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7篇
  14篇
综合类   124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研究胞囊线虫侵染后大豆根部早期基因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索大豆的抗病机制。【方法】以抗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3号生理小种的小粒黑豆(Glycine max)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大豆胞囊线虫诱导大豆根部早期表达的SSH-cDNA 文库,并结合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筛选阳性克隆。【结果】获得280个表达序列标签(EST),经 CAP3 软件聚类拼接,得到166个unique EST,在GenBank进行Blastn与Blastx同源比对,有119条EST与已知蛋白或基因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占全部EST的83%,已知基因功能的EST涉及信号识别和传导、能量与物质新陈代谢、膜及转运、木质素和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抗病防御、细胞保护和转录调控。【结论】本研究在大豆胞囊线虫侵染早期发现了表达频率较高的基因如过氧化氢酶、泛肽素、几丁质酶、脂肪氧合酶、水通道蛋白、成熟调控蛋白、金属硫蛋白、脂膜嵌入蛋白、细胞色素P450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等,并推测这些基因在大豆与胞囊线虫的非亲和互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中国高校教育改革和转型的目标,信息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二者相辅相成,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当前学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创新能力培养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措施等方面。研究对改进信息素质教育,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模式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3.
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降糖功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整体动物模型研究比较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的降糖功效。以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将遗传性糖尿病(KKAy)小鼠随机分组,分别灌胃给予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4周,以空腹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二者的药效作用;以SD雄性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糖尿病大鼠,根据初始空腹血糖值随机进行分组,连续灌胃给予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4周,以空腹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和空腹血清胰岛素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普洱茶提取物和绿茶提取物对KKAy小鼠和STZ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均有降低作用,同时均能降低血糖曲线下面积,但是不同的是普洱茶提取物在降低动物空腹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方面要优于绿茶提取物,同时普洱茶提取物能够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而绿茶提取物在降低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比较了两种茶提取物对糖尿病的体外靶酶糖醛还原酶和PTP1B的抑制作用,发现普洱茶提取物对PTP1B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88.0%,绿茶提取物对该酶无抑制作用。综合实验结果表明,普洱茶提取物的降糖功效优于绿茶提取物。  相似文献   
54.
长期施肥对水稻根系有机酸分泌和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研究以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田(始于1981年)为对象,分析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有机无机配施(NPKM)3种施肥措施对水稻根系有机酸分泌速率及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PK和NPKM处理水稻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下同),其中NPKM处理最高,提高了54.78%;相对于CK处理,NPK处理水稻根系酒石酸分泌速率显著增加,提高了82.63%,NPKM处理的草酸与苹果酸分泌速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69.93%、110.98%,而NPK和NPKM处理的柠檬酸分泌速率分别降低了36.57%与40.57%。与CK处理相比,NPKM处理土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可溶性有机碳均显著增加,而NPK处理却无显著变化;可溶性有机碳结构的进一步分析表明,NPKM处理促进了可溶性有机碳中类胡敏酸和类富里酸物质的累积,在可溶性有机碳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1%、44%,NPK处理可溶性有机碳结构无明显变化;CK和NPK处理中可溶性有机碳的有机物来源主要是植物与微生物的混合源,而NPKM处理主要是微生物代谢所分泌的产物。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不同发芽床上干旱胁迫对夏枯草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滤纸和基质为发芽床,采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对夏枯草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幼苗的主根长、株高、鲜重、干重等指标。结果:基质组夏枯草幼苗地上鲜重均高于滤纸组;滤纸组幼苗地下鲜重随PEG浓度的升高均高于基质组。两组幼苗随PEG浓度的变化,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结论:基质及滤纸发芽床均表现出低浓度(2. 5%~5%)胁迫作用小,抑制不明显;高浓度(15%~20%)胁迫作用大,对各指标均产生显著抑制;10%浓度促使地下根长生长。不同发芽床及不同浓度的PEG干旱胁迫对夏枯草幼苗生长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6.
根结线虫是危害最严重的植物寄生线虫,其分布广、寄主多,是威胁农业生产的重要病原物。生物防治是控制根结线虫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本课题组前期筛选获得1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有高毒力的生防真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Snef2367。通过室内试验测定该菌株代谢产物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2龄幼虫(J2)的毒性和卵孵化抑制的效果,并利用盆栽和温室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生防效果。室内试验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代谢产物对南方根结线虫J2具有强毒杀作用,处理24h和72h时,J2的校正致死率分别高达89.16%和98.44%;该菌株代谢产物也显著抑制卵的孵化,处理48 h和72h时,相对抑制率分别高达80.20%和67.6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产黄青霉Snef2367代谢产物可显著降低根结指数和土壤中J2数量,并且显著增加株高、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温室田间试验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均可显著降低根结指数和土壤中J2数量,并且显著增加株高和根长,但由于田间根结线虫发生严重,使番茄植株根鲜重和根干重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同时,盆栽试验显示Snef2367代谢产物对番茄根结线虫的减退率高达56.67%,温室田间试验的防效高达64.29%。可见,产黄青霉Snef2367菌株代谢产物具有很好的促生和防病效果,为植物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57.
根据得到的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e(Walker)]中肠V-ATPase A亚基(VHA-A)基因(VATPA),预测其三维结构,构建定点突变并复性。利用Swiss-Model在线预测VHA-A三维结构,确定突变位点,通过重折叠PCR(Overlap-PCR)技术构建突变基因并将其整合到pET-22b(+)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pET-22b(+)-TSCA,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最后通过亲和层析纯化包涵体蛋白质并进行透析复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突变基因和融合表达载体,融合蛋白质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并得到大量纯化的可溶性蛋白。  相似文献   
58.
玉米群体生长与光截获的动态模拟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群体光截获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均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群体结构直接决定着玉米产量的增加与稳定。群体结构的测量较为繁琐,费时费力,且不能与当地太阳辐射情况充分结合,从而无法对群体结构和功能做出整体的评价。因此,有必要构建合理、简便的玉米群体光截获动态模型,结合群体不同生育期的形态指标与光辐射情况,对群体结构做出快速而精准的评价,为不同区域玉米品种选择、播种密度确定、以及后期管理等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将玉米群体结构模型与光分布模型相结合,建立简易可靠的群体光截获动态模型。该模型可模拟玉米整个生育期群体光截获的动态变化,并对不同生育期群体结构做出相应的评价。同时,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开展了两个田间试验,对模型的准确性和应用功能进行了验证。试验均为三因素,分别为品种、密度和氮肥处理,其中试验一:设置2个品种(郑单958,丹玉405),3个密度(4.5×10~4,6.0×10~4,7.5×10~4株/hm~2)和3个氮肥处理(不施氮;施氮180 kg·hm~(-2),于播前、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以1:4:1的比例施入;施氮270 kg·hm~(-2),于播前、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以4:4:1的比例施入);试验二:设置1个品种(郑单958)、1个密度(8.25×10~4株/hm~2)和6个播期(4月20日,5月5日与20日,6月4日与18日,7月3日)。在两个试验中,对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群体形态指标、干物重、及产量均进行了测定。【结果】吐丝期和灌浆中期的群体光截获率模拟值与测量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85,均达到显著相关。运用该模型对两个田间试验数据的模拟结果显示,光截获率(量)随灌浆期的推进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吐丝后50 d光截获衰减加速。在试验地区,密度超过6×104株/hm~2时,光截获随密度变化不大;播期为6月中上旬时形成的玉米群体具有较为理想的光截获能力,结构功能潜力较大。产量与灌浆期有效光辐射呈正相关,但相关性随生育期推进逐渐减弱,表明灌浆后期产量的增加对群体光截获的需求减弱。在玉米生长发育后期物质转移对产量的贡献可能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产量与群体光截获相关性的动态变化与品种有关,紧凑株型优于平展型。【结论】选择株型紧凑且生育后期群体结构维持较好的玉米品种,通过增加密度可进一步增加夏玉米产量。调整播期增强灌浆初期光合效率也是有效的增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9.
王媛媛  李芳芳  刘国富  曹雪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824-2826,2830
[目的]快速鉴定运动蛋白基因在烟草中的瞬时表达,进一步研究该外源基因的功能。[方法]将大麦黄矮病毒的运动蛋白基因定向克隆到马铃薯X病毒载体上,得到重组的马铃薯X病毒,电击转化农杆菌后,利用农杆菌渗透注射技术注射到本生烟草的叶片中,观察病毒对烟草的侵染状况。[结果]渗透注射后第7天观察,重组病毒载体侵染的烟草系统叶有病毒侵染症状,而对照组未有此现象。对2组试验进行逐日跟踪观察,重组病毒载体侵染的烟草有较严重的病毒侵染症状和叶片卷曲现象,后期引起注射叶及系统叶坏死。而空病毒载体侵染的烟草只有轻微的病毒侵染症状,并能够恢复健康。对侵染的烟草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BYDV-MP在烟草体内进行了正常的转录和表达。[结论]BYDV-MP蛋白促进了PVX的系统侵染速度,加重了系统侵染的病毒症状,是病毒病症的决定因子;利用PVX表达载体表达异源MP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0.
三个南方紫花苜蓿品种的耐盐性及其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单盐系列溶液,以MS培养基为基本成分,附加不同浓度和组合的2,4-D、6-BA、KT、NAA和蔗糖,对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Victoria’‘CW787’和‘Millennium’3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耐盐性和再生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紫花苜蓿品种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均逐渐降低;下胚轴作为外植体的诱导效果较好;愈伤诱导以2.0 mg.L-12,4-D+0.2 mg.L-16-BA的配比最佳;0.5 mg.L-1KT+0.05 mg.L-1NAA的激素组合对体细胞胚的发育和幼苗的形成效果最好;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0.5 mg.L-1NAA+20g.L-1蔗糖+7.5 g.L-1琼脂;‘Millennium’的耐盐性和植株愈伤再生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