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酸枣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随处可见,也是老少皆食的小果品,由于其味酸、核大、食之无肉,人们往往不屑一顾。殊不知酸枣既是一种功能独特的药材,又是营养丰富的珍果,具有广泛的用途。酸枣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经人工修剪也可长到3—5米高的大酸枣...  相似文献   
12.
新疆甘草属植物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系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传统中药之一,素称“十方九草”,由此可见甘草在中药中的重要性。同时,叶、茎为多种牲畜所喜食,成为一些地区的重要饲用植物,另外,甘草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该属植物在新疆南北广泛分布,是我区的一种重要资源植物。对于甘草的研究记载可追溯到我国第一部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以后的多部中药专  相似文献   
13.
以马铃薯汁(PDA)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从自然界枯枝腐木中筛选产多糖真菌,经平板初筛、摇瓶复筛获得最优菌株TL-8,胞外多糖产量达1.1 g/L。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TL-8菌株鉴定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在发酵基本培养基初始条件下,分别以培养条件(如温度、摇床转速、pH值、发酵时间等)和培养基成分(如氮源、碳源)作单因素优化,并根据单因素优化结果筛选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确定白囊耙齿菌TL-8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乳糖(12 g/L)和葡萄糖(28 g/L)作复合碳源,采用酵母膏(6.0 g/L)和豆渣粉(9.0 g/L)作复合氮源,pH值6.0,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培养温度30℃的条件下培养8 d,白囊耙齿菌TL-8的生物量达15.78 g/L,胞外多糖产量达5.49 g/L。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 ℃、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 g/L,生物量为(14.63±0.21) 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