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为明确我国禁止进境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玉蜀黍霜指霉菌Peronosclerospora maydis在中国的适生性以及入侵风险,采用CLIMEX 2.0软件分析其适生性,用ArcGIS 10.2软件确定其适生范围和适生程度,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判法量化分析其入侵我国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玉蜀黍霜指霉菌在我国的适生范围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西南山地丘陵玉米种植区和南方丘陵玉米种植区,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省 (区、市)。玉蜀黍霜指霉菌作为专性寄生菌,可在玉米整个生长季侵染危害,经多指标综合评判法分析并计算得到其风险综合评价值R为2.12,表明该病菌入侵我国的风险等级属高度危险,一旦入侵,势必对粮食安全、农业安全和生态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建议加强检疫监测,严防该病菌入侵。  相似文献   
12.
2008年6月,广东高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泰国进口榴莲上截获一腐烂病果,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植物检疫实验室进行了病果组织分离培养,经对分离物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观察、致病性及病菌基因组ITS序列测定,该病原菌为多变根毛霉(Rhizomucor Variabilis),属于毛霉科(Mucoraceae),根状毛霉属(Rhizomucor),病菌的形态介于根霉和毛霉之间.  相似文献   
13.
2009年5月中旬,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植检室专家从高明口岸送检的美出进境苹果样品中发现可疑病果两个,品种均为Red delicus(中文名红元帅).  相似文献   
14.
前言至今为止,江西的桑树病害尚未见系统的调查与报道。为了探明我省桑树病害种类及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笔者于1991—1992年对赣中、南、北地区部分桑园进行了普查,采集的标本经鉴定有以下34种,其中叶部病害16种,枝干病害17种,根部病害1种。江西曾记载的13种桑树病害中,笔者已鉴定到8种,此外,还查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树体的营养状态与柑桔炭疽病菌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与寄主发病有关。树体健壮,即叶片全磷、全钾含量高,秋冬季节含氮化物积累多则发病较轻。经复壮措施处理后,重病树体的生长势能逐渐回升。  相似文献   
16.
 广东口岸从美国华盛顿输华苹果(Malus domestica)中截获可疑腐烂病果, 症状表现为果梗凹腐或萼凹腐,病部果皮暗褐色至黑色,病健交界处纹带褐色,分生孢子器黑色、颗粒状,直径0.3~0.8 mm,部分埋生或近表生, 显微镜检可见无色单胞的分生孢子。分离物生长温度-3~25℃, 最适为20℃, 经柯赫氏法则验证确认为截获病果的病原菌。Blast分析表明从分离物基因组中扩增到的ITS基因与GenBank中已知的Phacidiopycnis washingtonensis菌株ITS序列同源性达100%。经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ITS系统发育分析, 将病原菌鉴定为苹果星裂壳孢果腐病菌(Ph. washingtonensis Xiao& J.D.Ro-gers,2005),在分类上隶属于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星裂壳孢属(Phacidiopycnis),此截获鉴定属我国首次。迄今为止我国尚未有该病菌发生为害的报道,本文就此病菌对我国苹果和梨产业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定点接种、整体透明及石蜡切片测定,接种后24小时,柑桔炭疽病菌可在温州蜜柑幼嫩叶(叶龄为14天)面上大量萌发并产生附着胞。4天后附着胞可进一步形成细长的侵入丝,直接穿透叶片角质层或者经叶背气孔侵入,然后在叶片上表皮或下表皮细胞内形成潜伏、休眠状态的菌丝,直至叶片受伤,这种菌丝才可进一步生长,扩展至叶肉细胞并形成典型的急性炭疽病分生孢子盘。  相似文献   
18.
摘要:DNase II (脱氧核糖核酸酶 II)是核酸内切酶,在细胞内主要位于溶酶体、细胞核及各种分泌排泄物中,酸性条件(pH4.5–5.5)发挥最大活性。DNase II及其同系物参与细胞凋亡;DNase II和其它被激活的核酸内切酶一起,特异地在核小体间切断DNA链,形成凋亡的标志性梯带状DNA;DLAD参与白内障的形成,如果缺失DNase II可引起免疫系统疾病、白内障和贫血等疾病。了解DNase II的性质及功能对于进一步研究DNase II与细胞凋亡、疾病的发生、发展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DNase Ⅱ(脱氧核糖核酸酶Ⅱ)家族主要成员的特点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归纳了DNase Ⅱ的主要功能.了解DNase Ⅱ的性质及功能对于进一步研究DNase Ⅱ与细胞凋亡、疾病的发生、发展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洗涤稀释平板分离法共获得63株柑桔叶面附生真菌,分属于以下12个属:Trichoderma,Curular-ia,Sirosporium,Cephalosporium,Periconia,Aspergillus,Fusarium,Rhizopus,Alternaria,Phyllasticta,Penicillium,um spp.),枝孢霉(Cladosporium spp.)为叶面优势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