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1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ASI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棉田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化学分析、吸附反应和生物诊断方法,系统研究了两种棉田土壤速效养分的丰缺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对磷、硫、铜、锰的吸附曲线呈近似的指数曲线,低浓度时,吸附强烈,随浓度增加,土壤的吸附能力下降。在吸附液浓度<20mg·L-1,加入的锰几乎全部被土壤吸附固定。在吸附液浓度<7.5mg·L-1时,对锌的吸附强度较大,在吸附液浓度>7.5mg·L-1时,吸附强度减少。盆栽生物效应试验证明,所有土壤均缺氮,另外扶沟潮土的磷、钾,南阳黄褐土的磷、钾、硫,是主要的养分限制因子。在剖析养分吸附特性的基础上按适宜的比例补充营养元素后,棉花产量及净收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2.
粉煤灰的特性及其农业利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焦有 《农业环境与发展》1998,15(1):23-26,46
参阅有关文献,本文在对粉煤灰的物理、化学特性剖析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粉煤灰资源农业利用的现状,包括粉煤灰的改土培肥效应、粉煤灰的增产效果、粉煤灰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磁化粉煤灰及粉煤灰复混肥的应用前景、粉煤灰资源农业利用的环境效应评价等,同时也指出了粉煤灰农用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23.
蔬菜生产与城乡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河南省近十几年来,蔬菜生产发展很快,1996年比1986年面积增加31.2万hm2,增加了1倍多.然而单产仅增加了23.3%.这除与蔬菜栽培技术有关外,不合理施肥技术是其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近几年来在加拿大钾磷研究所北京办事处的资助下,研究和探讨了主要蔬菜作物的高产平衡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4.
小麦、玉米施用粉煤灰磁化复合肥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煤灰磁化复合肥(简称磁化肥)是通过在氮、磷、钾复混肥中添加粉煤灰,经过磁场处理加工而成的一种新的磁性化学肥料.此肥的开发不仅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同时也可使工业化生产中的粉煤灰得以利用,为广泛开发农业肥源提供了新的途径.为探讨该肥对小麦、玉米的增产效果,进行了该项试验.  相似文献   
25.
黄棕壤和棕壤在成土环境及成土条件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一系列基本属性上,如pH、盐基饱和度、铁的氧化物、ba值、粘粒的硅铝率等方面均有较明显的差异,提出用这些定量指标作为划分这2种土壤类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26.
在豫西陕县主要烟区土壤上,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测定土壤中11种大、中、微量元素含量,结合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附研究和贫栽试验,判断土壤中存在的和潜在的养分限制因子,用以指导田间试验和施肥推荐。贫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氮、磷、钾锌是主要的养分限制因子,另外,硫、铜、锰也需要补足。田间试验证明适宜的氮、磷、钾比例配施锰、锌对提高烟叶产量,改善烟叶品质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玉米、小麦、白菜、萝卜的试验结果表明 :磁化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增产幅度为17.6%~ 2 9.6% ,其中磁学效应增产幅度为 3.4 %~ 6.5%。磁化肥的磁性能加速种子发芽 ,促进小麦有效分蘖 ,增加玉米千粒重 ,提高大白菜的商品率。  相似文献   
28.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测定土壤中11种大、中、微量元素含量,结合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附研究和盆栽试验,认为菜地土壤中氮,钾,锰是主要的养分限制因子。田间试验补足该养分,能改善茄子的农艺性状,提高茄子产量。  相似文献   
29.
河南主要土类施用钾肥配合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4年在河南省三大土类区(褐土、潮土、砂姜黑土)进行了钾肥配合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对冬小麦、夏玉米、夏大豆均有增产效果,但不同土类、不同作物增产效果不一。总的来看,夏大豆>夏玉米>冬小麦;砂姜黑土>潮土>褐土。除洛阳褐土玉米外,单用秸秆还田就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但三种作物都是施钾配合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最高,施钾或施钾配合秸杆还田对作物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并能减轻小麦、大豆的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30.
硅铝风化壳一般呈中性到微酸性反应、土壤无石灰反应,但在不同的地形部位,土壤中可溶盐的离子组成差异较大。地下水中盐分的化学组成及矿化度也明显不同,二者有相似的盐分移动规律。洪积扇中上部土壤与湖积地土壤盐分分异明显,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土壤类型。显示出地形作为五大成土因素之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