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为筛选防治枣树锈病的高效药剂,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枣树锈病夏孢子萌发的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抑制夏孢子萌发毒力强的有 12.5%四氟醚唑EW、85%三氯异氰尿酸SP和10%苯醚甲环唑WG,EC50分别为2.657、 3.358、8.290 μg/mL;其次为40%氟硅唑EC、25%吡唑醚菌酯SC、80%戊唑醇WG和25%嘧菌酯SC,EC50分别为10.406、16.501、21.047、23.046 μg/mL。田间试验结果以12.5%四氟醚唑EW防效最好,药后10 d防效为94.3%,药后20 d防效为86.3%;其次为10%苯醚甲环唑WG、80%戊唑醇WG、40%氟硅唑EC、25%嘧菌酯SC和25%吡唑醚菌酯SC,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89.3%、86.8%、88.3%、81.2%、82.3%,药后20d防效分别为75.3%、78.8%、79.6%、75.6%、77.4%,可有效防治枣树锈病。  相似文献   
22.
正‘翠香猕猴桃’属美味猕猴桃品系,具有早熟优质、味道香甜等优点,是陕西省周至县、鄠邑区、眉县等猕猴桃主产区特有的主栽品种[1]。2013年起,陕西周至‘翠香猕猴桃’果园连年发生黑斑病,平均病园率达85.8%,病果率达48.5%以上[2]。该病在果实生长后期呈现黑色病斑症状并在低温贮藏期引起果实腐烂,严重制约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翠香猕猴桃’黑斑病病原菌种类、形成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针对该病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和病原菌分离,通过回接试验  相似文献   
23.
猕猴桃叶枯病病原菌广谱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获得对猕猴桃叶枯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以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为靶标,采用抑菌圈法和牛津杯法从猕猴桃根际分离筛选出3株具有拮抗作用、且抑菌谱较广的拮抗菌株MX3-11、TJKB-24和NF2。菌体细胞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描述及生理生化实验的结果显示,这3株菌的表型和生理特征与美丽短芽孢杆菌高度一致。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3株菌的核酸序列与美丽短芽孢杆菌的同源性为100%,综合实验结果最终鉴定菌株MX3-11、TJKB-24和NF2均为美丽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formosus)。  相似文献   
24.
为研制对辣椒疫病具有明显防治效果且田间稳定性好的生防菌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美丽短芽孢杆菌NF2、多黏类芽孢杆菌J和枯草芽孢杆菌Q14的培养条件,并进一步筛选了3种芽孢杆菌组成的复合生防菌剂配比方式。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3种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均可稳定在2.0×10~8CFU/mL以上,当菌株NF2、J和Q14的活菌数分别为1.0×10~8、1.0×10~7、1.0×10~6CFU/mL,按照1:1:1体积比配比制备时,与清水对照相比,复合生防菌剂可促进辣椒增产39.2%,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大于70%,并可在根际土壤中稳定存活和繁殖100 d以上。  相似文献   
25.
腐烂茎线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腐烂茎线虫是一类分布范围广泛、取食部位多样的全球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对我国马铃薯、甘薯的种植推广具有很大影响。本文结合了腐烂茎线虫综合防治研究成果,介绍了腐烂茎线虫的症状、病原流行、侵染规律以及防治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腐烂茎线虫的主要研究重点和方向,以期为腐烂茎线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病原菌纯培养物,进行菌落形态、孢子特征及致病性分析,结合ITS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明确该病原菌的最适培养pH、温度和碳源。结果表明:从羊肚菌病样中共分离出4株病原真菌Y1、Y2、Y3和Y6,该4株病原真菌的菌落形态一致,菌丝呈白色绒毛状、较致密,微凸起,菌体生长较慢,不分泌色素。分生孢子无色透明、长棒状、具1个隔膜,大小(3~5) μm ×(19~25) μm,菌丝无色、具分隔、直径约2~4 μm。对菌株Y1、Y2、Y3和Y6(登录号分别为MW922714、MW922715、MW922716、MW922717)的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大小分别为550 bp、545 bp、552 bp和556 bp,经BLAST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Y1、Y2、Y3和Y6与Diploospora longisporaPaecilomyces penicillatus在自举值99%水平上聚在同一个进化分支。综合菌体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菌株Y1、Y2、Y3和Y6鉴定为长孢卵单隔孢霉(Diploospora longispora)。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 ℃,最佳pH 5.5~6.5,并在碱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最佳利用碳源为蔗糖。  相似文献   
27.
根结线虫分布广、寄主多,在农业生产中危害严重。随着许多高毒杀线虫剂的禁限用以及根结线虫对一些传统杀线虫剂抗药性的累积,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本文对根结线虫防治药剂的发展使用及其抗药性现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根结线虫的药剂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