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土壤活性水一号剂型内含多种有益菌类。在陕西西安阎良区进行的甜瓜根部冲施试验表明,其可促进瓜蔓伸长、根系生长、叶面积系数增加、植株抗病性增强,最终提高甜瓜产量品质,尤以幼苗期、初果期两次施用效果明显。土壤活性水一号剂型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增产提质作用明显,可在陕西渭北甜瓜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选取对洛南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品种、播量、施肥量、覆盖方式四因子,进行配套栽培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为播量>施肥量>覆盖方式>品种。初步确定洛南县小麦行套种植的最佳因子处理组合为A1B2C2D2,即品种陕麦150,播量240万粒/hm2,施肥量P2O5 135+N 180kg/hm2,种植方式为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33.
渭北旱塬的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尤以伏旱和春旱对农业生产威胁最大。为解决渭北旱作农业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节水增效的途径:加强生态治理,合理利用土地;稳定粮食生产,提高产量效益;搞好夏闲覆盖,增加降水贮备;革新耕作技术,达到节本增收。  相似文献   
34.
选取对洛南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品种、播量、施肥量、覆盖方式四因子,进行配套栽培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为播量>施肥量>覆盖方式>品种。初步确定洛南县小麦行套种植的最佳因子处理组合为A1B2C2D2,即品种陕麦150,播量240万粒/hm2,施肥量P2O5135 N180kg/hm2,种植方式为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35.
<正> 苜蓿播前要求精细整地,并保持土壤墒情。在贫瘠土壤上需施适量厩肥和磷肥,酸性土壤当PH值5~6时每667m~2应施20~40kg石灰,在未种过苜蓿的土壤上播前接种苜蓿根瘤菌,有良好的增产效果。苜蓿一年三季均可播种,在春季墒情好、风沙危害小的地方可春播;春季干旱,晚霜较迟,风沙多的地方可在雨季夏播;冬季不太寒冷,越冬前株高可达10~15cm的  相似文献   
36.
洪晓强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9):158-162
为了弄清渭北旱原小麦生育期土壤干旱特征,采取相应的抗旱保水措施,根据渭北旱原东部合阳土壤水分实测资料,计算各项干旱特征值。结果表明:当地土壤水分干旱线为14.1%,小麦从3 月上旬到8 月上旬均处于干旱线以下。在干旱年份,土壤剖面大部分土层都为极大干旱等级,最小干旱程度为22.8%,导致小麦青干减产。小麦全生育期亏缺量203.0 mm,水分满足率只有61.9%;耗水量约300~340 mm,其中50%~65%来源于生育期间的降水。从试验可以看出,各年型的农田水分平衡值均为负值,说明本区小麦生育期的水分条件较差,据此提出深耕蓄水、夏闲期秸秆覆盖、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合理施肥等水分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37.
洪晓强 《湖北农业科学》2016,(20):5187-5189
为了探索旱地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增产新途径,在渭北旱塬东部设置了小麦不同行距试验。结果表明,行距10、17、13 cm处理667 m2产量分别为231.7、229.2、225.8 kg,极显著高于20和23 cm。从群体结构上看,不同行距处理冬、春分蘖数无明显差异,但成穗数窄行距显著高于宽行距,单株穗数、千粒重也高。拔节期窄行距处理总分蘖数、4叶以上分蘖数和次生根数均高于宽行处理。抽穗期土壤水分测定结果表明,窄行距处理表土层高出宽行距2.3~3.3个百分点,耕作层高出3.4~4.6个百分点。从抗倒性上看,窄行距处理均无倒伏现象,随着行距的加宽倒伏愈加严重。  相似文献   
38.
春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GK3007、8813和H2071三个品种或品系667 m2产量分别为400.2kg、385.0 kg、372.9 kg,分别比对照中单2号增产30.7%、25.7%、21.8%,产量差异明显,而且它们的综合农艺性状也表现良好,可考虑作为中单2号的替代品种或搭配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39.
陕西关中东部棉花抗旱品种农艺节水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生态农业理论和抗旱节水技术要求,对棉花抗旱品种、不同密度、不同基肥N、P的施用量进行田间综合试验,采用正交设计法。3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以每公顷种植7.5万株比4.5万株、6万株平均增产671.85kg、483.30kg,增产57.49%和41.36%。品种陕402(早熟)、陕576(中早熟)分别比中棉所19(中熟)增产16.62%和16.17%,具有较强抗旱性。磷酸二铵比尿素增产作用明显,每公顷施150、225kg分别增产11.35%和10.53%。  相似文献   
40.
渭北旱塬包括陕西延安、铜川、渭南、成阳、宝鸡五地市的23个县(市、区),有1500多万亩耕地,其中玉米常年种植面积约占50%。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40~720mm,降水集中在7、8、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有利于春玉米生长;年均气温7~13.3℃,≥10℃积温2500~4123℃,无霜期150~226天,热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具有东南燥热干旱、西北冷凉湿润的特点。境内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1900~2536小时.年辐射总量120.03~123.9千卡/cm^2.光照条件可以满足春玉米高产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