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通过离体抑菌试验,温室盆钵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和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离体抑菌试验表明,丙环唑能够强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生长,EC50为0.045 μg/mL,并能够强烈抑制菌核产生,但不能抑制菌核萌发.温室试验表明,纹枯病菌经丙环唑处理后,致病力随药剂浓度提高而显著减弱;丙环唑可以很好地被水稻叶片和根系吸收,并输送到水稻的茎部和叶鞘;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400 μg/mL丙环唑处理水稻,抑制病斑长度分别达到82.16%和76.61%,并随药剂处理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丙环唑对立枯丝核菌有较长的持效期,800 μg/mL处理水稻11 d后再接种的防效为40.10%.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的丙环唑乳油在有效剂量150 g/hm2下3次喷药后14 d的防效达到89.15%,丙环唑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表明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为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小苗法测定了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对烟草白粉病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的毒力,以及对苗期烟草白粉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及持效期。结果表明: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对烟草白粉病菌抑制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7.62和9.90 μg/mL,对该病害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8.76、12.34 μg/mL和17.32、23.40 μg/mL;2种药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均具有较长的持效期,在有效成分56.25 g/hm2 剂量下、2次喷雾处理烟苗,30 d后的防效仍分别达到94.45%和88.53%;2种药剂对新生烟叶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且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对烟苗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戊唑醇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及在水稻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研究表明,在离体条件下其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0.509 μg/mL。无论在天然培养基(LBA)还是在半组合培养基(AEA)上,戊唑醇均会抑制菌核的产生,且菌核的产量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虽然其对菌核的萌发无影响,但对菌核萌发后菌丝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温室试验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菌碟经戊唑醇处理后,其对分蘖期水稻植株的致病力随着药剂浓度的提高而下降;戊唑醇可很好地被水稻叶片和根系吸收,并输送到水稻的茎部;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EC50值分别为58.03和62.53 μg/mL;对立枯丝核具有较长的持效期,800 μg/mL处理水稻7 d后再接种的防效为41.46%。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3%的戊唑醇悬浮剂在有效剂量116.10 g/hm2下两次喷药后15 d的防效达71.97%。该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温度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致病力及代谢表型的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离体叶片法分别测定不同温度下烟草黑胫病菌的生长速率和致病力,同时采用Biolog代谢表型技术测定其在20、27、30和35℃下的渗透压和pH代谢表型。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菌在21~35℃范围内生长良好且具致病力,30℃时生长速率最快,为17.72 mm/d,30℃和35℃时致病力较强,叶片接种烟草黑胫病菌后24 h内便出现病斑,随温度升高病害的潜伏期缩短。温度影响烟草黑胫病菌的渗透压和pH适应性;27℃和30℃时烟草黑胫病菌的渗透压适应范围最广,其次为21℃,35℃时烟草黑胫病菌渗透压适应范围最窄;在20、27和30℃时,烟草黑胫病菌在pH 5.0~10.0范围内可正常代谢,在35℃时pH代谢范围为5.5~10.0。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分析了烟草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在菌丝生长、菌核形成与萌发阶段对5种杀菌剂(多菌灵、代森锰锌、菌核净、异菌脲及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同时通过离体叶片法考察了5种杀菌剂对烟草立枯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供试5种药剂对立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与萌发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同时对烟草立枯病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中,对菌丝生长以及菌核形成与萌发抑制活性最强的均是多菌灵,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平均值为(0.06 ±0.01) mg/L,0.25和20 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均为100%;其次为异菌脲[EC50值为(0.35 ±0.15) mg/L,2和100 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54.79 ±12.58)%和100%]、苯醚甲环唑[EC50值为(0.55 ±0.53) mg/L,5和200 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7.97 ±2.64)%和100%]及菌核净[EC50值为(1.31 ±0.14) mg/L,10和100 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均为100%];最弱的均是代森锰锌,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平均值为(6 ±0.20) mg/L,10和200 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43.58 ±31.87)%和0。离体试验表明:对烟草立枯病保护作用最强的是多菌灵、异菌脲和菌核净,50 mg/L时防效均 > 99%,其次为代森锰锌(50 mg/L防效为75.83%),最弱的是苯醚甲环唑(50 mg/L防效为39.29%);治疗作用最强的也是多菌灵,50 mg/L防效为93.46%,其次为菌核净、异菌脲和苯醚甲环唑(200 mg/L时防效均 > 84%),最弱的为代森锰锌(800 mg/L时防效为76.40%)。研究结果可为烟草立枯病化学防治药剂筛选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烤烟感病苗与健康烟苗根围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为指导烟草苗期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感病与健康烟苗根围基质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结果]感病与健康烟苗根围基质优势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共性与差异.感病与健康烟苗根围基质优势细菌门均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  相似文献   
17.
烟草内生细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烟草内生细菌多样性,选择K326、云85 和红花大金元3 个烤烟品种进行内生细菌的 分离和16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获得不同品种烟草内生细菌的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27 株内生细菌分 别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33%)、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4%)、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11%)、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4%)、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4%)、热带根瘤菌Rhizobium tropici(4%)、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4%)、土地芽孢杆菌属Terribacillus sp.(4%),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sp. 为优势细菌类群。3 个品种的 Shannon index(H′)以K326 最高、为2.02,其次是云85、为1.48,红 花大金元最低、为1.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移栽方式和采烤时间对烤烟生育期及产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烤烟采用常规地膜移栽、地膜井窖式提前移栽、常规标准采收、第4炕起较常规推迟5 d和10 d采收共5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对烤烟生育期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井窖式移栽的还苗期较短,能促进烤烟的早生快发,适当缩短烤烟的大田生育期和中上部叶的采烤时间,同等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可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结论]烤烟地膜井窖式移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在贵定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烟株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于2010—2011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就接种AM真菌对烟株的农艺性状和主要经济性状、烟叶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烟苗接种AM真菌,其株高和叶面积均有提高,其中,移栽60d后的株高增加最大达6.86cm,差异显著;烤烟产量、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均价及产值显著提高,但不同的菌株作用效果不同;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上升,但烟碱、总氮和蛋白质的含量下降;烟叶的施木克值和糖碱比以及评吸总分均有提高,烟叶的吃味、杂气和刺激性得到改善,同时中上部烟叶劲头降低。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贵州地区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水平, 从贵州省12个市、县采集黑胫病病株, 经分离纯化鉴定, 获得98株黑胫病菌株,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采自不同地区的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差异较大, 各供试菌株的EC50 值分布范围为0.419 2~20.486 1 μg/mL; 各地区平均EC50 在0.551 9~10.986 0 μg/mL之间; 最低抗药性水平为1.00, 最高抗药性水平为48.87, 相差48.87倍, 各地区平均抗药性水平在1.32~26.21之间。遵义、兴仁、贵定、赫章和兴义有抗甲霜灵菌株出现, 除遵义部分菌株的抗性水平表现为高抗外, 其余菌株对甲霜灵产生的抗性均处于中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