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44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壤固碳减排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地利用的变化,尤其是农业土地利用与管理。在中国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形势的巨大压力的背景下,研究农业土地利用管理与土壤碳汇的关系,探讨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壤固碳减排的影响,对提高我国农业土壤固碳减排潜力具有一定作用。利用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壤碳汇功能及其土壤固碳减排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农业不仅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同时也可能是温室气体的吸收汇。改善和调整农业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加农业土壤碳汇,如近20年,由于中国农业土壤管理的改善,农地土壤呈现碳增汇趋势。基于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管理下的土壤碳汇潜力估算,尤其是推行优化管理措施下(如增加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少免耕技术等),未来50年中国农业土壤固碳减排潜力约为87—393 TgC·a-1,相当抵消中国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1%—52%,其中实施农田管理措施(包括有机肥应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固碳的贡献率约为30%—36%(相当抵消工业温室气体排放3.4%—19%)。研究表明,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如实施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少免耕技术等农田管理措施)在固碳减排中的作用及其潜力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2.
以山西省寿阳县长期耕作试验为基础,采用碱吸收法研究不同耕作土壤呼吸,结果表明,在中国北方旱作玉米地不同耕作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变化趋势皆与土壤温度季节变化规律一样,呈单峰抛物线型,峰值出现在7月上旬,达C 1 253 mg/(m2·d);不同时期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少耕为C 650 mg/(m2·d)和免耕为C 658 mg/(m2·d),分别比传统耕作C 649 mg/(m2·d)高0.1%和1.4%;不同耕作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免耕>传统耕作>少耕;免耕能显著增加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免耕Q10值为2.26,比传统耕作高出40.1%,与少耕Q10值1.41相比则降低12.6%;15 cm和10 cm土层Q10均值分别为2.05和1.98,比 5 cm 土层Q10值分别显著高出64.7%和59.1%.可以看出,耕作措施改变土壤温度是影响旱作农田CO2排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对比了不施肥、施化肥、施芝麻饼肥、芝麻饼肥+化肥4个处理对烟草根际土壤腐殖质总碳、酸解性氨基酸氮和微生物C、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饼肥可使土壤腐殖质含量得到一定的提高.施用饼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中酸解性氨基酸氮含量,与不施肥相比,增幅最大的是中性氨基酸(增加了830 μg/kg)和碱性氨基酸(增加了300 μg/kg),再次是酸性氨基酸(增加了80 μg/kg),而含硫氨基酸含量基本稳定.饼肥与化肥配施可明显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C、N含量,比单施化肥分别提高79.88%~97.14%和29.73%~74.96%.土壤酸解性氨基酸氮与土壤微生物N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烟草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C、N含量动态变化不同,反映出土壤微生物C、N在协调土壤C、N供应方面的重要作用,适量饼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有利于平衡烟草C、N营养,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54.
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统计对于研究土壤碳循环至关重要.为提高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估算精度,明晰导致估算存在不确定性的内在原因,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采用两种方式、两种土层厚度、两个公式以及3种碳密度取值方法估算了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大致在50.6~154.0 Pg(1 Pg=1015 g)之间,平均储量为(102.3±51.7)Pg;估算的不确定性处于25.5%~30.4%之间.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结果差异以及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碳密度的取值方法不同,估算深度不一致,计算公式不统一,基础数据不一样以及制图尺度差异.本文研究结果认为基于GIS数字土壤图,采用标准1 m厚度土层,运用不考虑大于2 mm砾石含量的碳密度计算公式以及分土层累计计算法是估算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55.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潮土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演变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农田基础地力提升对于减施肥料和作物稳产高产有着重大现实意义,该文依托潮土长期定位试验,采用DSSAT(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模型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显著影响冬小麦的农田基础地力产量,18a连续施用氮磷钾化肥(NPK)、NPK配施有机肥(NPKM)、高量NPK配施有机肥(1.5NPKM)和NPK配施秸秆还田(NPKS)的农田基础地力均得到提升,其基础地力产量分别增加了721、1033、2108和1306kg/hm2,增长率分别为29.6%、42.4%、86.6%和53.7%,平均每年提高1.6%、2.4%、4.8%和3.0%,其中以1.5NPKM处理更能有效提高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产量。1991-2008年冬小麦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在36.5%~70.9%,各处理18a年均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42.5%、59.9%、58.9%和52.5%,大小顺序为NPKM>1.5NPKM>NPKS>NPK,说明有机肥或秸秆与化肥配施比单施化肥更能有效提高农田基础地力产量及地力贡献率。基础地力贡献率与土壤全钾、全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其中有机碳和全氮与基础地力贡献率相关度最高,说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是潮土区基础地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潮土区基础地力的主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旱作农田春玉米生育期不同耕作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情况,在山西省寿阳县旱农试验基地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了传统耕作(CT)、少耕(RT)和免耕(NT)土壤呼吸速率,并同步测定了各土层土壤水分、温度.研究表明:在春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呼吸速率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8月;传统耕作与少耕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免耕土壤与前两者相比波动幅度较大;土壤呼吸峰值与水分、温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其余时期土壤呼吸与水分、温度因子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双因子模型较单因子模型能更好的描述土壤呼吸与水分、温度之间关系,基于水热双因子(10-20 cm)的指数-幂模型能够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81%-87% (P<O.01);3种耕作土壤呼吸对水热因子协同影响的敏感性表现为CT>NT>RT.  相似文献   
57.
土壤调理剂对旱、盐条件下草种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材料土壤调理剂对草的生长影响,并探讨其使用条件和使用方法。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应用调理剂可减轻干旱土壤盐碱的危害,提高出苗率在75%以上。土壤调理剂作种子包衣有较好的抗旱保苗效果,包衣处理的草籽出苗率较对照提高约19%;包衣处理的苗期土壤水分较对照高5%~11%;包衣处理的苗期耗水量较对照降低5%~12%。播期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40%(土壤含水量约11%)和20%(土壤含水量约5%)的土壤上,土壤调理剂处理的出苗数分别较对照提高11%~14%和14%~24%;0~20cm土层含水量较对照增加4%~15%。当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40%时,土壤调理剂处理的苗期生物量较对照增加3%~42%,单位耗水量较对照降低9%~34%;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20%时,调理剂处理的苗期生物量和单位耗水量较对照亦分别表现为增加和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58.
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不同剂型土壤调理剂对玉米、大豆和黑麦草出苗的影响,找出土壤调理剂作种子包衣的显效土壤水分阈值,为发挥土壤调理剂的抗旱保苗功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9.
不同农业措施对土壤持水特征的影响及其保水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讨沧了容重及粒径大小对土壤持水性的影响,并对各种物料处理(或措施)的保水效果及其对土壤持水特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容重的增大,土壤的透气和饱和导水率迅速下降;水分饱和时的土壤重量含水量(W%)因容重的增大而减少,但随着土壤水势的降低,W%不受容重所影响。0.3mm和1~0.3mm的较小粒径土粒的持水量在高土壤水势范围内往往较大颗粒持水量为高;然而,随着土壤水势的下降(-30kPa),较小土粒失水较快,较大土粒的持水量相对较高。保水剂和粪对土壤水的保持具有良好作用,当水势-200kPa,重量含水量W%16%,保水剂和牛粪分别可使W%提高1.4%~9.9%和0.8%~2.5%。化肥在-50kPa,W%19%时同样可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W%提高0.8%~3.0%)。土壤结构剂、秸秆时土壤持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范围较窄,在土壤水势较高的情况下才显示其保水效果。  相似文献   
60.
保护性耕作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把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系统总结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历程与趋势,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研究与应用存在的不足及其与国外的差距,进一步探讨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指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应侧重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保护性耕作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寻求有效的固碳途径和管理措施;探讨农田土壤保护性耕作系统能流-碳流循环过程及其动态响应,实现农田系统碳汇/源科学管理调控;采用GIS技术结合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模型,评价保护性耕作区域尺度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