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地区丹参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结果表明:所检测的15个丹参品种,仅有5个品种的丹参酮ⅡA含量达到药典规定标准,而丹酚酸B含量普遍高于药典规定标准;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之间没有正比关系,不能仅以一种含量作为衡量丹参品质优良指标;河南卢氏皱叶丹参及四川中江丹参的品质较好,性状稳定,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2.
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唇形科中的紫苏属、黄芩属、鼠尾草属共3个属植物的9份试材的花粉粒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的花粉粒形态为扁球形或近扁球形;黄芩、丹参、一串红的花粉粒形态为近长球形;蓝花鼠尾草的花粉粒为近球形。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丹参、一串红、蓝花鼠尾草的花粉粒均为6沟花粉粒,黄芩为3沟花粉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紫苏属、黄芩属和鼠尾草属植物的花粉粒外壁均为网状纹饰,但在网眼的大小、形状、网眼内是否存在穿孔和网脊上是否有突起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紫苏属、黄芩属和鼠尾草属植物之间花粉粒形态特征的差异为其分类学提供了孢粉学证据。  相似文献   
53.
以河北香菊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研究比较了超声提取和索氏提取2种方法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香菊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90%、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为120min、料液比为1∶20;乙醇浓度是影响河北香菊绿原酸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对河北香菊绿原酸提取方法的比较,表明超声方法优于传统的索氏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4.
河北省马铃薯S病毒株系的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张家口分离的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Hebei)的C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以提纯的马铃薯植物总RNA为模板,应用RT-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PCR扩增产物克隆到质粒pMD18-T上,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cDNA片段由885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94个氨基酸组成的33 kD蛋白,与PVS外壳蛋白的大小一致,与国际基因库登记的几个株系相比,结果表明,PVS-Hebei与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4%~95.6%,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3.9%~98.0%,进化树分析表明,PVS明显存在2个组(组Ⅰ和组Ⅱ),PVS-Hebei归类为Ⅰ组,与来自组Ⅰ的欧洲普通株系(PVS-Uk)的亲缘性要比来自组Ⅱ北美的Andean株系(PVS-A)株系的亲缘性要近。  相似文献   
55.
‘冀紫1号’和‘冀紫2号’是经过系统选育获得的紫苏新品种。‘冀紫1号’高产、高油,叶片正面绿色,背面紫色,种子产量为1 650 kg ? hm-2,种子含油率达42.8%。‘冀紫2号’叶片口感好,叶片两面皆为紫色,挥发油含量高达0.85%。  相似文献   
56.
小苍兰的切花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苍兰的切花生产技术冯长红,温春秀,及华,高延厅(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050061)关键词球茎处理,周年供花,小苍兰小苍兰学名香雪兰(Freesiahbybrida),鸢尾科香雪兰属多年生草本,原产南非,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属后起之秀。小苍兰花色艳丽,高...  相似文献   
57.
不同丹参种质资源引种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2种丹参种质资源的生物学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比较,筛选出“山东-3”、“山东-8”、“山东-9”3个优良种质资源。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种质资源表现出较好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0.31%,33.96%,28.30%,丹参酮ⅡA含量分别为2.905,2.198,2.119mg/g,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指标,可以作为优良株系在生产中应用,其中“山东-3”的丹参酮ⅡA含量比对照提高5.25%,并且长势粗壮,抗逆性强。“山东-4”虽然丹参酮-ⅡA含量低于《药典》规定标准,但由于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可以作为种质资源加以改良应用。  相似文献   
58.
为了探明我国紫苏属(Perilla Linn.)植物的染色体特点,本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我国紫苏属的28份材料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28份紫苏属材料,染色体基数均为x=20,其中3个为四倍体,2n=80,其余25份皆为二倍体,2n=40;28份材料中均有发现至少一个随体,染色体类型包含m,sm,st 3种,核型有2A,3A,2B,3B 4个类型,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值1.50~2.80,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占染色体总数的百分比为10%~65%,核型不对称系数59.69%~68.52%;通过核型分析,回回苏和多倍体紫苏类型可能具有更高的进化地位,而野生紫苏与之相反。这些数据表明了我国紫苏属植物资源在细胞学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同时本研究也对我国紫苏属植物的分类、鉴定等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9.
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田间表现典型的矮花叶症的玉米病叶中得到分离物MD-HB,按照报道的马铃薯Y病毒属CP基因前后保守区序列的比较,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采用RT-PCR法扩增了1 2kb的全长外壳蛋白(CP)和病毒基因组的3′末端非编码区(3′-URT)的cDNA序列,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上,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P基因由939个碱基组成,编码313个氨基酸并含有与蚜虫密切相关的DAG(Asp-Ala-Gly)序列。Nib/CP基因交界处的蛋白酶切位点为Q/S。与侵染禾本科作物的马铃薯Y病毒属甘蔗花叶病毒亚组的4种病毒代表株系甘蔗花叶病毒(SCMV-Ger)、SCMV-MDB、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A)、高粱花叶病毒(SrMV-H)和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GMV-O)对应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依次为94 4%、84 3%、67 5%、74 2%和60 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依次为95 5%、87 9%、67 1%、70 3%和58 8%;另一方面,此病毒分离物与来自甘蔗的SCMV株系SCMV-A和MDMV-SC的核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2%、81 1%和83 1%、82 8%,说明它们具有较远的亲源关系。认为应将我国SCMV玉米分离物单独从SCMV划分出来,作为SCMV亚组的一个新病毒种而不是SCMV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60.
对秋水仙素诱导薄荷染色体加倍技术进行研究,以期筛选出诱导薄荷染色体加倍的最适体系,获得染色体加倍的变异植株。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对带有腋芽的薄荷茎段进行处理,结合流式细胞检测、根尖染色体数目观察等方法对变异植株的倍性进行鉴定,比较秋水仙素不同浓度与处理时间的诱变效果。结果显示,用100 mg/L的秋水仙素处理带有腋芽的薄荷茎段1 d,诱变效果最好,诱变率可达33%。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根尖染色体数目观察等方法鉴定获得多倍体植株10个,与亲本植株相比,其植株形态主要表现为叶厚、茎秆粗、锯齿较深,生长速度缓慢;有8个植株挥发油含量提高,其中最高含量达到2.21%,为亲本植株(1.12%)的1.97倍。本研究通过秋水仙素诱导成功获得染色体加倍的薄荷植株,为薄荷的品种改良和选育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