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2篇
  33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判别、因子分析的采煤沉陷风沙区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给沉陷风沙区土地利用规划、治理提供理论参考,主要应用典型判别分析与因子分析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毛乌素沙地南缘补连塔矿区沉陷于2004、2005年的2个沉陷区沉陷2~3a后的土壤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个沉陷区的土壤含水率、硬度、全氮与全磷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部分沉陷区内地表扰动严重的坡位体积质量显著降低(p<0.05),孔隙度显著升高(p<0.05);各沉陷区全钾与有机质无显著变化(p>0.05),速效养分整体上有活化趋势。由典型判别分析得到一个主要反映土壤养分扰动程度的判别函数,可将对照区与2004、2005年沉陷区样点分别划分入无影响、有影响与严重影响3个等级。通过因子分析将11个土壤指标概括为5个意义明显的综合因子,并以雷达图与散点图形式对沉陷区样点各综合土壤质量因子得分进行了直观表达。  相似文献   
62.
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动态监测与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霞  廖里平  高永    汪季    党晓宏  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33(6):188-196
阿拉善高原作为我国生态环境重度危急区,定期评价植被动态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保障北方地区生态安全及维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重标极差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从全区及旗县尺度对2000-2015年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从时间变化特征来看,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植被覆盖度均呈增加趋势,其中,阿拉善左旗植被覆盖度最高。总体而言,近16 a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度呈现改善趋势,但以低植被覆盖区为主,植被覆盖区域占阿拉善高原总面积的24.77%。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具有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分布特征。Hurst指数表明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度未来变化趋势为东南部持续改善,西北部严重退化。从驱动因子来看,植被覆盖对降水和潜在蒸散存在时滞效应。此外,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与当地牲畜数量的下降具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3.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林龄梭梭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不同林龄(3、6、11、16 a)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恢复样地为对照(CK),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样地不同层间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密度、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含水量)与化学性质(全盐量、pH值、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林龄人工梭梭林土壤理化性质分布特征,分析梭梭林龄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人工梭梭林在20~40 cm土层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优于0~20 cm和40~60 cm;(2) 4种林龄梭梭各层间土壤全盐量和pH值均以16 a含量最高,表明梭梭具有聚盐效应;(3)土壤各层养分(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化量随梭梭林龄增大而增加,且在16 a土壤养分积累量达到最大;(4)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出,梭梭对土壤改良效果由高到低为16 a、11 a、6 a、3 a、CK。  相似文献   
64.
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改变导致的大气氮沉降增加对生态系统氮循环产生了显著影响。氮是植物细胞的组成部分,也是植物生长需求量较大的营养元素,氮素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文中在全面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氮沉降导致的氮素可利用性变化对植物生长、代谢过程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光合生理以及凋落物特征等造成的影响及其机理,以期为深入研究氮沉降与植物生长及生理生态机制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不同铺设规格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PLA)沙障障格内风蚀稳定凹曲面形态特征、断面轮廓及蚀积效应等指标,为聚乳酸沙袋沙障规格优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吉兰泰盐湖周边流动沙垄铺设的0.5 m×0.5 m,1 m×1 m,1.5 m×1.5 m和2 m×2 m规格的聚乳酸沙袋沙障为研究对象,待风季后测量障格内稳定凹曲面蚀积形态,绘制凹曲面形态图并计算蚀积参数等。[结果] 4种规格沙障障格内均能形成稳定的凹曲面,且呈四周高中间低的整体格局。0.5 m×0.5 m,1 m×1 m,1.5 m×1.5 m和2 m×2 m障格内的净堆积强度分别为17.29,7.09,0.61,-8.2 g/cm~2。[结论]障格内稳定的凹曲面形成前,0.5 m×0.5 m和1 m×1 m障格内以堆积为主;1.5 m×1.5 m障格内风蚀堆积近乎平衡;2 m×2 m障格内部在布设初期呈风蚀状态,但稳定凹曲面形成后,仍可控制地表风蚀。  相似文献   
66.
采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孙家湾矸石山阴坡不同排矸年限地段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排矸年限地段,物种组成变化较大,由排矸初期的5科5种发展为后期的7科23种,并由一年生草本群落逐渐演变为榆树群落。物种综合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排矸年限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A latalo均匀度指数与排矸年限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7.
研究内蒙古吉兰泰盐湖流域不同水体的同位素,分析判断其水分补给来源特征。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方法和水化学特征法,研究了吉兰泰盐湖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D特征。结果表明:吉兰泰盐湖δD、δ18O平均值为-47.86‰和-6.4‰,黄河水δD、δ18O的平均值分别为-59.95‰和-7.7‰,水库水δD、δ18O的平均值分别为-59.26‰和-5.4‰,浅层地下水δD、δ18O的平均值分别为-69.69‰和-9.3‰,深层地下水δD、δ18O的平均值分别为-82.7‰和-10.85‰;吉兰泰盐湖蒸发趋势线方程为δD=7.54δ18O+1.87(R^2=0.96)。湖水的氢氧同位素值最大,其次为水库水、黄河水和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值最小;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直接补给作用很小,黄河水补给方式为侧渗;西侧的巴彦乌拉山和南侧的贺兰山都以地下水的形式补给吉兰泰盐湖。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以伊敏露天煤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对露天煤矿的3个排土场坡面(内排土场、沿帮排土场、西排土场)的侵蚀沟、地表糙度、容重、植被进行详细的调查,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比分析各排土场的侵蚀状况和恢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伊敏露天煤矿排土场坡面侵蚀较为严重,排土场的水土流失(水蚀)主要受容重、地表糙度、植被覆盖度和植被类型4个因素影响,且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等可变因子对排土场坡面水土流失影响程度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9.
70.
以紫花苜蓿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GGR-6(GGR-6号生根粉)溶液(0、50、100、150、200mg·L~(-1))处理苜蓿种子,研究了GGR-6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芽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GR-6能够显著提高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苜蓿芽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相对电导率(REC)均随GGR-6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随GGR-6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利用隶属函数法对苜蓿芽苗11个指标的隶属函数值进行计算,综合评定GGR质量浓度(mg·L~(~(-1)))从高到低的排序为100150200500(CK)。筛选出GGR-6对苜蓿种子萌发及芽苗生理特性的最佳浓度为100mg·L~(-1),为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质量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