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2篇
  33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干旱胁迫对2种无芒雀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美国无芒雀麦和本地无芒雀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关国无芒雀麦的光合速率基本上随着干旱梯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在不同胁迫天数间也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本地无芒雀麦各干旱处理光合速率在胁迫前中期随胁迫梯度的增加下降不明显,到胁迫后期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在各胁迫天数间差别不大,仅在胁迫第20d各处理光合速率较之前有较为明显的降低。可见干旱胁迫对同化作用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定量描述防护体系防风阻沙能力及地表蚀积变化,揭示盐湖防护体系的防风阻沙作用规律,为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防护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为中国西北风沙区及荒漠盐湖沙害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监测,对3,10月两场典型强风沙尘天气下不同下垫面0—30 cm高度内输沙以及逐月地表蚀积情况进行观测。[结果] ①2 m高度处风速由流动沙垄到盐湖湖心表现为衰减—急剧衰减—恢复阶段,到盐湖湖心时风速恢复至旷野风速。从白刺灌丛至盐碱滩地风速均较流动沙垄降低了70%~90%。②从白刺灌丛至盐湖湖心输沙量呈现为急剧降低—降低—缓慢增加的状态,整体较流动沙垄降低了83.89%~94.90%。③防护体系对两种主害风的防风阻沙效果明显,其风速及输沙量分别较流动沙垄降低了98.71%,91.79%,且西北风向下的防风阻沙效果优于西南风向。④6—9月白刺灌丛至盐湖湖心地表呈现为风积状态,且净蚀积强度较流动沙垄最高可降低157.04%。[结论] 虽然受季节和风向影响,但防护体系防风阻沙效果仍保持较好状态,它对风沙流的阻滞作用使地表由风蚀转为堆积,并使风速及输沙量均降低了90%以上,从而有效避免盐湖湖面积沙。  相似文献   
73.
矿区复垦地土壤碳氮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阐明矿区复垦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以神府东胜矿区马家塔露天矿区复垦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复垦区与原状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以及碳氮比变化,同时分析了有机质和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复垦区表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下层(20-40 cm),且有机质分布不均衡.和原状土壤相比,复垦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C/N比减小.(2)复垦土壤的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原状土壤,碱解氮含量表层显著高于下层,说明复垦后氮素的供应潜力提高.(3)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和全氮之间、有机质与碱解氮之间以及全氮与碱解氮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对于评估复垦效应,指导复垦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神府东胜煤田沉陷区不同立地条件下三种人工林的生长状况,并对林下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人工林生长指标与林下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樟子松的生长状况为梁地阴坡>覆沙地>梁地坡顶>梁地阳坡,方差分析表明差异显著(P<0.05).沙棘与山杏的生长状况为梁地阴坡>梁地坡顶>梁地阳坡,方差分析表明沙棘生长状况差异性极显著(P<0.01),山杏生长状况差异不明显.不同立地条件樟子松,沙棘,山杏的各项生长指标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山杏各项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大于0.9.樟子松,沙棘,山杏的生长状况与土壤含水量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  相似文献   
75.
引进美国无芒雀麦(Bromus stam ineus Desv.)是农业部948项目"旱生灌草植物资源的引进及开发利用"的引进草种之一,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它,本实验采用田间实验对比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对其生长指标的影响;利用方差分析,确定了引进美国无芒雀麦的合理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结果表明:1)撒播时,在播种密度为549粒.m-2处理下单位面积出苗率最高,分蘖数最多,鲜重最大,单株最高,种子产量最大;生长速度在播种密度为412粒.m-2处理下生长最快,密度为549粒.m-2处理下稍次之,结合方差分析可以初步确定它在撒播时的播种密度为549粒.m-2;2)条播时,在行距为25cm、播种密度为412粒.m-2处理下单位面积分蘖数最多,鲜重最大,单株最高,生长速度最快;种子产量在行距为15cm、播种密度为824粒.m-2处理下最大,在行距为25cm、密度412粒.m-2处理下次之;结合方差分析,就3种规格的行距来说,引进美国无芒雀麦条播时的行距为25cm,播种密度为412粒.m-2;就这两种播种方式来说,应该选择撒播。  相似文献   
76.
选取了乌兰布和沙漠绿洲边缘4种灌木防风阻沙林地为研究对象,对4种林地的地表粗糙度、防风效能及其风速变化规律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4种灌木均能够有效地减小风速,并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均呈增加的趋势。与林前相比,林内5H处的风速明显降低。4种灌木林的粗糙度均显著高于迎风面旷野处;2 m高度处,在林内距迎风侧1H~5H范围内,其防风效能花棒最大为24.79%;在20 cm高度处4种灌木的防风效能比较,花棒〉沙棘〉柠条〉柽柳,其防风效能分别为73.78%、57.64%、27.68%和21.78%,花棒的防风效果好于其他3种灌木。  相似文献   
77.
无芒雀麦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采用田间试验对比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对其生长指标的影响;利用方差分析,确定了无芒雀麦的合理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结果表明:(1)撒播时,无芒雀麦在播种密度为549粒/m2时出苗率最高,鲜重最大;在播种密度为412粒/m2时单株最高,种子产量最高,生长速度最快,密度为549粒/m2时稍次之,结合方差分析可以初步确定,撒播的最适播种密度为412~549粒/m2;(2)条播时,无芒雀麦在行距为20 cm、播种密度为549粒/m2时单位面积的分蘖数最多,鲜重最大;在行距为25 cm、播种密度为412粒/m2处理下单位面积的单株最高,生长速度最快;在行距为25 cm、播种密度为206粒/m2时出苗率最高;而且在这几个处理中的生长指标顺序均为:条播>撒播;结合方差分析,可以初步确定本地种的适宜播种方式为条播,行距为20~25 cm,播种密度为412~549粒/m2。  相似文献   
78.
胡生荣  张勇  汪季  周丹丹  高永 《种子》2008,27(4):1-6
在实验室和温室内对3种滨藜属植物种子进行蒸馏水、0.4%、0.8%、1.2%的NaCl溶液和10%、15%、20%的PEG溶液引发预处理以及低温预处理(5℃),测定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种子在干旱胁迫和盐胁迫(NaCl)中发芽率/出苗率和种子胚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室发芽实验中,不同方式预处理整体上并没有显著提高3种滨藜种子的萌发能力,同时引发效果因植物种、预处理方式以及发芽环境而异,表现出较差的规律性;温室盆栽实验中,不同方式的预处理较为明显地提高了灰白滨藜变种2和四翅滨藜的出苗率,但也降低了灰白滨藜变种1的出苗率。总的来看,不同方式种子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种子在不同胁迫强度下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79.
采煤沉陷后风沙土理化性质变化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臧荫桐  汪季  丁国栋  高永  贺晓  阎琳  何志  那钦  龚萍  任昱 《土壤学报》2010,47(2):262-269
对毛乌素沙地南缘补连塔矿采煤沉陷后风沙土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与对照区相比,沉陷2a间沉陷区土壤含水量普遍显著减小(p<0·05),而在沉陷2a后,沉陷区的地表沉陷边界处风沙土孔隙度显著增大(p<0·05),而容重、硬度显著减小(p<0·05),沉陷区局部地表开裂地段全氮、全磷含量显著减小(p<0·05),全钾与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研究区样地前2个主成分值的散点图,用以反映沉陷后风沙土理化性质的综合变异性,对采煤沉陷后土壤质量评价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0.
施肥对马家塔复垦区油松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矿区营林造林提供肥料调控技术依据。[方法]以神东矿区马家塔复垦区油松林为试验对象,以施肥后2个生长季油松高和粗生长的实测数据为依据,分析施肥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施肥可以促进油松生长,尤其是施肥后的第2个生长季,树木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各种肥料对油松都有一定的促生作用,但是肥料种类和施肥量与油松生长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施用单一肥料时,以施用磷酸二铵500 g/株促生效果较好;混合施肥时,以施用羊厩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促生效果最好,2006、2007年高生长量分别为15.8、20.2 cm,胸径生长量分别为3.5、10.2 mm。[结论]影响复垦区油松林生长速度的并非只是土壤养分贫乏一种因素,施用羊厩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对马家塔复垦区油松林促生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