约占总蒸发量的70%,秸秆覆盖处理在小麦收获前使棵间蒸发降低了5.2%~10.8%。间作中,小麦带棵间蒸发量较玉米带高16.6%~19.8%;秸秆覆盖处理与未覆盖处理相比较小麦带棵间蒸发量降低了5.4%~10.0%,玉米带棵间蒸发量降低了3.9%~6.1%。秸秆覆盖处理的E/ET相比于无覆盖处理小麦间作玉米群体降低了2.9%~5.2%,单作小麦群体降低了2.1%~9.0%,小麦秸秆覆盖可减少水分的无效损失,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30.
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轮作玉米干物质累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茬口对轮作作物的产量贡献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影响,对于优化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理论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前茬小麦不同秸秆还田方式(25 cm高茬收割免耕, NTSS; 25 cm高茬等量秸秆覆盖免耕, NTS; 25 cm高茬等量秸秆翻压, TIS; 低茬收割翻耕, CT)对轮作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前茬小麦轮作玉米生产模式提供优化依据。结果表明,与CT相比,NTSS、NTS、TIS提高了玉米抽穗后干物质的积累量,两年平均高4.8%~12.7%,NTS较NTSS、TIS具有更高的干物质累积作用;NTSS、NTS、TIS可提高玉米叶、茎、鞘对籽粒的贡献率,提高幅度平均为12.8%~25.0%、6.3%~11.3%、18.3%~78.4%,其中NTS较NTSS、TIS提高作用更突出。NTSS、NTS、TIS提高了玉米的籽粒产量,增幅为11.3%~17.5%,其中NTS两年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3 470 kg hm-2和13 274 kg hm-2,较TIS高5.6%~9.0%;穗粒数增加是小麦秸秆还田提高轮作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同时NTS获得较高的收获指数,提高比例为6.4%~8.4%,说明NTS较其他处理增产的另一原因是提高了收获指数。本研究表明,其前茬小麦秸秆覆盖结合免耕(NTS)可作为绿洲灌区优化后茬玉米干物质累积规律及获得高产的理想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