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近年来,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在安徽各稻区危害日益严重,生产上仅凭症状难以区分2种病毒。本研究建立的RT-PCR方法可以实现一次性检测和鉴定RBSDV和SRBSDV 2种病毒,根据RBSDV和SRBSDV S9保守序列设计3个引物,不仅可以从单独感染RBSDV或SRBSDV的水稻样本中分别扩增出1条大小不同的特异性条带,而且还可以从感染RBSDV和SRBSDV的混合水稻样本中一次性扩增出2条大小不同的特异性条带。从安徽省庐江县、郎溪县、怀宁县和宣州市4个地区水稻田采集表现明显矮缩病症状的水稻样本,RT-PCR检测结果表明,庐江和郎溪水稻样本受到RBSDV侵染,怀宁和宣州水稻样本受到SRBSDV侵染。选取庐江县、郎溪县、怀宁县和宣州市各1个水稻样本,利用RT-PCR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再分别克隆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庐江、郎溪2个样本的核苷酸序列与RBSDV-Shandong和RBSDV-Zhjr S9部分片段序列相似性高达99.3%~99.8%,且与RBSDV的亲缘关系最近,说明庐江和郎溪样本感染的病毒是RBSDV的2个分离物;怀宁、宣州2个样本的核苷酸序列与SRBSDV-Shangdong和RBSDV-2 S9部分片段序列相似性高达99.5%,且与SRBSDV亲缘关系最近,说明怀宁和宣州样本感染的病毒是SRBSDV的2个分离物。  相似文献   
22.
为了分析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ORF Ⅵ基因的功能,采用原核表达技术获得该基因表达的重组蛋白并制备其抗血清。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SVBV中国分离物的ORF Ⅵ基因,将此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SUMO上,获得重组质粒pET-SUMO-ORF Ⅵ。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IPTG诱导与Ni2+-NTA亲和柱纯化,获得分子质量约为90 kD的重组蛋白。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采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抗血清的效价、反应灵敏度以及ORF Ⅵ基因在本氏烟中的瞬时表达。结果显示,间接ELISA法测定抗血清对重组蛋白的效价达1:256 000,Western blot法能够检测到稀释64 000倍的重组蛋白。利用稀释2 000倍的抗血清,仍能够检测出SVBV中国分离物和美国分离物ORF Ⅵ基因在本氏烟中瞬时表达的蛋白。  相似文献   
23.
管怀骥  江彤  丁克坚  田学飞  许起言  陈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43-16544,16565
[目的]研究优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对番茄生长、产量和病虫害控制的效果。[方法]比较研究了番茄的优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与传统种植管理技术对番茄株高、单株果枝数、果实个数、产量和病虫害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使用优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栽培的番茄较传统的栽培方法,番茄平均株高增长了1.3 cm,果枝数由5.5个增加到5.9个,平均结果个数由9.6个增加到11.2个;产量为186 822.0 kg/hm2,较采用传统栽培管理方法番茄产量提高了188.2%;此外,采用生态调控技术可有效控制番茄病虫害的发生,并可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防治成本。[结论]该套优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是优质、无公害番茄获得高产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24.
草莓镶脉病毒(SVBV)CP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TAB法从感染草莓镶脉病毒(SVBV)的草莓叶片中提取总DNA,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扩增SVBV CP基因的3个片段,分别克隆并测序.经序列拼接得到SVBV CP基因完整序列,全长1407 nts,编码468个aa.将它与美国报道的SVBV(NC001725)以及花椰菜花叶病毒属其它成员的CP基因相比较,结果表明,SVBV CP基因与SVBV(NC001725)CP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达83.4%;而与花椰菜花叶病毒属其它成员的CP基因序列相似性均较低,仅为27.1%~33.2%.构建SVBV及其同属其它成员CP基因的系统关系树,结果显示中国SVBV与SVBV(NC001725)单独形成一个分支,而与其同属其它成员的亲缘关系均较远.  相似文献   
25.
 利用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 SVBV)全长克隆pSVBV-E3构建SVBV侵染性克隆。pSVBV-E3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别获得0.5-mer SVBV和1.0-mer SVBV,依次正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NPLUS,成功构建侵染性克隆重组质粒pBIN-1.5SVBV。pBIN-1.5SVBV转化农杆菌,分别接种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和4种烟草属植物(Nico-tiana spp.)验证其侵染性。结果表明,SVBV侵染性克隆接种森林草莓8周后发病,表现出典型的叶脉镶边黄化症状,PCR法可以从显症森林草莓中检测出SVBV cp基因,Southern blot法可以检测出SVBV基因组。而接种4种烟草属植物8周后未观察到发病症状,PCR法也未检测出SVBV cp基因。构建的SVBV侵染性克隆经接种验证能够侵染森林草莓,为进一步研究SVBV侵染森林草莓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侵染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的病毒种类、分布与发生趋势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对我国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毒病开展调查、诊断,明确当前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物、优势病毒及其分布,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趋势进行分析。【方法】 2013—2017年,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等蔬菜作物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的普查,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要蔬菜病毒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结果】 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共采集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疑似病毒病样品41 653份,共检出病毒63种,其中茄科蔬菜检出病毒达40种,葫芦科蔬菜检出病毒26种,豆科蔬菜检出病毒19种,十字花科蔬菜检出病毒14种。茄科的辣椒检出病毒33种,番茄检出病毒25种;葫芦科的南瓜检出病毒22种,黄瓜检出病毒19种;豆科的豇豆检出病毒14种,菜豆检出病毒12种;十字花科的萝卜检出12种病毒,大白菜检出7种病毒。蔬菜作物中普遍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已发现2—6种病毒复合侵染,以2种病毒复合侵染类型居多,其中辣椒、番茄和茄子上存在6种病毒复合侵染。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发现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MMV)、西葫芦虎纹花叶病毒(Zucchini tigre mosaic virus,ZTMV)、辣椒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VYV)、辣椒隐潜病毒1号(Pepper cryptic virus 1,PCV-1)和辣椒隐潜病毒2号(Pepper cryptic virus 2,PCV-2)的侵染;首次发现ToMMV、甜瓜蚜传黄化病毒(Melon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MABYV)、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对辣椒的侵染,首次发现ZTMV对黄瓜、烟草轻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对南瓜的侵染,首次发现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可以侵染芹菜、曼陀罗、豇豆、豌豆、党参、大丽花、旱金莲、刺天茄等,首次发现红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可以侵染红茄,另外还首次发现辣椒和番茄为烟草丛顶病毒(Tobacco bushy top virus,TBTV)的新自然寄主。【结论】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和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为当前危害我国蔬菜作物的优势病毒,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且发生严重,特别是CMV发生最为普遍,在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且均为这些地区的优势病毒。茄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TMV,葫芦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CMV、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和TMV,豆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BBWV2,十字花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TuMV、CMV和TMV。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TSWV、CGMMV和ToMMV等病毒在部分省区发生严重,扩展蔓延速度极快,具有在全国范围内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27.
施用炭基肥及生物炭对棕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作为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在耕地生产力和作物产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以4年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托,分析连续施用炭基肥及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为调控农田土壤肥力及棕壤有机碳库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始于2011年,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低量生物炭(C15)、高量生物炭(C50)、氮磷钾配施(NPK)、炭基肥(BBF)。其中C15与BBF是等碳量处理,NPK与BBF是等氮磷钾养分处理。于第4年花生收获后(2014年秋季)采集各处理耕层(0-20 cm)土壤样本,测定土壤有机碳总量、各组分含量及花生产量。【结果】施用炭基肥和生物炭均可以显著增加耕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比试验起始年土壤(简称起始土)分别提高10%、8%;而在相同碳素(C15和BBF)或氮磷钾养分投入(NPK和BBF)条件下,施用炭基肥提升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效果最好,提升幅度为2%-15%。施入炭基肥及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碳含量;在等碳量投入条件下,炭基肥处理的提升幅度分别为43%、17%;等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炭基肥处理的提升幅度更大,分别为40%、43%。无论施入炭基肥或生物炭,对于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影响均不大,但都比起始土略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规律与总有机碳相似,即施入炭基肥或生物炭均提高了其含量,但等碳量投入条件下无显著差异。各施肥处理花生产量在199.4-232.9 kg/667m2,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其中施用炭基肥产量最大,比等碳量处理(C15)高17%,比等养分处理(NPK)高10%,且差异显著。【结论】连续多年施用炭基肥或生物炭均能明显提高土壤总有机碳、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含量;提升效果显著优于投入等量碳素或等量氮磷钾养分。连续多年施肥可以提高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但炭基肥与生物炭、氮磷钾配施处理间无明显差异。无论施用炭基肥还是生物炭对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影响不大。连续施用炭基肥对花生产量的提升效果最好,显著高于等氮磷钾养分和等碳量处理。  相似文献   
28.
采集安徽庐江水稻条纹叶枯病感病稻株,提取病叶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水稻条纹病毒安徽分离物(RSV-AH)的RNA3部分片段,克隆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全长1051个核苷酸,其中包含的CP基因全长969个核苷酸,编码322个氨基酸.将RSV安徽分离物CP基因(AH-CP)与其它来源的RSV CP基因进行核甘酸序列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安徽庐江的RSV CP基因与江苏洪泽的RSV CP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达99.3%.进一步构建RSV CP基因系统关系树,发现安徽庐江的RSV CP基因同样与江苏洪泽的RSV CP基因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29.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病毒侵染时玉米植株的生育期关系密切.普通玉米品种 6叶龄以下为敏感生育期,6叶龄以上为非敏感生育期.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杂交玉米适播期较长,如能根据传毒昆虫灰飞虱的消长、传毒规律,合理确定玉米播种期,使玉米敏感生育期最大限度地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即可避免或大幅度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安徽淮北地区春玉米在 4月上中旬、夏玉米在 6月中旬播种,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轻.因此,上述时间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安全播种期.  相似文献   
30.
以敌敌畏、毒死蜱和辛硫磷3种常规有机磷杀虫剂为材料,通过滤纸药膜触杀、三角瓶密闭熏蒸和微量喷雾等方法,研究了其对烟草甲成虫和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以敌敌畏的触杀、熏蒸和综合防治效果最好;从综合防效来看,310 mg/kg敌敌畏处理2 d后,烟草甲成虫的校正死亡率达86.9%,而处理6 d后,对烟草甲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5.7%,成虫羽化数仅为0.4头,对幼虫的种群抑制率可达96.2%。其次是毒死蜱,其熏杀效果和综合防效均优于辛硫磷,但其触杀效果要差于辛硫磷;且毒死蜱对烟草甲成虫的防治效果较好,但对幼虫的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