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25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将新疆阿克苏2020年棉花播种出苗期间的气象条件与近10年(2010―2019年)和历年同期比较,分析光、温、水等气象条件与当地棉花立枯病发生的关系。得出2020年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立枯病局部爆发重发的主要气象成因是异常高低温、异常寡照、高湿、气温变幅大及5 cm地温持续低于20 ℃时间长。  相似文献   
22.
稻米功能性成分的生理活性及其产品开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忠华 《核农学报》2005,19(3):241-244,201
本文就稻谷主副产品如淀粉、碎米、米糠、米胚和稻壳等中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包括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多磷酸肌醇、谷维素、维生素E和二十八烷醇等的生理功能及富含特定功能因子产品的开发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开发与研制新型功能食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3.
从宏观上阐述了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内涵,对林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措施进行了纵 横论述。  相似文献   
24.
以20个蔺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单本插与丛插对蔺草生长与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所有品种单本插的草茎长均明显低于丛插,而茎数和单株有效茎干重则多于丛插,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本插的先枯部分明显短于丛插,部分品种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由此表明,单本插比丛插更有利于蔺草的生长。另外,单本插在草茎色、草茎粗、花序数目与大小等方面与丛插相比,差异不显著。由于单本插能较好地表现蔺草品种本身的遗传潜力与状态,为此建议在蔺草种质资源评价时,采用此法进行种植试验。  相似文献   
25.
王忠华 《农村科技》2010,(12):14-14
<正>根据棉花生长特点研制而成的棉花用促根剂,能有效促进棉花出苗整齐,根系发达,抗逆性增强,具有一定的防病、抗病、增产能力,为验证其功效,特做此试验。  相似文献   
26.
受种植业结构调整、异常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2006年奎屯垦区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早数量大,覆盖面广,总体为中度发生年,各种病虫草鼠害累计发生面积为4.13万公顷次,较2005年减少近一半。其中,棉花病虫害防治面积为5.51万公顷次。根据2006年病虫的发生特点,分析棉田病虫害发  相似文献   
27.
杂交早籼稻T优898秋制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T优898(T98A/R898)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该组合秋制高产稳产的难点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8.
本文结合梁山县平原农牧资源的综合开发,就农区廉价农副产品营养物多级利用,探索作物产量与饲料、畜种等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9.
三十年来,DNA转移,尤其是通过非病毒途径(如转染)已成为阐明基因结构、调节和功能一种普遍而强有力的研究工具。的确,最近调查表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简称NCBI)MEDLINE数据库中以“转染”作为关键词的论文超过50000篇。DNA转移对于发展治疗和控制疾病的新方法(如基因治疗和DNA接种)也是极其重要的,这些方法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会影响诊断药物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
Bt水稻"克螟稻"杂交后代中转基因的遗传表达及育种利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利用GUS反应检测了Bt转基因粳稻(克螟稻)与籼稻、粳稻杂交的不同世代群体的叶片染色情况,结果发现粳粳交F2出现抗性株与非抗性株的3∶1的分离,籼粳交的BC1出现1∶1分离,籼粳交的BC1F2出现3∶1分离,表明转基因在杂交后代的传递属单基因显性遗传.利用Western 点杂交技术结果发现F1、F2 和BC1代的Bt蛋白表达量均超过转基因株供体,呈现出表达能力上的杂种优势.农艺性状考察结果发现,无论是籼粳交,还是粳粳交后代,两者在株高、穗长、单株分蘖数、播始历期和千粒重上无显著差异.这无疑为Bt水稻的育种利用提供了良好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