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近年来,猕猴桃根结线虫病在陕西产区危害加重,该病主要危害猕猴桃新生根系,在侧根和须根部位形成大量根结,影响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造成植株矮小、黄化,加重根腐病、溃疡病等病害的发生。通过对陕西猕猴桃根结线虫病危害程度调查、病原种类鉴定及发病规律分析,提出针对性综合防控技术,以期推进病害科学精准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2.
采用5份番茄砧木品种分别嫁接"金棚8号"进行田间嫁接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砧木对嫁接番茄定植成活率、植株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基于定植成活率、株高、茎粗、壮苗指数、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等多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砧木嫁接番茄植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阿纳姆"外,砧木嫁接具有较高的定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首次发现象耳豆根结线虫危害洛南白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形态学鉴定、特异性引物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采自陕西省洛南县白菜的根结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并结合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了感染洛南县白菜的根结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切片观察发现,其会阴花纹整体呈圆形至卵圆形,线纹较密且平滑,背弓较高,为方形或近圆形,无明显侧线。利用象耳豆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大小约236 bp的目的条带,说明所鉴定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所鉴定根结线虫与已知的不同地区象耳豆根结线虫聚为同一进化分支,进一步确定陕西省洛南县采集的根结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本文首次发现并报道了陕西省有象耳豆根结线虫为害,为该线虫的扩散及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5种药剂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在田间应用并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防治效果的药剂,选用10%噻唑膦GR、98%棉隆GR、1.8%阿维菌素WP、5%辛硫磷GR、5%丁硫克百威GR,在前茬发病均匀的马铃薯地块进行沟施或土壤熏蒸,采用"Z"字型法取样,统计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和保产率。结果表明,10%噻唑膦GR、98%棉隆GR、5%丁硫克百威GR施药后45 d和90 d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8%和91.4%、90.1%和87.6%、61.1%和57.0%,而1.8%阿维菌素WP和5%辛硫磷GR杀灭线虫作用效果较差。10%噻唑膦GR和98%棉隆GR对茎线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4%和86.3%,其次为5%丁硫克百威GR、5%辛硫磷GR和1.8%阿维菌素WP,防治效果分别为66.8%、61%和53.0%。10%噻唑磷WP和98%棉隆WP对马铃薯的保产效果最好,保产率分别达78.3%和77.2%,其次为5%辛硫磷WP、5%丁硫克百威WP和1.8%阿维菌素WP,保产率分别为51.1%、56.1%和38.3%。因此,10%噻唑膦WP和98%棉隆GR对茎线虫减退率、防治效果和田间保产率均优于其他药剂,其中10%噻唑膦WP具有更经济、更方便、更稳定的田间防治效果,应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5.
旨在对陕西榆林8个县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群体进行特异性分子鉴定,明确该地区线虫病害的种群类型,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的快速诊断和及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通用引物rDNA1/rDNA2和特异性引物DdS1/DdS2 (A型)、DdL1/DdL2(B型)进行基因扩增、测序、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线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陕西榆林8个采样点线虫病害种类均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B型,并且这8个地理种群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大荔县冬枣种植区采集的发病枣果为试材,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通过柯赫氏证病法则、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研究鉴定了冬枣黑斑病和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采用田间调查法对2种病害为害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田间有效区分冬枣黑斑病和炭疽病为害症状,并快速判断其病原类型,及进一步深入开展精准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陕西大荔冬枣黑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2种病害均主要为害枣果实,在枣果果腰或果肩上形成黑褐色病斑,可能同时存在且症状相近极易混淆,但在病斑表面、皮下及久置表型3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7.
以‘冬美F1’、‘金山511’、‘美粉869’、‘冠粉8号’4个番茄品种为材料对象,探究低温胁迫对不同番茄品种幼苗生长及产量影响,评价不同番茄品种耐寒性差异。试验以20℃/4℃、20℃/6℃、20℃/8℃、20℃/15℃为处理,以日光温室自然环境25℃/18℃为对照,各处理同时进行6天试验,分别在低温胁迫前、胁迫6天及定植10天后进行调查取样,测定番茄的耐寒指数、壮苗指数,记录产量以及畸形果个数。结果表明,过度的低温胁迫(4、6℃)使得番茄出现冷害现象,番茄生长指标有一定程度降低;适当的低温胁迫(8、15℃)能够提高番茄的壮苗指数,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且不同品种番茄存在差异;番茄产量和单果重不受苗期低温胁迫的影响,但较低温度的胁迫会影响花芽分化,从而使畸形果数量增加。4个番茄品种的耐寒性由强到弱表现为‘冬美F1’、‘金山511’、‘美粉869’、‘冠粉8号’。试验结果可为关中地区早春茬番茄品种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陕西设施栽培黄瓜病害有4目15科31种,虫害有6目11科28种,生理性病害有20余种。露地栽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等主要病虫害仍在温室黄瓜猖獗为害,灰霉病等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黄瓜褪绿黄化病毒病、黄瓜黑星病、烟粉虱、二斑叶螨等新的病虫不断出现,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以及黄瓜生长点消失症生理性病害呈明显加重趋势,且流行速度快,为害性大、为害期长,造成经济损失大。根据黄瓜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病虫发生特点,集成优化温室黄瓜休闲期、育苗期、定植缓苗期、结瓜前期、结瓜初期、结瓜盛期、结瓜后期不同发育阶段病虫防治用药组合方案。对黄瓜主要病虫害的控制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用药防治,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3.1%~36.4%,使用量降低20.3%~28.4%。  相似文献   
19.
番茄茎基腐病属典型的土传病害,已成为陕西省番茄生产中的一个灾害性病害。该病分布广泛,全国均有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为20%~30%,严重地块可高达50%以上。近年来在陕西省不同茬口番茄均严重发生,一般发病株率30%左右,严重病株率达到80%以上,甚至导致绝收,其发生面积及为害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应引起基层植保部门及菜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设施生产的发展,番茄重茬栽培、高施肥量和密闭环境带来的根结线虫、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蔓延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等连作障碍越来越严重,陕西地区冬季温室温度低、光照弱,进一步限制了高产高效。嫁接是增强番茄植株抗生物(特别是土传病害)和非生物逆境能力、促进水分和矿质养分吸收、提高产量及质量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